點擊南海網「深讀海南」欄目 查看更多相關報導>>
思源校長:6年拼出海南標杆
-海南日報記者張惠寧
思源的6年,充滿了傳奇。一群校長拼出來的傳奇。
「一進思源學校就很舒服。」2014年12月24日,省教培院院長陳夫義說,「思源是教育扶貧移民學校,學生來自全省最貧困落後的地區,基礎很差,老師要麼是原來撤併學校的農村老師,要麼是年輕沒有經驗的特崗教師,就是這樣的一群學生和一群老師,在校長的帶領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村以前五六年才考上一個高中生,到了思源後去年考上昌中17名,今年又有16名學生考上高中,其他的也上了職校,我村的家長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現在我們村裡喝酒的少了,打麻將的聲音也沒了,卻多了外出打工掙錢給孩子學習的腳步。謝謝您了,孫校長。我們相信,未來10年,我們村將走出100個大學生!——這是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大仍村委會副主任羅陽峰2013年國慶節發給昌江思源校長孫玄的簡訊。
從2009年9月1日首批思源學校開學至今,海南24所思源學校點亮了海南的基礎教育,將省級規範校拓展到一個個農村地區,從思源吹出的陣陣新風,悄然改變著海南鄉村。
而這傳奇的背後,不是神話,是拼!
2012年9月10日上午,第三期思源學校開學典禮在定安平和思源實驗學校舉行,身著校服的孩子們在新學期迎來了美麗的新校園。
海南日報記者王凱攝
「必須要把思源辦好!」
面對的是全省最落後的地區,承擔的是改變全省最貧窮地區教育面貌的重任。第一批來自湖南、湖北、陝西、河南等地的10位校長扛著這樣的責任,懷著滿腔熱情出發了。
2006年,昌江黎族自治縣將最偏遠最貧窮的鄉鎮——王下鄉的271名初中生全部遷移到縣城民族中學讀書,由政府「包吃、包住、包學費」免費入學,這是海南教育扶貧移民的發端。
這種全新的扶貧方式立刻得到了省委的肯定,恰好那時,懷著一顆桑梓心的瓊籍香港企業家邢李
先生,也在文昌和臨高資助辦學,希望尋求地方政府的幫助。
扶貧是政府的責任,慈善是企業家的境界。「一拍即合」,思源學校的落地,是海南省政府與香港言愛基金會合作,在全省範圍內實施的教育扶貧移民工程。言愛捐資,省、市兩級政府共同出資興建思源。
既然是教育扶貧,面對的就是全省最落後的地區,要改變的是全省最貧窮地區的教育面貌。思源學校要挑起這樣的重任,談何容易?這需要強有力的校長去承擔。
2009年新年伊始,海南省教育廳以年薪12萬元,面向全國發布公告,招聘首批10名思源學校校長。
「年薪12萬,對當時只有2000多元工資的我們來說,很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我們聽說海南省政府很重視教育,想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辦一所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學校。」2009年5月,從全國287位報名者中勝出的10位校長奔向白沙、瓊中、定安、屯昌、昌江、陵水、東方、五指山、保亭、樂東的思源學校。當時思源學校校舍還在緊張施工中,要趕在9月1日開學。
他們中有全國優秀教師,有中學特級教師,擔任過校長或副校長多年,多是40出頭。9名男性,一名女性。人到中年的他們懷著滿腔熱情,辭別家人和熟悉安逸的生活,到海南開始人生第二次建功立業。
沉甸甸的責任扛在身上,這批校長一刻也不敢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現實很快給他們一個沉重的「下馬威」:生源太差了!
思源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偏遠鄉鎮的教育扶貧移民、農村撤併學校,以及當地孤兒、單親、低保等困難家庭。貧窮落後的痕跡從學生身上毫不掩飾地體現了出來。
「有老師反映學生解手在學校紙簍裡,老師來說了我都不敢相信。我才知道海南一些偏遠農村沒有廁所,小學也沒有廁所。這些孩子到了思源甚至不懂得如何上廁所。」
首批思源18000名學生入校全寄宿帶給這10位外來校長的震驚是巨大的。這些來自湖北、湖南、陝西、河南等教育發達地區的校長,明白自己沒有退路,「必須要把思源辦好!」
「首先抓要害,文化課成績不可能在短時間提高,但人的行為習慣可以在短期內改變。」把學生的養成教育放在首位,變成了所有思源校長的共識和行動!
怎麼抓?
屯昌思源校長程時貴說,「狠抓班主任管理,班主任『一日五到堂』,早操班主任帶學生跑操,課間操班主任必須到,午休晚休班主任必須管,晚上班級活動班主任還要總結一天情況。」
昌江思源校長孫玄說,「首先要讓他們懂得,見了老師要問好,要學會說『謝謝』,『對不起』,讓他們在思想上認同,然後用紀律去約束他們,要經常檢查,讓他們習慣成自然。」
為改變學生動輒聚眾打架的習性,當時的東方思源校長劉志剛請來黎族離退休老幹部,分別召開女生會議和男生會議,做學生骨幹分子的思想工作。「兩個月後大的群架才沒有了。」
開學一個多月後,思源校長首次聚首。「見到他們我差點落淚,一個一個都瘦了,很憔悴。」海南省教育學會思源學校研究分會秘書長房慧琴女士說,「他們是最能吃苦的校長,也是最懂管理的校長。他們的工作艱辛,不是幾句話說得清的,只有一直看著他們的人,才最清楚。」
傅永東:課改先鋒
瓊中思源是海南課改先鋒學校。校長傅永東,1968年出生,來自湖北,是海南首批思源校長中最年輕的一位。瓊中思源確立的「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及時反饋」的教學模式,獲得海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憑藉課改,瓊中思源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很快。2014年,瓊中思源中考成績在全省500多所中學裡位列第23位,在各思源學校中居首。拉動瓊中中考成績從全省第14名升至第9名。2012年瓊中思源32人考上國興中學,11人考上海中。2014年考上海中、海南僑中、國興中學等省一級學校的有96人。
2014年6月,傅永東被委以重任,由瓊中教育局副局長升任教育局局長,但仍兼任瓊中思源學校校長。
2015年1月8日上午,記者近距離感受了課改先鋒傅永東工作的細緻。
8時42分,在瓊中教育局局長辦公室,一位焦急的老師拿著材料找傅永東。這位老師是瓊中思源全國招聘來的一位學科帶頭人,她的兒子在國興中學讀了3年高中,但瓊中在辦理她的遷移戶口時晚了一個月,導致孩子高考報名時遇到問題。「孩子報名不能耽擱」,傅永東一會連線省教育廳,一會又交待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如何跟進省有關部門解決這個問題,用了40分鐘解決這個骨幹教師子女高考問題。
本學期期末考,瓊中將實行學區內交換監考,當他布置有關工作人員劃分學區時,工作人員面露難色。「如果不交換監考,成績會『見鬼』。」他耐心地解釋。
10點多鐘,傅永東趕到吊羅山鄉,去實地調查乘坡中心學校的有關情況,以便擴建學校,在學校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還爬上牆頭仔細查看。他提出的問題,吊羅山鄉黨委書記黃有福都表示:「教育改變落後,誰不希望農村有好學校。」
「我1993年考上國興中學,當時全縣只有2人考上國興中學,現在一年有32人考上國興,你說傅局長是不是人才!你們記者報導他,會不會讓他離開瓊中?」黃有福擔心地問。傅永東則對記者說,他的戶口2009年就已遷到瓊中,妻子和父母都在瓊中,已經是個地地道道的瓊中人了!
2009年8月28日上午,東方江邊鄉俄查村村民符雲妹得知女兒能在東方思源免費上學時喜極而泣。
海南日報記者王軍攝
程時貴:五年培養出六名校長
1964年出生的程時貴,也是湖北人,來海南之前在湖北黃崗市白河中學當了13年校長。
屯昌思源的辦學成績導致校長每年都要處理100多個想擠進來的「條子生」,但對於程時貴來說,他最自豪的還是在思源5年,給當地培養了6名校長,並且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就將託管的一所薄弱老校——楓木中心小學,脫胎換骨建成一所省級規範化學校,學生由700多人迅速回流到1140多人。
2013年,為了將思源的優質教育資源拓展到其他薄弱學校,省教育廳決定讓第一期的10所思源學校分別託管一所學校,託管期為3年。
百年老校屯昌楓木中心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長期落後。程時貴想,對楓木校領導班子一部分繼續留用協助開展工作,一部分送到思源掛職跟班學習一年再回去工作,「他們都不想來,都說累,不想當領導。」程時貴只好從思源派出6人到楓木小學去示範引領,「靠思源精神去影響、感染他們,讓他們慢慢適應、接受、理解。」
「當時宣傳工作不到位,老師只聽說在思源工作是件很苦的事,誰都不想去。」楓木副校長張泰勇是唯一留下的原校領導。「慢慢地大家明白,思源的確是來幫助我們提高的。就說評職稱,按教齡、平時表現、教學業績、獲獎情況和學生表現打分,制度明明白白寫在那裡,誰能評誰不能評,清清楚楚。老師們看到,在思源,原來老師幹好幹不好是不一樣的!」
在楓木小學,可以看到和思源一樣的校園文化,一樣的勞動實踐基地,一樣的精細管理,百年老校重現勃勃生機。2014年11月13日,楓木中心小學率先高分提前通過了省級規範化學校考核。
「屯昌8個鄉鎮有6個鄉鎮中心學校或中學校長,是思源培養的。思源學校的『孵化器』作用顯現。」
有一件事更令程時貴欣慰,就是他在學校旁邊租地發展勞動實踐基地,種菜養魚養豬,安排5年級以上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和勞動實踐課學習勞動,並補貼學生食堂。學校自己經營食堂,不外包,學生每餐3元吃飽,5元吃得很好。
「學生在學校吃得比家裡好。3年前,學生剛進校時面黃肌瘦的,3年下來,個頭長高了,臉兒紅撲撲的,很健康,看著喜人。」程時貴告訴記者,2014年12月,國家督學評估專家在與屯昌思源學生交流後高興地評價說,思源學生積極討論、主動回答問題,思想非常活躍,將來一定能擔當大任。
2009年8月26日中午,屯昌思源實驗學校新生陳益平報到後在食堂大口地吃著飯。
海南日報記者王軍攝
孫玄:思源校長有特殊使命
昌江思源實驗學校,是習近平總書記去看過的學校。2010年4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昌江思源問校長孫玄為什麼想到來海南,孫玄說:「為辦一所理想的學校而來。」習近平在學校食堂、教室和學生聊天,問學生問題,學生們回答得很好。習近平對孫玄說:「你的桃李滿天下,和在別的地方桃李滿天下不同,因為這裡的學生,是貧窮家庭的孩子,你的工作更有意義!」
昌江思源,2012年將135名學生送入高中,其中5人考上了省一級學校;2013年,188名學生讀高中,考上省一級學校27名;2014年,222名學生升入高中,考上省一級學校27人。昌江全縣普通高中的升學率是45%,昌江思源的這個數字是74%。
昌江思源更以「依法治校」在海南出名。學校每年都召開教代會,作息時間調整、教師績效工資發放以及學校的重大支出等重大事情均由教代會討論決定。孫玄說,他不擅長管人,就以制度管人。
孫玄是陝西西安人,今年52歲。他說,校長的使命是培養學生,提升老師,發展學校。他認為當思源校長,比別的校長要多兩重使命——影響家長,改變社會。
父母本應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老師,思源學校的特殊在於,是學生教育家長,因為這些學生的爸爸媽媽,沒有得到過好的教育機會,有的甚至是文盲。「只教育孩子是教育不好的,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環境給予積極正面影響,起碼要減少負面影響。」孫玄說。
為了改變家長,孫玄給家長寫信,他把自己寫的信連同學生的成績單,一併寄到學生家裡去。他讓學生回去把信讀給家長聽,貼在牆上時常給父母念念。
2009年7月開學前第一封信,他對家長說,「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第二封信,他說「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他叮囑家長「重視暑假安全監護,教育孩子不忘學習」,他反覆跟家長說,「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是學生成才的重要條件」。他以「您的朋友孫玄」與家長們一次次交流,5年給家長寫了7封長信。
而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是他與學生交流的重要時刻。「每次我的講話稿也就1000字左右,但我每次要花上3個小時去準備這1000字。」
昌江七叉鎮大仍村,離縣城30公裡,是七叉偏僻落後的黎村,村裡所有的適齡孩子都在思源上學。
2013年國慶節,大仍村委會副主任羅陽峰給孫玄發來簡訊:我村從以前的五六年才考上一個高中生,到了思源後去年考上昌中17名,今年又考上了16名,餘下的學生都進入了技校讀書……我村家長看在眼裡喜在心上……現在喝酒的少,打麻將的聲音也沒了,卻多了外出打工掙錢給孩子學習的腳步,謝謝您了!孫校長。
2014年教師節,羅陽峰又給孫玄發來簡訊:自2012年以來,大仍村有40多名學生從思源考上縣重點高中,這得益於校長的關懷支持和思源的培養,未來10年,我們相信我村的孩子會有100名甚至更多的思源學子考上大學,為此全村人高興著也期盼著……
「如果一個村莊出了100個大學生,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如果海南的農村都像大仍村一樣,少喝酒,不打麻將,海南會變成什麼樣?」孫玄說,「這才是我的成績!」
高澄清、覃章彪:讓思源高中迅速崛起
高澄清和覃章彪都是湖北人,分別是儋州思源高中和樂東思源高中的校長,一個是二期思源學校,一個是三期思源學校,但他們都在短短的時間內,令當地對思源高中刮目相看。
這兩所學校的共同特點是中招錄取的生源是當地分數最末的。樂東思源高中有位數學老師對升入高一的學生布置過一道題:把1/4換成小數是多少?正確答案是0.25。一檢查,全班只有1/4的學生答對。
樂東將這樣的生源總結成「1/4現象」,「就是說你根本沒辦法使用現行的高中課本,因為高中課本是在假設你達到高中學習的能力基礎上設置的。」覃章彪說。
但就是這麼差的生源,一年多後的2014年會考,樂東思源高中的及格率和平均分,文科考了個全縣第一,理科考了全縣第二。這個成績震撼了有5所普通高中的樂東。
儋州思源高中2014年首次參加高考,520名畢業生一本以上60人,二本以上296人,成績驕人。
覃章彪,1973年出生,英氣逼人。他佩服北大校長蔡元培,因為蔡元培奠定北大的治學理念和良好文化。做樂東思源高中首任校長,他也想為這所學校奠定文化精神。「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用這句話做為校訓,激勵學生。
覃章彪認為,思源首先要為樂東培養「合格的公民」,3年高中,學生可以考不上大學,但一定要「踏上社會不成為犯罪分子」,他特別重視升旗儀式,每次都要有學生主題發言,對經過量化管理日評比、周評比和月評比湧現出來的文明班級、先進宿舍、優秀學生,他在升旗儀式上鄭重頒獎。「讓學生每一天都有進步。」
高澄清說自己是個有教育情懷的人。高澄清當過校長,但曾兩次離開教育戰線,當過公務員和企業老總,但又兩次回歸教育,他覺得自己最愛的還是教育這一行。
「勤奮勝於天賦,責任勝於能力,激情勝於經驗」是他信奉的理念。高澄清自己就是一個最勤奮的人,每天早上6時跟學生一起跑操,晚上12時查寢,「像釘子一樣釘在辦公室裡。」他說,「你勤奮了老師就勤奮了。」
儋州思源高中創辦時,230名教職員工中,60%以上是剛大學畢業的應屆生。這樣年輕的隊伍,能力不是很強,高澄清相信責任心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他跟年輕的老師交流座談,辦了72期的「奮起論壇」,他用「辦有靈魂的教育」去進行年輕老師的職業理想教育。
剛來海南時遇颱風,教育局說放假,他不懂颱風厲害,沒放假,結果那一晚風雨交加,學校停電,沒有飯吃,他跟班主任們一起在風雨交加中四處疏通管道,堅守一夜,「這就是工作激情!」
剛開學時,學校的圍牆還沒建好,他安排老師睡在女生樓下的地板上守護女生安全,他自己第一個值日,3個月在地板上睡了不下十次八次。
2014年,因為卓越的表現,高澄清被評為海南省優秀教師和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不到6年的時間,24所思源學校,思源校長譜寫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幾天幾夜也講不完。這幾位思源校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前不久在海南召開的全國思源校長會議上,海南省教培院院長陳夫義說,思源校長「從最基本的行為習慣、文明禮儀、教育教學管理規範抓起,為所在區域樹立了基礎教育的新標杆,同時也向海南社會展現了一個獨特的校長群體。」
「思源學校正是一批有著教育理想的教育人的執著的堅守,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他們深刻影響了海南教育,給海南教育帶來了活力。」省教育廳總督學石秀慧說。 (海南日報海口1月28日訊)
如果你來應聘思源校長,你要有足夠的耐心堅持到最後。你要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你會發現陽光總在風雨後,病樹前頭萬木春。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充實而富有,自己的心靈純淨而美好,自己的奉獻樸實而高尚。
——摘選自海南思源唯一女校長韓玉芬文章《等待中的苦與樂,寫給二三期思源校長的肺腑之言》
下篇預告
成為「標杆」後是繼續引領教育新風,還是逐漸「泯然眾人矣」?拼出來的「標杆」,能不能持久,甚至更上層樓?請明天繼續關注《深讀》關於思源現象的深度報導。
責任編輯:郭祖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