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豬價日日新」,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養豬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產房仔豬病毒性腹瀉保護率95%
免費提供最優質的養殖服務,為您免費推送養殖知識。
產品全國諮詢電話:13215998163(微信同步)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好友
發病情況:仔豬紅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通過病豬和帶菌者,經消化道傳播。C型魏氏梭菌存在於部分母豬腸道中,隨母豬糞便排出後,汙染哺乳母豬的乳頭、墊料、飼料、飲水、用具和周圍環境等,當1~3日齡仔豬吮吸母乳或吞入汙染物後感染。發病急,有時甚至來不及發現有臨床症狀即快速死亡,急性病例見紅褐色血性糞便,腥臭,致死率極高。
對策:(1)精心搞好豬舍及其周圍環境的衛生清潔和消毒工作。對母豬、產房、仔豬舍、地面、用具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母豬進入產房前,溫水清洗腹部、後軀皮膚、乳房,並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藥徹底消毒。餵初乳前,先擠出少許乳汁棄掉,然後讓仔豬吃乳,以降低仔豬紅痢發生和傳播的機率。
(2)注重免疫。母豬在懷孕期間,使用C型魏氏梭菌菌苗免疫,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初產或第二胎懷孕母豬,產前30天和15天各免疫一次,用C型魏氏梭菌菌苗肌內注射5~10毫升/次;對3胎以上的經產母豬,可在產前15天一次肌內注射3~5毫升/次。
(3)藥物預防。小豬初生但還沒吃初乳前,口服慶大黴素有一定的預防效果。在常發本病的豬場,在仔豬產出後,立即給整窩仔豬肌注硫酸頭孢喹肟、止血敏等,並適當口服人工補液鹽或葡萄糖,防止機體脫水,增強抵抗力。
原因:母豬感染藍耳病
發病情況:豬藍耳病是由藍耳病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傳染病。主要臨床特徵是母豬常出現發熱、流產、早產、產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症狀;仔豬表現出異常呼吸困難症狀和高死亡率,多在出生時立即死亡或數天後死亡。正常分娩的仔豬,多於2~3日齡發生仔豬紅痢,而早產仔豬往往腹瀉更嚴重,病仔豬體溫升高,呼吸異常困難,糊狀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狀稀便,部分便中帶血。
對策:母豬使用克藍淨化體內藍耳病毒(克藍加馬老師諮詢)。
最全面的組合配方「克藍」
幫您省錢的一款國家專利產品!
真正替代藍耳、圓環疫苗!
大大提升小豬成活率!
一頭小豬至少幫您節省十元錢!
安全,高效,成本更低!
支持抗體離散度檢測!
原因:仔豬黃痢
發病情況:是由一定血清型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仔豬的急性、致死性腹瀉病。多發於出生後幾小時到7日齡仔豬。主要以排出黃色黏液性稀糞和急性脫水、消瘦、高致死率為特徵。管理不善,環境溫度低,舍內衛生條件差時易感。
對策:發病後,調理母豬乳汁至關重要。母豬日糧要合理搭配,完善日糧營養,配種後最初一個月內要限飼,配種80天後更加關注日糧營養的全面性,保證產後乳汁營養均衡,量充足。母豬產前一周到產後一周,每天都要堅持用熱毛巾擦拭、按摩母豬乳房。嚴格消毒制度,對豬舍各個角落認真消毒,控制好分娩舍小環境溫度、溼度,重視通風。
使用大腸桿菌三價苗,於母豬產前30天注射1次,產後15天再注射1次,即可對仔豬起到理想的保護作用。對腹瀉脫水的仔豬,可餵服口服補液鹽(10%葡萄糖鹽水10毫升,10%維生素C2毫升)進行補液。
原因: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
發病情況:處在此日齡段的仔豬,多在寒冷的冬春季節出現腹瀉。通常首先見嘔吐,繼而出現急性水樣腹瀉,糞便多呈黃綠色或灰褐色,伴有絮狀凝乳快。仔豬快速脫水,消瘦,食少或不食,預後多死亡,即便不死的仔豬,也因生長停滯而成僵豬。
對策:每到冬春季節,對所有待產的母豬,於分娩前30天,使用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滅活苗後海穴注射3毫升,可起到很好的保護效果。
一旦出現本病,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但在使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喹諾酮類藥物抗菌消炎的同時進行補液,也是控制死亡的好辦法。補液可用5%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0~30毫升,維生素C250毫克,維生素B6 250毫克,一次靜脈注射,每天早晚各1次。
原因:球蟲病
發病情況:仔豬感染球蟲病後,也會出現腹瀉症狀。仔豬多在10日齡前後出現腹瀉,糞便多呈白色或黃色,粥樣到水樣,但一般見不到血便。腹瀉的仔豬逐漸消瘦,生長停滯,同窩仔豬生長發育不均勻。
對策:仔豬與成年豬不可混群飼養,保持圈舍清潔乾燥,發現病豬及時隔離治療。
治療仔豬球蟲病可口服或肌內注射增效磺胺,每千克體重25~30毫克,連用5~7天。此外,鹽酸氯苯胍、莫能黴素、馬杜拉黴素、「三字」球蟲粉等,也有較好的療效。
原因:仔豬白痢
發病情況:由某些特定血清型致病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腹瀉性疾病。病仔豬排出灰白色糊狀稀糞,有腥臭味,汙染肛門周圍及後肢,病豬食少或不食,脫水,逐漸消瘦,衰竭而死。
對策:防治方法參照仔豬黃痢。
原因:輪狀病毒病
發病情況:豬輪狀病毒病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豬的傳染病。仔豬寒冷的冬春季節多發,主要表現為精神委頓,不食或少食,常有嘔吐,出現水樣或糊狀、黃白色或暗黑色下痢,快速脫水等。成年豬與育成豬多為隱性感染,是引起豬胃腸炎的常見病因。
對策: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但使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可減少繼發細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發病後停止哺乳,立即自由飲用含葡萄糖-甘氨酸的電解質流液,或靜脈注射5%~10%葡萄糖鹽水和3%~10%的碳酸氫鈉溶液,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脫水與酸中毒。構建並保持良好的豬舍小環境,防止賊風出入,維持相對恆定的溫度。
原因:類圓線蟲病
發病情況:仔豬類圓線蟲病是由蘭氏類圓線蟲寄生在豬小腸所引起的一種寄生線蟲病, 15~30日齡仔豬感染率高,60~90日齡豬逐漸減少。多流行於雨季和夏季,豬圈不潔且潮溼時更易發生。大量幼蟲寄生於仔豬肺部時,常會引起溼疹、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膜炎;而大量類圓線蟲成蟲寄生於仔豬小腸時,即會發生嘔吐、腹痛、消瘦、貧血、下痢,糞便中帶有血液或粘液,最後因極度衰竭而死亡。剖檢可見充血、出血和潰瘍。
對策:經常消毒,保持豬舍環境乾燥、清潔。治療可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維菌素、噻苯咪唑口服或拌入飼料投服,可驅除全部蟲體。
原因:非典型豬瘟、偽狂犬病
發病情況:多由患非典型豬瘟的母豬感染而來。患非典型豬瘟的母豬所產的仔豬,哺乳期內多生長良好,一旦斷奶後,仔豬便會出現體溫升高,一般達到41℃以上,不食或少食,頑固性腹瀉,糞便由褐色到黃色,後期排糞失禁,糞便沿著後腿淌下,惡臭,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膚呈紫紅色,多方治療均無效,約1周後死亡。
而感染偽狂犬病的斷奶仔豬,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拉稀、嘔吐,發病率20%~40%,致死率10%~20%。
對策:兩種病均有病毒引起,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辦法。做好免疫是預防的根本。要根據當地疫情規律、抗體水平、豬群健康狀況、所選疫苗類型等制定適合本場實際的「個性化」免疫程序,並規範免疫操作,做到不漏免。有條件的地方和豬場,還應及時進行病原抗體檢測,評價免疫效果,不斷修訂和完善免疫程序。
原因:仔豬痢疾(豬血痢)
發病情況:豬痢疾(豬血痢)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一種嚴重的腸道傳染病,以急性出血性下痢、亞急性和慢性粘液性下痢為主要臨床特徵。雖然各種年齡、品種的豬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的是50~90日齡的豬。
最急性型往往見不到任何症狀就於數小時內死去。急性型病例開始排黃色至灰色的軟糞,食少,體溫升高至40~40.5℃,隨著病情的發展,不斷排出含有大量粘液或血絲的糞便,弓背,吊腹,脫水,喜飲,消瘦,虛弱,共濟失調。亞急性和慢性病例症狀較輕,表現為反覆下痢,不時排出灰白色帶粘液的稀糞,貧血,消瘦,生長發育停滯而成為僵豬。
對策:可用0.5%痢菌淨液按每千克體重0.5毫升肌內注射,或用紅黴素每千克體重1~3毫克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2~3天。同時進行補液、強心。
原因:仔豬副傷寒
發病情況:仔豬副傷寒也稱豬沙門氏菌病,由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急性者為敗血症,臨床多見慢性型壞死性腸炎。本病常發於180日齡以下的仔豬,特別是60~120日齡仔豬。雖四季均可發生,但多見於陰雨潮溼、寒冷和季節交替時。病豬體溫多升高,出現周期性下痢,糞便呈淡黃色、黃褐色或綠色,惡臭,有時混有血絲和假膜,有的病豬還表現咳嗽,個別會出現皮膚疹塊。
對策:對30日齡以上的仔豬,用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幹苗肌內注射1毫升,可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發病豬使用恩諾沙星、慶大黴素等,有滿意的治療效果
傳染性胃腸炎 、流行性腹瀉多發生於秋冬季節天氣寒冷以及春季氣溫回升時期,新生仔豬出生2-3天發病,症狀表現嘔吐,腹瀉脫水,糞便呈水樣,迅速消瘦脫水死亡,造成損失嚴重,死亡率可達100%!下面有一個產品千萬不能錯過,能幫你減少仔豬損失,萬家豬場證實!
【產品優勢】
上午用,下午好,中藥灌服應激小,
規模化豬場數據反饋:
諮詢熱線:金經理 13215998163微信同步
仔豬突然發生嘔吐
接著發生劇烈水樣腹瀉
糞便呈乳白色或黃綠色
帶有小塊未消化的凝乳塊有惡臭
水瀉,呈噴射狀,糞便呈灰色或褐色
體重迅速下降,仔豬明顯脫水
具體症狀如圖:
8-12小時,可見皮毛乾燥、糞便濃稠
24小時後,仔豬毛皮結痂,糞便無腥臭
48個小時內,仔豬糞便從含有凝乳塊→渾濁→粘稠→成形
3-4天後,仔豬體型恢復正常
聯繫方式:金經理 13215998163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微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