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說到底,是兩代人不同的思想、素養、品位、教育及成長背景的碰撞。當然,也有各自佔有欲、自我的牽連和裹挾。
婆媳關係一旦有矛盾和衝突,對一個家庭的破壞無疑於「原子彈」般的可怕摧毀,不僅老一代無安享晚年之保證,年輕一代的婚姻將面臨巨大而危險的挑戰。
所以,婆媳的相處,在於彼此能夠理解、包容、體諒,而這些需要彼此能夠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而這個認識就需要通過中心人物男人去建立。
所以,婆媳關係處理的關鍵在於中心人物——男人的態度。
作為男人,面對一個是生養自己的母親,一個是同床共枕的妻子,該如何來幫助她們建立好的關係以及處理她們的矛盾,這是最具考驗的人生難題。
那麼,作為一個男人,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解決:
一、情感攻心法
男人在與母親交流妻子的時候,要多向母親強調妻子為了嫁給她作出的犧牲與堅守、過去吃的苦、受過的委屈,不斷講給母親聽;
同樣,在與妻子交流母親時,也多向妻子強調母親撫養自己的不易,儘量具體而形象地將那些年母親經歷過的種種磨難講給妻子聽。
總之,就像講故事或寫小說一樣,將雙方的悲情形象塑造在雙方的心裡,當雙方能夠感同身受,就會自然而然喜歡對方這個角色。
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悲情故事更能喚醒人心的憐愛。
當然,如果你是婆媳關係中的一員,你看到這篇文章,你就應該多了解對方,如果你是媳婦你應當多從老公那裡了解婆婆的故事,要知道婆婆也是從姑娘過來的,她經受的苦一定不比你少;同樣,如果你是婆婆,更要注意不要被成見控制,對年輕一代的各種看不慣,你需要謙虛的去了解你的兒媳,真正的懂得她。
二、智慧梳理法
如果婆媳在某件事上發生了衝突,那麼就要對這件事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和分析,將其中的道理梳理出來,以道為準,不偏袒任何一方,理在那一方,就佔在那一方。
當然,也要將雙方在溝通中的情緒化部分找出來,予以糾正。
比如說,在教育孩子某個壞習慣,媽媽可能主張包容,妻子主張需要棍棒管教。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哲學思維來從長遠分析包容和管教的利弊,從而引導雙方,從而引導雙方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無法進行長遠思考,可以拿一些公眾認可的案例來做標杆。
同樣,如果你是婆媳中的一員,你要學會從長遠來看每一個問題。
三、先主後次法
什麼是「先主後次」法,就是找到主要矛盾,先解決主要矛盾,再解決次要矛盾,也就是找到矛盾的根源所在,先從根源上來解決。
因為,很多時候,婆媳相爭往往不是目前事物的問題,有可能是一連串的背後問題,比如說品位問題、習慣問題等等,這些在後面推動著她們的情緒不斷變化,直到有一件小事來引爆。
那麼,作為婆媳當中一員,你應當反思你們之間背後的矛盾所在,然後找一個時間來交流,如果不便的話,就把自己的感受告訴男人,由男人去傳達、並平衡。
所有的問題,都是哲學的問題,或者說無論什麼問題,如果沒有在哲學上得到解決,它就始終是一個問題,學會用哲學來解決。
(雲開書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