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上幼兒園的孩子家裡一般住的離學校比較近,孩子上學方便、家長可以親自接送。
同樣是接送孩子家長的表現大有不同,其中最經典的4類家長讓老師很頭疼,看似一個小舉動,對孩子和幼兒園的影響都很大。
小汐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最近有一位家長和她發生了爭執,並想要園長把她辭退,提到原因一肚子委屈。
當時才開學沒幾天,一位家長總是中午就來接孩子回家,說怕孩子在幼兒園睡不習慣。
小汐就勸了勸說:孩子在學校跟小朋友一起有利於養成好習慣,中午儘量別接走,家長有些誤會小汐的意思,質問:你說我不會養孩子?
後來園長只能在群裡發了一大段話,重新講了幼兒園的規矩,並希望家長可以理解並支持,之後提前接孩子的情況才好了很多。
1)「遲到、早退」不守時
幼兒園接送孩子有規定時間範圍,可有些家長很任性想幾點接就直接去,讓老師很為難。之前給女兒開家長會的時候,園長說了句大實話:
像我們這種比較小幼兒園,你提前來接孩子站在門口喊我,我看到你了能好意思讓你回家嗎?
幼兒園的孩子「遲到、早退」現象很嚴重,家長總是覺得幼兒園學習不緊張,遲到了也不會扣分。
卻忘了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3~6歲的年齡,是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現在不守時總請假,會讓孩子對上學的態度不認真。
2)穿著不合適、邋遢
早上送女兒上幼兒園,經常看到一個穿著睡衣的寶媽,有時候是睡裙、有時只穿著短褲和吊帶背心。
可能是她覺得自己離幼兒園比較近, 或者早上起晚了沒來得及換衣服。
不少家長都對她這種穿著不太看好,雖說別人的事我們無權幹涉,但寶媽的這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著裝態度。
包括穿著邋遢怪異的衣服去幼兒園,會讓孩子覺得有些「沒面子」,長久下來產生自卑心理。
3)帶著玩具和零食
因為孩子上幼兒園有些困難,家長經常會用零食和玩具哄孩子上學,剩下的事情都交給老師管。
吃零食會使孩子在吃早飯時沒有食慾,早餐吃得少沒到午飯就餓了,打亂了孩子正常的飲食規律。
幼兒園會給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不代表孩子可以隨意帶玩具去上學。老師很難從孩子的手中把玩具要過來,孩子更容易哭鬧,而且上課因為總想著自己的玩具不認真聽講。
4)扒窗戶、堵在門口不走
幼兒園每天放學的時間像一個「小高峰」,家長們爭先恐後把還孩子接走,卻有一類家長堵在門口不走。
詢問老師我今天孩子在班級裡發發生的各種事情,老師忙不過來、後面的家長還要排隊,給別人帶來許多不便之處。
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家長發現有窗戶可以看到教室,不停的扒窗戶向內張望看,這會讓整個班級的小朋友的心都「飛」了,沒心情學習。
★ 有事情提前跟老師說
有事情需要提前接走孩子或者換人接,一定要提前告訴老師,這樣方便老師作出安安排也能保證孩子的安全。
★ 注意儀表
接孩子時的穿著有講究,不用穿得像明星一樣,注意不要太「特別」,離家再近也屬於公共場合。
★ 好好溝通
家長和幼師的關係分很多種 ,有的家長太過緊張,在監控裡看到一點不對,就給老師打電話彈語音,不由分說先批評老師一頓。
這會使彼此過於過於緊張產生誤會,反而讓老師不喜歡孩子了。
★ 遵守規矩
幼兒園看上去沒有小學、中學那樣嚴肅,但家長也要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比如不總因為小事請假,按時上學放學、寫作業,尊敬老師,這些好習慣養成了,上小學後不用再教一遍,孩子也能更快適應學校生活。
【今日話題】你遇見過哪類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