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沒人跟我玩」,孩子不合群,家長這樣引導效率高

2020-10-04 小當家育兒經

文/小當家育兒經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孩子的成長是否開心快樂,也就成了家長最重視的一個問題,不管是對於成人還是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都能增加自身的幸福感,但是,很多家長卻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合群,每次到了陌生環境,都會變得非常拘謹,面對陌生的夥伴,常常不知道該如何交往,總是一個人默默玩耍或是從旁觀看。

曾經有一位媽媽留言給我,她說,自己的女兒剛剛4歲,平時懂事乖巧,從來不任性發脾氣,家裡所有人都對她都愛護有加,但是,有一天,孩子在吃飯時對她說了一句話:「媽媽,在幼兒園沒人跟我玩。」這位媽媽跟我說,她在聽到以後先是驚訝,之後便是一陣心酸,透過女兒小小的模樣,她似乎看到了在幼兒園裡孤孤單單的女兒。

她忍著眼淚安慰孩子,沒事的,慢慢就會交到朋友了,這位媽媽說,她之前從來沒想過孩子在幼兒園會不合群,她總覺得自己孩子這麼懂事乖巧,怎麼會沒朋友呢,從她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她的難過,我對她的心情也非常理解,從小捧在手心長大的孩子,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被孤立了,對孩子的心疼之餘,不免會傷心難過。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孩子在進入新環境時,會表現得很不合群,家長對此也是煩惱不已,作為家長,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開朗,樂於交際,希望他們能夠結交到自己的好朋友,快樂地成長,但是,事事不可能盡如人意,對於一些孩子來說,與同伴打成一片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如何看待不合群的孩子?

孩子不合群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果是家長發現孩子有不合群的現象,正確的心態看待往往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

1. 避免過度焦慮

面對被孤立的孩子,家長通常會心疼難過,傷心之餘,不免也會心生不滿,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為什麼人家的孩子這麼受歡迎?」「孩子不會交朋友,長大後踏入社會怎麼辦?」家長心中的疑問不免會增加自己的焦慮心理。

甚至有些家長會逼迫孩子進行交往,希望能鍛鍊孩子的交往能力,但是這樣的行為,往往會讓孩子變得對交往更加牴觸,或是以討好的行為去結交朋友,不管是哪種結果,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非常不利,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調節自己的焦慮情緒。

2. 不嘲笑譏諷

如果是家長在得知孩子不合群以後,就對孩子譏諷嘲笑,覺得孩子「沒出息」,整天把「沒朋友」掛在嘴邊,那麼,會讓孩子覺得不合群是自己的錯,極易產生自卑心理,大多數不合群的孩子,內心其實也渴望能和夥伴一塊玩耍,當孩子被孤立時,心情往往也是難過傷心的,這時候,如果是家長不僅沒有安慰關心,反而奚落嘲諷,那麼無疑是加重對孩子的打擊,讓孩子更難去進行正常交往。

家長應該找到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接納並適應新的環境。

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影響因素

1. 孩子自身性格

其實,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氣質,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安靜,他們心思細膩敏感,喜歡並享受一個人獨處,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與並非主動意願不合群的現象區分對待,家長要學著接納孩子的自身性格氣質,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如此,那麼家長也不需要刻意改變,只需要選擇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引導。

2. 家長包辦替代

很多孩子交際能力的退化,是從家長對他們的包辦替代開始,在家庭中,家長往往把對孩子的照顧放在首位,很多家長對孩子照顧得非常用心,從衣食住行到孩子與同伴的互動交往,很多時候,完全不用孩子提出,家長早已安排妥當,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外出玩耍,不管是孩子想玩其他小夥伴的玩具,還是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遊戲,媽媽都會幫忙代替詢問,這無形中就切斷了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渠道。

3. 任性自我

還有不少不合群的孩子,是因為受到了其他孩子的孤立,別人刻意不跟他玩,這些孩子往往比較任性自我,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常常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事事以自己為中心,說話時往往也會使用命令性語言,這樣的孩子在跟別人相處時,經常會產生矛盾,容易被別的孩子排斥遠離。

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效引導

1. 調動孩子交往積極性

家長平時不要總把孩子丟給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應該多帶孩子接觸各種場合,讓孩子多與同齡小朋友接觸,讓孩子感受到與夥伴相處時帶來的快樂,能夠發自內心的願意與其他孩子去進行交往。

2. 傳授交往技巧

家長可以教給孩子一些與同伴交往的技巧,例如,如何與別人打招呼,如何尋求幫助,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家長可以選擇一些與此相關的繪本故事,陪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形成初步的概念,然後在帶孩子出去玩時,鼓勵孩子進行嘗試。

社交能力,是幫助孩子更好適應社會的前提,想讓孩子能夠自信大方地與人交往,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友誼的珍貴,那麼家長就不要忽視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不要對孩子的交往管束太嚴,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沒有負擔地去進行交往。

今日話題:您的孩子有過不合群的情況嗎?對於不合群的孩子,您認為該如何進行引導呢?各位家長,不妨說出您的看法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合群,總是被孤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不合群是什麼意思?對於人來說,不管年齡大小,他們都有一個自己的人際關係,對於幼兒園中的孩子來說,這些人際關係可以很好的發展和成長,這是很多孩子設計能力建立的重要時期!想要解決孩子不合群這個難題,請家長一定要好好看看下面的說明!
  • 孩子不合群,還有點孤僻,家長如何引導呢?
    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家的孩子有點孤僻,不合群,更不喜歡和人說話。總是自己呆的,也不和同齡的孩子玩。這種孩子先天的不多,大部分都是被後期影響的。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家長最擔心的,也是最頭疼的。家長很是迷茫,孩子長大了怎麼辦!特別擔心孩子的未來。所以家長們就應該多看看這類型的書,視頻和老師講的課程。一定要引導孩子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改變孩子不合群,有點孤僻的問題。
  • 媽媽,幼兒園小朋友都不跟我玩!孩子不合群,父母嚴管這三點
    關於朋友,有人說要興趣愛好一樣,或者是對一些事情觀點相同,這樣才能夠有共同話題成為好友,但也有人說性格完全相反的兩人也可以成為朋友,其實呢,交朋友容易,因為如何相處才是最關鍵的。成年人也許不那麼容易交到知心好友,但小朋友就相對容易多了,想法簡單,人也天真,不過,還是會出現小朋友不合群沒有人和他一起玩的狀況,那麼此時,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呢?
  • 若孩子不合群,蔡少芬的做法堪稱「教科書」,值得家長們借鑑
    相信不少父母都面臨著孩子「不合群、交友難」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外向的孩子在人群中很吃香;而內向的孩子往往不知如何跟他人溝通,在人群中很不適應。對於孩子不合群的現象,父母不必過於著急,非要逼迫孩子去社交。在了解孩子性格特點的基礎上,父母因材施教,採取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交友。
  • 孩子不合群被幼兒園勸退:孩子不懂表達,家長不會引導
    心理成長引導弱的孩子,勢必會用行為的強勢來彌補,而孩子在行為上的強勢和獨斷專行,就會導致跟其他人相處困難,不合群。 如果此時家長只知道給孩子貼標籤,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不合群,而不是耐心探究其中原因,孩子一生就會斷定自己是個自私的人,是個不合群的人,從而影響一生的人際交往。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家長要對症下藥,才能擺脫孩子的社交障礙
    文\蘇木編輯\樂仔案例分析帶著小磊下樓散步,剛走到小區花壇,就看到青青媽媽正在說自己孩子:"快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呀,你怎麼就不合群呢。所以青青媽媽的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青青媽媽說,自從上幼兒園後,老師就經常反映,青青總是喜歡一個人在角落玩玩具,不跟其他小朋友互動。
  • 3歲孩子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不合群,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不合群,和家長的教育有關孩子不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娃長大以後交往能力不好,寶寶出現這種不合群的情況,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孩子聽到大人這樣說,自然更不會跑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其實,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如果家裡邊沒有人給予正確的引導,寶寶可能就失去了玩的那種主動性。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家長可以說,寶寶去試試看呀,你可以和他們成為好朋友的。寶寶也就去嘗試和小夥伴一起玩了。
  • 如果孩子跟你說「媽媽,沒人跟我玩」,你該怎麼說?
    導語:如果孩子對我說:「媽媽,沒人跟我玩」,我會第一時間先抱抱他,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是最需要安慰的。然後再細細地問孩子原因,有針對性地給予他解決問題的辦法。記得我家兒子四歲的時候,在小區跟一群孩子玩,我則跟媽媽們扎堆閒聊,突然孩子哭喪著臉跑來跟我說:「媽媽,沒人跟我玩」,我蹲下身來,先是抱了抱他,然後關切地問:「寶貝兒,為什麼沒人跟你玩呀?」兒子撅著小嘴說:「我把皮球踢到外面去了,他們讓我撿回來,我不願意去。」原來是這樣啊,我笑了笑說:「你去把皮球撿回來,他們就會跟你玩了。」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年前的時候,有位朋友非常心煩,說自己四歲的兒子上了半年幼兒園了,還是不願意跟幼兒園的孩子在一起玩,有一次幼兒園班級開放時間,允許家長們陪同孩子上半天課,課間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只有自己的兒子一個人躲在一邊靜靜玩積木。媽媽因此很生氣,鼓勵孩子去一起玩,孩子不肯,媽媽就發火了,結果孩子更牴觸,「哇哇」地哭了起來,她問我這是不是孩子本身有問題?
  • 孩子不合群、沒朋友?家長了解這5點,幫助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寶媽笙笙有個4歲的寶寶,孩子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但依舊很不合群,這讓媽媽感到很擔憂。每次去幼兒園,笙笙都能看到自家娃躲在一邊玩積木,而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玩。教室裡布滿了歡聲笑語,對比之下,兒子的安靜就顯得格外悽涼了。笙笙覺得這樣下去不好,就鼓勵孩子去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可放學時詢問老師、孩子,才知道兒子又自己度過了一天。
  • 孩子不喜歡和同齡人玩,不合群還是……需要幹涉嗎?
    每次玩耍的時候,她都一個人躲在小角落裡自己玩,別的小朋友想靠近她,她就會一聲不吭地躲開。時間長了,小朋友都不怎麼喜歡和她交往。媽媽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看著自己的不合群的思思,媽媽也很是擔心,於是,媽媽問思思:「思思,你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玩呀?」思思卻回答說:「我就喜歡自己玩。和別人玩,我又搶不過別人,總是玩不到一起。」
  • 孩子不合群交友難,家長逼著沒有用,不如借鑑蔡少芬的育兒方法
    這時候小女兒就哭著跟媽媽蔡少芬說,沒有人願意跟她玩,大家都和姐姐玩。看見小女兒這樣,蔡少芬並沒有不耐煩。相反,蔡少芬安慰女兒,稱自己理解這樣的感受。蔡少芬鼓勵女兒做回自己,多一些笑容,主動一些,相信小朋友們肯定會喜歡自己的,而且還引導女兒不要總是覺得不好,不要計較為什麼大家都和姐姐玩,這樣自己也會不開心。經過蔡少芬開導教育,小女兒重拾自信,主動參與小朋友們的活動,孩子們很快就玩到了一塊兒。
  • 孩子說「別人不跟我玩」,最不願意聽到媽媽說「不玩就不玩唄」
    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與孩子「共情」呢?舉個例子:孩子放學回家告訴媽媽說自己很想跟同桌做好朋友,可是同桌對自己並不友好。不會共情的媽媽可能會說:「不玩就不玩唄,咱還不稀罕跟她玩呢!」在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很容易長成傲慢、自以為是的性格,從而更加難以融入人群。能達到共情的媽媽會這樣說:「是嗎?你同桌不跟你做朋友你一定很難過吧?
  •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聰明的寶媽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用!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聰明的寶媽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用!有過寶寶的家庭都知道,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養育方面的問題。如今養育一個小孩,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吃飽穿暖。現在的家長更關注的是孩子才能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 孩子不合群、怕生怎麼辦,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焦慮:別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興興,自己的孩子卻總是形單影隻,沒有小夥伴,顯得特別不合群。朋友家的孩子是個文靜害羞的女孩兒,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著,老人腿腳不靈便很少帶孩子下樓去玩兒,周朋友帶她女兒去公園玩的時候,小孩看到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也表現得很興奮,但如果讓她也參與進去時,她卻死活不肯去,一個勁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怕,媽媽陪我去」。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怎麼辦?
    「園長媽媽,我家希希在幼兒園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不合群怎麼辦?」9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希希媽媽來到辦公室找到了我。看到焦慮的媽媽,我聽著希希媽媽的傾訴,然後給她說:「媽媽,不著急,孩子剛上幼兒園,適應還有一個過程。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做,讓孩子開心交朋友
    於是媽媽就帶著他去學校了,在那裡觀察他很久了,發現他總是喜歡一個人待在,別的小朋友下課了,在那裡玩遊戲玩的別提多開心了,可是他卻一個人在座位上坐著。 媽媽以為孩子只是剛上幼兒園,可能還不適應,適應了就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 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原標題: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做遊戲時,總願意自己一個人玩,幾乎不和老師、其他小朋友交流。」得到這樣的反饋,家長不由得心裡打鼓:我的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在幼兒園階段,兒童的社交能力是比學習能力更受關注的能力,特別是同伴交往能力。無論是父母或老師,都期待孩子能合群,善於與老師、同伴溝通交流。一旦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父母都會變得有些緊張。不合群問題的背後隱藏著父母的隱憂:「他這麼不合群,是不是存在心理缺陷?
  • 沒人跟我玩!進入小學後,不會交朋友怎麼引導
    有不少小學新生會對爸媽說」沒人跟我玩!「造成父母開始擔心他的人際社交,擔心他無法融入集體生活。當下的小同學都很機靈,都經過幼兒園集體生活,但因為都是各自家庭裡的核心,在處理人際關係,人際社交上往往有很多問題。
  • 「你這個討厭鬼,我不跟你玩」,交友敏感期,家長這樣幫孩子度過
    快到這個小男孩時,這個小姑娘推搡了一把這個小男孩,並說到「我不想跟你玩,你這個討厭鬼」,這個小男孩的媽媽立馬就不高興了,一把將自家孩子從滑滑梯上抱下來,並嚷道「你這個小姑娘怎麼這麼兇,你家大人怎麼也不管管」,說完就拉著小男孩要走,但是這個小傢伙還是戀戀不捨的看著滑滑梯上的小朋友,想要和他們一起玩,但是媽媽不讓玩,只能垂頭喪氣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