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書在當前的圖書市場分類中叫「青春文學」,定位的讀者基本上是年輕人。有一個(或兩個)正當好年華的高顏值作者,在網絡上大多具有號召力,而且在電視綜藝節目等強勢媒體中或多或少有出鏡。
作為資本的「顏值」
「小鮮肉」席捲螢屏,圖書的市場也概莫能外。曾幾何時,你發現圖書封面有如此多的鮮亮「花美男」競逐眼球,甚至有圖書電商直接用「圍觀小鮮肉」做主題,列出了一堆「高顏值作家」的作品。奇怪,書居然賣得都很好。如果說暢銷書是一個時代熱點和風潮的晴雨表,這一市場追捧又說明了什麼?泛資本化時代,貨幣是資本,知識是資本,技術是資本,顏值或許也是一種資本?
《這世界,缺你不可》書影
《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還有這本《這世界,缺你不可》大概都可以歸於這一類現象。就拿這本《這世界,缺你不可》來說,這書在本周北京圖書大廈圖書榜上位列第二,躋身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法》和《新華字典》之上,在各大電商圖書暢銷榜上也是位置靠前。
一本書能夠暢銷的元素是綜合的,而一類書能得以暢銷則是有些共同的特質。這些書在當前的圖書市場分類中叫「青春文學」,定位的讀者基本上是年輕人。有一個(或兩個)正當好年華的高顏值作者,在網絡上大多具有號召力,而且在電視綜藝節目等強勢媒體中或多或少有出鏡。比如《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作者苑子文、苑子豪是《天天向上》人氣嘉賓,被包裝成「北大最勵志雙胞胎」,《這世界,缺你不可》作者吳大偉是貴州衛視《非常完美》的人氣嘉賓,是淘寶店主也是網絡紅人,微博活躍粉絲超過500萬,出版商的營銷語是「中國好哥哥吳大偉的暖心故事」。「中國第一好哥哥」的稱號來自微博,之前吳大偉在個人微博中曬出與自己年齡相差18歲的妹妹親密生活照,在網絡爆紅,被稱為「最萌年齡差兄妹」。還有一個較為相同的特質是,他們講的很多是「暖心故事」,在多年前叫「雞湯」,相近的還有現在被用壞了的詞——「治癒」「正能量」,不管文筆好壞,大多是90後成長軌跡下關於友情、親情、愛情的故事,有些淡淡的小憂傷,整體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勵志小文章。
《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書影
與真人秀節目屬性相似
所謂「人氣」作者的「人氣」在當下是個極需要被玩轉的東西,一個大的前提是運用各種媒體、自媒體的網狀輻射力,社交媒體界達人可以出現於電視媒體,電視媒體紅人也需要經營自媒體平臺,臺前線下綜合經營強化出鏡率才能使「人氣」節節攀升,圖書出版在這個環節中甚至可能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當然也是一件能取得象徵資本的事。你看《非誠勿擾》介紹嘉賓中自我介紹有多少作家?高顏值某種程度上也是讓人氣錦上添花的「花」。
做文化研究的學者們一度分析過資本主義商業邏輯與父權社會影響下的廣告,這些廣告多為青春靚麗、面容姣好、身材曼妙的女性形象。而放置在今天,這些討論還需深化的是,「小鮮肉」的現象又代表了怎樣的大眾消費心理?
《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書影
簡單講,「小鮮肉」同樣是資本的選擇,因為有購買力的女性成了消費主體。這和多年前女性作家動輒冠以「美女作家」稱號是一樣的道理。今天的圖書市場是和其他媒介捆綁在一起的市場,書可以是知識的載體,同樣也可以是娛樂的工具,很多暢銷書的本質和真人秀節目的屬性是一樣的。暖心故事、俊美容顏的消費屬性和「跑男」這些真人秀節目中男明星賣萌、秀肌肉本質上是一樣的,消費的是男性形象在人們心中不同層面的欲望投射。
古時代,書的作用是神聖的,它代表著不可僭越的智慧。但後來,書的功能早就不止於載道這麼簡單,當它成為一種商品,就被帶入了商業的邏輯,滿足需求成為它必然的屬性。我們分析這些受人歡迎的鮮亮的圖書,不是為了否定,不是為了批評,而是探究一種現象,認識現象背後的線索。(文/格格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