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雪先生」尖鋒(右一)和滑雪發燒友在一起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紅霞 張颯)一個不想做好空氣消毒的設計師,不是好銷售員;一個不想把「雪」賣遍全球的油畫家,不是好發明者;一個不想讓成都人「零負擔」觸雪的運營商,不是好文化人……
這樣的敘述邏輯奇怪不?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人不太可能兼具這樣多的角色,不太容易在一個全新的領域裡,跨界這麼多,目標這麼多。
然而……
12月18日,難得的鑲著金邊的冬陽灑落在尖鋒身上,位於新都區馬家鎮的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在他一側靜立,猶如一張巨大的名片和說明書。
還在建的新都旱雪場
「我叫尖鋒,沒錯,這就是我的真名。他們叫我『旱雪先生』,也說我是『中國旱雪第一人』,這些都沒錯。我也是地道的成都人,所有關於中國旱雪的新概念、新發明、新技術、新商業、新運動都是從我這裡出去的,是完全的『成都智慧財產權』和『成都造』!」
尖鋒是多符號的,在他開創性地「造」出一個旱雪產業時,他的跨界發展支撐起了上面的三句話,雖然看來不搭調,內裡卻有實實在在的支撐。
這次的主角,就對準他,一個猶如在非洲賣皮鞋的創造者,一個「奔六」仍為夢想玩得很嗨的創業「通才」。
耗時10年研發 曾被人譏「腦殼有包」
自費試製出「金針菇」式旱雪材料
在旱雪場上行走,一開始偏偏倒倒有些站不穩,腳下白色顆粒群向兩邊略倒卻很快撐住。接下來,雙腳在微晃的「旱雪毯」上就走穩了。
蹲下細看,這張鋪展了上萬平方米的「雪毯」,由無數白色的立柱小圓球林立而成,組成一塊塊如白磚拼接的毯體。這些均勻而柔韌的立柱小圓球狀如金針菇,這片旱雪場如同規模巨大的金針菇叢林,旱雪的另一個代稱因此誕生:金針菇。它們在今年7月迎來過國家帕運隊的集訓,在幾年間經歷過各種類型的賽事,也在今年6月以後登陸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接下來即將在全國各個大中城市展露身影。
國家帕運隊在新都尖鋒旱雪場集訓
「中國單板滑雪第一人」王磊稱讚這裡的旱雪:與真雪相比較,仿真度達到90%,滑雪體驗與真雪沒什麼差別。
這樣的「金針菇」,使滑雪擺脫了對季節、氣溫、能耗等元素的依賴,達到了四季可滑,且環保性能突出。它們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
18日下午,跟隨尖鋒一道,我們來到位於青白江工業園區的旱雪生產工廠,探尋「金針菇」的誕生過程。
「金針菇」式旱雪生產場景
女工王麗琴坐在工作檯前,同時拿起3片長約20釐米、高約7釐米、厚約4毫米的白色塑料條。塑料條上均勻排布著25個立柱圓球,中間或有如菇須般的短線,「每平方米有小圓球16600個」,尖鋒介紹,小球中間的縫隙使滑雪產生的衝擊力被分解,也避免摔跤時傷到人,達成安全要求。
國際上的三種旱雪材料圖示
王麗琴在一個有6條卡槽的鋁合金底座上,插進三條「金針菇」,「這個金屬底座保障了雪面,使塑料不會被砸變形」,尖鋒說,插槽扣件式的連接方式,使旱雪與基座連接緊固,「這就象把一根筷子變成了無數把筷子,承力性能驚人」,尖鋒說。
這種生產工藝是「尖鋒獨有」,已經申請了專利,但真正構成旱雪的核心競爭力的奧妙還不只這一項,「就象可口可樂的配方一樣,旱雪的配方是我們的核心商業機密」,尖鋒細解,關鍵在塑料成分,是將一種類似於「塑料鋼」的坯料改性成為工程塑料,使其具有耐候、耐衝擊、耐氧化、回彈力高、不傷人等特性,同時根據坡道、平臺、氣包等不同要求,呈現不同的材料性狀。
「金針菇」式旱雪
說到這裡,尖鋒的助理激動起來,「為了試驗出這種性能,尖總投入了10年科研,財力和人力都無法計算。」
尖鋒的旱雪夢起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資金不足,一直未能真正啟動。2007年,在醫療設備領域積累到一定財富後,藉助於企業的實驗室,他開始組建團隊、研發「金針菇」。尖鋒介入的醫療設備是「空氣消毒」,原理是利用紫外線殺毒,而旱雪的關鍵也是塑料的抗氧化,他發現紫外線的消毒功能可以移植到塑料的改性上。
從全球1000多種塑料中逐一試驗、逐一排除,十幾個技術人員每天在實驗室裡尋找。尖鋒也一邊做醫療設備的拓展,一邊親身參與。因為塑料在戶外氧化快,最多只維持三個月就老化、變脆,如何讓它堅固並耐氧化?團隊一次一次試錯,也一次一次成功,「至少驗證了這種或那種塑料是不可行的」。
這個試驗一做就是10年,許多人譏笑尖鋒「腦殼頭有包」,有這些錢做房地產項目「早就發了」。
2010年前後,尖鋒和他的團隊試驗出了「金針菇」配方。為了把結果運用於產業,他開始策劃項目,在成都的各個場合進行落地測試。
有失敗的。2012年,他們在西嶺雪山試行旱雪。2000平方米的雪面,二三十個人安裝了三個月。由於塑料是國內廠家提供,在抗氧化性能上不夠穩定,只使用了三年就報廢了。
由此,尖鋒嚴格標準,在原料上與世界上最優秀的生產商合作,從韓國、德國和國內上市企業等購進坯料和添加劑,使「金針菇」在實驗室一次安裝後使用壽命可達10年,而目前,尖鋒最早、最長的「金針菇」已使用到第6年,「性能非常穩定,繼續使用沒問題」。
也有成功的。2010年春節,成都舉辦燈會,尖鋒與組委會聯繫,在燈會場地上搞了一個一根長65米、高15米的旱雪滑道,初試市場。「沒想到那麼火,大人娃娃排起隊等,滑圈、滑板換都換不贏」,這讓尖鋒對市場開拓有了信心。
2012年起,他在成都南門的一塊房產項目空地上,建起了全國第一座四季旱雪場。三年運營裡,法國駐成都總領事來了,國內優秀滑雪運動員來了,愛好運動和時尚的發燒友也來了……成都因此培育了數千人的滑雪愛好者。
在南方賣「旱雪」,這是一個比到非洲賣皮鞋還要考驗智慧的創意,10年間,尖鋒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未來還將創造從「1」到無窮大的市場奇蹟。#SplitPageHere#
升級世界旱雪版本,獲專業認可
打通全產業鏈,「幹不完的事業」
尖鋒研製比賽旗門
一個月前,尖鋒在美國滑雪協會的經歷,讓他感覺到:「尖鋒旱雪雖然創匯額還不大,但為中國人長了志氣」。美國滑雪協會會長對他說,你的材料太好了,以前俱樂部的旱雪雪面每年都要更換,「有了尖鋒,可以三到五年才更換了」,比省錢更讓會長激動的,是旱雪的專業參數一點也不輸於真雪,這讓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能再獲提高。
如今,「尖鋒旱雪」作為全球獨創商號,產品已經賣到了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士等滑雪大國。「尖,你的產品升級了世界版本,是目前最先進的」,每每聽到這樣的讚譽,尖鋒心頭掠過喜悅之後,是他的另一個心願——讓尖鋒旱雪成為造福子孫後代的運動工程。
一個地道成都人,站在旱雪運動的潮頭,擁有從實驗室到運營模式的數十項專利,尖鋒的故事讓人好奇。今年57歲的尖鋒陳述自己:「我頭腦裡的創新不比任何一個年輕人差」,他是怎麼做到的?
初學者的騎滑道
翻開尖鋒的人生履歷,不斷地看到跨界兩個字的橫出旁逸。
尖鋒的父親尖丹是一位川內知名的漫畫家,他也在1980年考入西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成為一名專攻油畫的藝術生。畢業之後,他本被分配到中學教書,他卻放棄了勇作中國改革開放第一代下海者——在紅牌樓創辦一家名為「夏威夷」的家具廠。
1991年底,出國潮湧動,已經掘得第一桶金的尖鋒設法去了英國留學。在英國,他平生第一次看到了旱雪。在這種如毛刷般材料支撐起的雪面上,他先後去滑了6次,有3次摔得傷痕斑斑,但卻滑出了興趣。這項在英國興起30年的運動項目可以引入到中國不?他「偷」了一些第一代旱雪的材料,準備帶回國。
1993年底,懷揣夢想,尖鋒回國,因為資金不足旱雪夢只能擱淺。他再換了領域,從醫療設備開始再創業。
在青白江尖鋒旱雪工廠的二樓車間,一排白色的半圓瓢狀塑料面罩擺放於地面,助理張林霞介紹:「這個是空氣消毒機的一個局部面罩,是尖總自己設計的,很適用也很美觀。」她還介紹了尖鋒在國內空氣消毒業內很有名氣的兩項發明——消毒機和胃鏡洗具,體現出美術學人的設計和審美功底,也是尖鋒凡事愛琢磨、愛親自動手設計的生動例子。
抓起一把「金針菇」,白色圓球光澤瑩潤、顆粒飽滿,柱體粗細適度,有一種和諧的美,「這個就是把藝術對美的追求運用在工業產品設計上」,張林霞感嘆。
在尖鋒旱雪場,滑道與地面間夾角形成的空地,也讓尖鋒小心呵護。地面不硬化,設備可拆卸,原來在西嶺雪山安裝三個月的同面積雪場,現在改進到只需要三天,「我們頭天拆走,老百姓第二天就可以復耕」,尖鋒反覆設計的雪場也有多方面的環保理念——在尖鋒所做的旱雪與真雪的對比試驗中,油耗比猶如自行車與大功率越野車,耗水比如一杯水與一臺灑水車,電耗比好似半截電池與一個電網……而在安全性上,真雪常發生的意外身亡常有,傷殘常有,旱雪則極大地避免了。在新都旱雪場,尖鋒加入了一個入門者滑道的適應性培訓,更降低了滑雪的進入門檻。尤其是「金針菇」採用的圓球表面,與世界上還在廣泛使用的第一代、第二代的刷式、梳式相比,能最大程度增強舒適感和安全度。
英國式旱雪場
「中國即將舉辦2022年冬奧會,國家提出要讓3億人走上冰面,旱雪被稱為『滑雪駕校』,發展潛力巨大」,尖鋒因此更加快了產業化的步伐。
今年6月,他與北京星奧公司合作,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起了旱雪場,這項運動也同時進入了北京中小學生的體育課程。在北京、成都兩地,他同步探索旱雪產業化面臨的模式、運營、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從無到有的方法和經驗,「目前正在探索擬定一套行業標準」,而北京一家實力雄厚的基金公司也即將介入將旱雪場在國內各城市複製,培育國內滑雪市場,培訓滑雪人口。
「這個產業鏈比較長,建立起來需要突破許多經驗空白,這也是我即將進入晚年後忙不完的事業,我只想做好原創者,今後的發展交給更多的年輕人、後來者」,「旱雪先生」尖鋒不給自己定目標,「有生之年能做多少是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