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10:30:44 來源: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南通市兒童醫院、原南通市虹橋醫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於一體的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醫院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1983年4月1日正式開診,2013年整體遷建至南通市新城區,毗鄰南通市行政中心。
在市區,幾乎大部分「80後」都是在位於青年西路的市婦幼保健院老院出生的。這裡有著一代人難捨的回憶。從本月中旬起,該院老院區所有建築物全部拆除,不少市民、網友自發來到老院區拍照打卡。
老院有老員工
共同的青春與回憶
兩年前,陸繼雷從市婦幼保健院黨委辦公室退休。「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從朋友圈看到老院拆除的消息,心裡還是不免有些傷感。我在那裡工作了整整30年,那是我獻出全部青春的地方,也是我收穫成長的地方。」 62歲的陸繼雷有些動情地說。
1982年,24歲的陸繼雷從部隊轉業後就進入市婦幼保健院基建科工作,「當時醫院還沒有正式開診,只有兩幢三層樓,後來的婦產科大樓、影像樓、行政樓等,都是我經手建起來的。可以說,老院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我對那裡有著深厚的感情。」陸繼雷回憶,1995年老院建婦產科大樓的時候,就是奔著「十年不落後」的目標。為此,時任基建科科長的他和院領導前往上海紅房子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等國內多家知名婦產科醫院參觀,吸取名院建築的先進理念和合理化布局的經驗。1998年,老院婦產科大樓在南通市屬醫院中率先安裝了中央空調,當時一度傳為美談。
2013年,市婦幼保健院搬遷至新城區,陸繼雷也把家從虹橋片區搬到了新城區。「可是每次到老城區辦事,經過虹橋片的時候,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去老院看看。因為那裡有我青春的所有記憶,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與那裡息息相關。」陸繼雷告訴記者,1985年,他的女兒就是在婦幼保健院老院出生的。
這幾天,市婦幼保健院的老員工們陸續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了老院拆除的照片,「我看了後心情有些難受,特別捨不得老院,但時代在進步,相信政府一定會將這個地方建設好、利用好。」陸繼雷說,考慮到虹橋片區老年人較多,婦保院的老院舊址特別適合建一座養老護理院或者養老公寓。
和陸繼雷同樣對老院不舍的,還有和他一起曾經並肩戰鬥的老同事們。「我是1998年來到婦幼保健院工作的,同一年進院工作的醫生有一半現在已經是上海、南京多家名院的專家了。2004年,我的兒子也在這裡誕生。在我心裡,這就是南通的『紅房子醫院』!這裡有我們的青春!」該院宣傳科科長韓斌如是說。
老院有周邊居民
感恩終身的故事
「老院拆除,我們也很捨不得。多少年了,虹橋醫院在這裡,就是守著一方百姓的平安和健康。」75歲的張荷英在虹橋片區住了近30年,從虹橋新村到都市華城,家門口的這家醫院,總是讓她感到特別安心。她的兩個女兒都在市婦保院老院分娩,兩個外孫降生,她給當時為兩個女兒剖腹產的主刀醫生都包了「紅包」,但兩次「紅包」都被原封不動地退回了。
張荷英回憶,當時小外孫剛出生就患上了黃疸,在新生兒病房待了整整一周,「因為新生兒病房大人進不去,當時我不知哭掉了多少眼淚,每次透過窗戶去看望小外孫時,醫護人員都會耐心細緻地安慰我,讓我放寬心。現在小外孫已經22歲了,在美國讀書,身體也一直很健康,這背後多虧了市婦保院醫護人員當年對他的悉心照顧。」
70歲的徐文珍家住新西社區,她的老鄰居就是市婦幼保健院的一位內科醫生。她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往事:孫女6歲時有一次去蘇州玩,出現了類似暈車的現象,還噁心嘔吐。返通後,她帶著孫女連夜去婦保院看急診,沒想到,最後診斷發現竟然是「肚臍發育不良」所致。「其實,之前孩子也有過類似的症狀,但都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那次的就診經歷,讓我真正信服了市婦保院醫生的專業。」徐文珍說,當時,就是她的鄰居醫生接診的,不但開了藥,還細心地叮囑了平時的注意事項,讓她既感動又敬佩。「後來,婦保院搬遷,老鄰居也搬走了,由於當時沒有留下聯繫方式,至今我都欠他一句『謝謝』!」
67歲的顧惠芳也是市婦保院的忠實「粉絲」。「我外孫就是在婦保院老院出生的,當時我女兒分娩後,奶水一直出不來,乳頭紅腫脹痛,一家人都十分著急。」令顧惠芳感動的是,醫護人員每天都到女兒的床前親自為她用毛巾熱敷、按摩,一天至少十幾次,不厭其煩。第三天,女兒的奶水就順利下來了,省去了掛水治療的痛苦。「我記得那位醫生姓王,後來親朋好友生孩子,我都會主動推薦他們找王醫生。」顧惠芳說,老院搬走後,她每次去虹橋街道參加活動,都會到醫院門口看一看,因為那裡有值得她永遠感恩的回憶。
夏潔是崇川區虹橋街道一名「85後」社區幹部。「我家大寶和二寶都是在市婦幼保健院出生的,不過大寶出生在老院,二寶出生在新院。但他倆都是產科徐愛萍主任接生的,同一個醫生,同一把刀,同一個剖腹產的位置,正是徐主任高超的醫術,讓我兩次手術的刀口創傷都很小,並且身體都恢復得很好。」老家住在通州的夏潔說,大學畢業後,她就住在虹橋新村,小區對面的婦保院抬腳就到,「孩子半夜發熱,幾分鐘就送到醫院了。老院的回憶,很溫暖!」
老院有「攝影發燒友」
難捨的畫面
11月20日,途徑市婦幼保健院老院的「攝影發燒友」錢鹹華特地停下了他匆忙的腳步,拿起相機拍下了老院拆除前最後的剪影。隨後,他以「虹橋醫院今天作別南通」為題,並配上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音樂,在網絡上傳了相關照片和視頻,立刻引發了眾多市民點讚和轉發。
「今天一大早聽說已建成了近40年的原虹橋醫院正式開始拆除,心裡有著一種不一樣的滋味。由於自己愛好攝影,喜歡記錄城市的一些變遷。但這一次不同以往,對這所醫院,我是懷著一種特別的感情而來。匆忙中來到廢棄已久的醫院舊址,走進院內,看著曾經熟悉的場景,回想1991年妻子入住當時18元一天的家庭病房的情景,心中仍激動不已。」錢鹹華回憶,當年妻子因胎位不正,經醫生會診後建議選擇剖腹產。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服務態度,讓他的兒子順利出生。當時孩子出生後三天還不能放在母親身邊,第四天一經抱出,他就忙不迭到病房外請人照了張和兒子的第一張合影。他感慨地說,老虹橋醫院承載了很多老南通人的不舍和回憶,市區「80後」的孩子多在這裡降生,獨特的主體建築「虹橋紅」將會永遠留在一代南通人的記憶中。
和錢鹹華懷有同樣「虹橋情結」的攝影愛好者,並不只有一人。這幾天,一條以「再見了,原虹橋醫院」為題的熱拍視頻,在南通濠濱網、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發布後,引發了眾多網友留言。「第一次站上手術臺的地方」「從備胎、懷孕、生子,終生難忘的地方」「孩子在這裡出生,忙著、興奮著,還記得初為人父的感覺」「這個只有老南通人才知道的地方,真的要告別了嗎?」……幾乎每一條留言都寫著深深的眷戀與不舍。
記者了解到,眼下,原虹橋醫院(青年西路北、戰勝路西、虹橋北村南、漁港監督局以東)所有建築物正在全面拆除,11月15日,有關部門已面向社會發布公告。
本報記者馮啟榕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