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段曉鵬 王劍萍
西安一家拍賣公司以古董拍賣為名,向藏友收取幾千到五萬不等的會員費,但實際上卻讓人假扮賣家,自導自演拍賣會。寧波海曙警方在本轄區接到報案後,經過兩個月的調查,於8月21日開始,調集100多名民警分批前往西安「收網」。
8月26上午,海曙警方百餘位民警,進入西安國藝匯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現場控制150多名涉案嫌疑人員,並查封了現場。
8月28日下午5點40分,西安至溫州的G1896列車過站寧波,數十名身著黃色外套的嫌疑人,在民警的押解下走出列車,被帶上早已等候在車站外的警車,送往看守所。
目前,8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已被海曙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秘密行動,民警化身「旅遊團」歷經波折
今年5月初,寧波一老畫家,接到一西安的手機號碼,對方聲稱是西安國藝匯藝術品拍賣公司,專業從事藝術品和古董的拍賣,可以將他的國畫高價拍出,然後要求加個微信。
老先生就將手頭的幾幅畫寄給了對方,對方稱經過專業老師的鑑定,這四幅畫都可以上拍賣會,但需要加入公司會員,會員費1萬元。一聽說要收費,老先生感覺不對勁,就拒絕了,並要求對方把畫作寄回給他,對方答應馬上辦理。過了一星期,老先生還沒收到畫作,便催問對方並提出質疑,但對方已把他拉黑了。老先生於是選擇報警。
8月26日9點半,西安天氣有些悶熱。來自寧波的100多名便衣民警,在海曙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王劍的帶領下,分兩批乘坐大巴來到國藝匯公司附近,看上去像來西安旅遊的。
由於聚集的人員很多,怕引起他人的注意,第一批民警進入附近一家大廈的大廳,被大廈的工作人員勸出大廈,又以「給大廈造成不好印象」為由勸出停車場,民警又不能說出此行目的,只好化整為零,陸續地分散在國藝匯公司附近,除了先行人員監視公司的出入口,其他民警有的在附近小超市、有的在等公交車、有的坐在臺階上納涼。
根據情報分析,兩個樓層的三個辦公場所,分屬於兩個公司,但同屬於一個老闆,兩個公司共有150多人。公司上班時間為上午10時,10點05分,臥底人員發回消息,公司例會已經開始,這個時候人員走動的機率很小,可以行動了。
於是,便衣們開始三三兩兩向消防通道匯集,並悄悄控制住各個出入口。在大廈的三樓到五樓的消防樓道裡,密密麻麻地擠著近百名民警,就等統一行動的指令。
現場抓捕,有員工還在喊口號
時間一到,100多位民警同時衝進三個辦公場所。在崗的工作人員紛紛站起來,頓時驚慌失措。在警方的要求下,把手機統一上繳,之後雙手抱頭蹲在地上。
海曙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吳哲然等人直接衝到五樓的財務辦公室,控制住兩名財務人員,立即查看電腦,對電腦裡的資料進行了保存,發現涉案公司每月收取的會員費都超過100萬,疫情期間也有80萬以上。
在總經理辦公室,一個穿花色衣服的男子自稱在等人,之後藉機要溜走,走到門口時和民警胡敏明對視,胡敏明覺得對方眼神惶恐,於是控制住這名男子,後來證實該男子為公司老闆黃某。
三樓拍賣廳的一個辦公室,角落散放著瓶瓶罐罐,這些都是古玩。在一個柜子裡,存放著四捆「會員協議」,南門派出所副所長朱學博說,「這些協議都有名有姓,還有身份證複印件,這樣就能初步摸清有多少受害者。」
在公司500平方米的拍賣場,有幾十個員工正在熱火朝天地喊口號,警方進入後,指令他們抱頭蹲下,並收繳了全部的手機,編號後統一管理。
經過2個多小時的清查,現場共控制100多個人,另外,查獲書面物證三大箱,以及重要的電子設備。
藏友的藏品雜亂堆放,衛生間都有
資料顯示,這三個場所的總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位於5樓的西安贏藝正道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面積最大,上面還有兩層閣樓,面積也有1000平方米左右。
相對於展廳明亮和驚豔的形象,公司裡面的藏品卻堆放得雜亂無章,打開一些辦公室,一些泛黃的書畫就堆積在角落,外表已經破損,幾乎在每個辦公室裡,都無序地擺著各種瓷器等文物,上面沒有任何標識,有的瓷器已經被摔壞了。
在一個還在使用的衛生間裡,地面上擺放著近40多件文物,民警對此唏噓不已:藏友對自己的藝術品愛不釋手,沒想到會淪落到和馬桶在一起的地步。在洗手臺上有個瓷碗,裡面還有菸頭。
在拍賣廳裡,有三個倉庫,裡面擺放著鐵架子,上面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各種大大小小的瓷器、錢幣和書畫,沒有分類,角落也堆放著一些「文物」。
據公司的員工稱,倉庫裡存放著兩千多件藏品,有些書畫如果沒被拍賣出去,物主也不來索要,就沒有人管它,公司主要賺會員費,沒有心思考慮怎麼保存藝術品,更別說真心幫藏友拍賣成交了。
行動時還有藏友趕來交錢,受害者遍布全國多地
當警方正在忙碌地清查場地、固定證據、辨別嫌疑人身份的時候,公司裡突然來了很多人,除了有一些是上班遲到的員工,還有一些是藏友。
西安灞橋的藏友王大爺,說著一口很難聽懂的西安本地話,民警從語氣上明顯感受到他的憤怒,大概意思是:國藝匯三天兩頭打電話給他,最後他分兩次交了6000多元錢,於是挑了幾件藏品送過來,事情過去一年了,藏品沒有被拍出去,也不退回來,還希望他升級會員,這次過來準備把藏品要回去,「沒想到這些人這麼沒良心」。
還有一位來自內蒙古的孫老先生,他去年在深圳被騙了5萬,結果一件文物都沒有拍賣出去,今年4月他認識了國藝匯的張姓經理,為了防止再被騙,他特意來公司考察,發覺這個公司規模大,宣傳得很好,於是交納了1萬元,成為公司的初級會員。張經理告訴孫老先生,今年秋季大型拍賣會的送拍時間截止月底,於是孫老先生急忙郵寄了14件藏品過來。這次孫老先生特地來西安,就是想和公司好好說說,希望能把東西拍出去,順便應張經理的要求再交2萬元升級會員。
一名田姓的公司人員說,在拍賣現場大部分是託,他們頻頻舉牌,高潮迭起,就是烘託氣氛,即便不小心拍下藏品,也可以不成交,因為沒有交保證金,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還有兩位來自山東的藏友,是從網絡上的廣告找到地址。他們說,幸虧抓得早,否則他們也得上當,這公司的規模和氣派,都不相信是一家騙子公司。
目前,警方對其中8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後續審問工作還在繼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