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01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因漢字所具有的獨特抽象美而發展出來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被譽為「無言的詩」。有趣的是,在漢字的初創階段,祖先就已經在描繪山川美景時將審美考慮了進去,在書體從甲骨文到隸書、楷書、行書等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態越來越豐富,不同時代也湧現出了許多書法大家。
▲甲骨文
東漢是書法的繁榮期,此時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書法家內部也分成了以蔡邕為代表的漢隸書派和以崔瑗等為代表的草書派。魏晉時期文化十分繁榮,我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王羲之就出現在這個時期,帶來了南派書法的極大繁榮,促進了以「三希」為代表的行書發展。隨後書法便進入了北碑南帖時代。
▲邵巖
近代以來,書法家們仍多以臨摹碑篆為主,但在百花齊放的環境中,也有許多書法家別出心裁,使用新奇的方式進行書法創作,比如開創針管書法的邵巖和姜尚志兩人。我國當代書法家邵巖是我國現代書法代表人物,其作品被美國《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社等多國重要機構收藏,又著有十幾本書法專著。這樣的一位書法大家,一時心血來潮卻創立了一種獨特的「醜書」。
▲邵巖在街頭用針管表演寫字
邵巖寫出「醜書」的靈感來源是醫院的針管,他從中得到了啟發,開始苦練在針管中裝墨汁,以此「射」出來字的技術。由於一開始的時候他本人也並不能控制好針管的走勢以及射出墨汁的速度等,在掌控之後相比起傳統毛筆,其粗細濃淡也很難控制,字形和字的意蘊往往不能兼得,因此他將其稱之為「醜書」。邵巖創立的「醜書」作品引來大批人跟風效仿引領潮流,很多人自創了「盲書」、「亂書」等。
02
邵巖的「醜書」只是一種自謙的說法,他本人到底是有著深厚底蘊的書法大家,他的射墨作品也得到了文壇認可,但那些隨意創辦「流派」的人則大多是為了博人眼球,他們的作品實在稱不上「書法」二字。不過,這針管寫字卻並非他一家獨有。在內蒙古有一位66歲的老人,在用針管射墨寫字這件事上,他已經苦練了足足25年。這位老人名叫姜尚志,1995年時他去醫院看病,同樣因此受到啟發開始試著用針管射墨寫字。這比2008年創立「醜書」的邵巖早了足足13年。
▲姜尚志
不過兩人的書法作品有著很大的不同。邵巖的醜書作品求意而不求形,「筆勢」大開大合,讓人看者能夠感覺到書法作品的意境,卻未必能認出這是什麼字,這也是大部分草書作品的特點。姜尚志老人則不同,他致力於寫出標準的印刷體,因此他的字是空心的,只用黑色墨水勾勒輪廓。相比於傳統書法,這無疑更需要動腦子,實行起來的難度也要大得多。姜尚志將自己的書法稱之為「飛書」,他也被大家稱為「飛書爺」。
▲邵巖正在用針管寫字
姜尚志的練習過程並不容易,從針管裝水練習,到用針管進行雙勾練習,最後才開始用針管裝墨汁寫。在他尚未退休時,他就愛上了這一筆「飛書」,上班時也隨身裝著針管。不過他到底是工廠工人,時間並不是特別充足,他只能利用空閒時間來練習。家裡的幾面白牆都被他的墨水染成了黑色,妻子對此十分不滿。不過看在他樂此不疲,甚至雙手已經因為練習而變形的份兒上,也忍讓了下來。
▲姜尚志表演針管寫字
2009年退休後,他來到了北京,在各大公園秀「飛書」絕技,很快成為媒體焦點人物;2009年12月份他接受了央視三套「你想挑戰嗎」節目組的邀請,在節目上成功表演出自己的絕技;此後他又在《中國達人秀》第二季上從容寫出「龍的傳人」的四個大字,引來全場掌聲。他現在可以用一根針管在1.5米外的宣紙上寫出任何大字,還因此收穫了金氏世界紀錄。
結語《論衡·感虛篇》有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意思是人只要專心做一件事,什麼疑難問題都可以解決。堅持帶來的巨大作用我們在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上都能感受到,如水滴石穿就是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界中的事物順著自然規律千百年不變地運行,人卻很難在某件事上持之以恆做很久。然而一旦在一件事上堅持到一定程度,就肯定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姜尚志就是如此,他堅持著別人覺得奇怪的事情,在收穫了快樂的同時也收穫了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