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廊坊7月15日電(上官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以其無窮的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5日下午,保加利亞漢學家、翻譯家佩特科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趙振江受邀到訪廊坊,參加「夢紅樓:中外學者共話紅學與世界」文化沙龍。佩特科頗為感慨地說,對於自己來說,《紅樓夢》是一種純美。
著名作家計文君主持了當天的沙龍。在她看來,《紅樓夢》是一本奇蹟一般的書,內涵極為豐厚,「比如,寶玉的身上體現了人性的美,他平等地對待每個人。而且,在這部巨著中,曹雪芹所寫的詩都是為角色特定創作的,並不是為了炫耀才學。他的詩是人物的詩」。
佩特科近期正在翻譯《紅樓夢》。他回憶道,自己最初聽說《紅樓夢》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便被深深吸引了,「上大學的時候,我開始學習漢語,去圖書館看《紅樓夢》,一下子被這部小說迷住了。進而下定決心翻譯這本書。什麼是美,很難定義。我是以詩人的眼光看待《紅樓夢》。它對我來說,是一種純美」。
與佩特科不同,趙振江在很早以前,便與友人合作翻譯出版了西文版《紅樓夢》。想起那段經歷,趙振江連連搖頭:「現在再讓我翻譯這部書,我可不敢接手。當時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和朋友連聖誕節都沒休息過,一直在工作」。
在趙振江看來,由國外漢學家翻譯《紅樓夢》似乎會成效更好,「《紅樓夢》裡有很多詩詞歌賦,拿我來說,西班牙語不是我的母語,有些名字之類的會比較難。像『香菱』一詞,如果按照意譯來說的話,就『菱』字而言,西班牙並沒有菱角,翻譯的時候會有難度」。
「我們在翻譯的時候,為了能使讀者有興趣讀下去,會把有些注釋消化在行文中。」趙振江稱。
「比如對林黛玉居所『瀟湘館』的翻譯,我首先找到了一個與之相關的古代傳說,然後按照傳說的寓意來翻譯這個名字,並提供注釋。」針對趙振江的說法,佩特科表示,如果在翻譯過程中有任何疑惑,自己都會看中國紅學家的著作作為參照,看他們如何解讀《紅樓夢》,儘量避免誤差。
或許,相對於《紅樓夢》出現的人名、地名來說,更讓譯者頭痛的是書中諸多詩詞的譯法。佩特科也是如此。他說,整部《紅樓夢》中最難的就是詩詞,「我只能在翻譯的時候先把詩詞放在一邊,待正文翻譯完成後,再專門做這項工作。詩詞翻譯比普通散文要難得多」。
「我打算翻譯完後,便寫一本專著,解讀《紅樓夢》中的中國文化。再對這些名字,詩文的內涵作出詳細解釋。」佩特科笑稱,「它們實在太深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