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佩特科:《紅樓夢》意味著一種純美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翻譯家佩特科:《紅樓夢》意味著一種純美

2015-07-15 17:56: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中新網廊坊7月15日電(上官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以其無窮的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5日下午,保加利亞漢學家、翻譯家佩特科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趙振江受邀到訪廊坊,參加「夢紅樓:中外學者共話紅學與世界」文化沙龍。佩特科頗為感慨地說,對於自己來說,《紅樓夢》是一種純美。

  著名作家計文君主持了當天的沙龍。在她看來,《紅樓夢》是一本奇蹟一般的書,內涵極為豐厚,「比如,寶玉的身上體現了人性的美,他平等地對待每個人。而且,在這部巨著中,曹雪芹所寫的詩都是為角色特定創作的,並不是為了炫耀才學。他的詩是人物的詩」。

  佩特科近期正在翻譯《紅樓夢》。他回憶道,自己最初聽說《紅樓夢》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便被深深吸引了,「上大學的時候,我開始學習漢語,去圖書館看《紅樓夢》,一下子被這部小說迷住了。進而下定決心翻譯這本書。什麼是美,很難定義。我是以詩人的眼光看待《紅樓夢》。它對我來說,是一種純美」。

  與佩特科不同,趙振江在很早以前,便與友人合作翻譯出版了西文版《紅樓夢》。想起那段經歷,趙振江連連搖頭:「現在再讓我翻譯這部書,我可不敢接手。當時做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和朋友連聖誕節都沒休息過,一直在工作」。

  在趙振江看來,由國外漢學家翻譯《紅樓夢》似乎會成效更好,「《紅樓夢》裡有很多詩詞歌賦,拿我來說,西班牙語不是我的母語,有些名字之類的會比較難。像『香菱』一詞,如果按照意譯來說的話,就『菱』字而言,西班牙並沒有菱角,翻譯的時候會有難度」。

  「我們在翻譯的時候,為了能使讀者有興趣讀下去,會把有些注釋消化在行文中。」趙振江稱。

  「比如對林黛玉居所『瀟湘館』的翻譯,我首先找到了一個與之相關的古代傳說,然後按照傳說的寓意來翻譯這個名字,並提供注釋。」針對趙振江的說法,佩特科表示,如果在翻譯過程中有任何疑惑,自己都會看中國紅學家的著作作為參照,看他們如何解讀《紅樓夢》,儘量避免誤差。

  或許,相對於《紅樓夢》出現的人名、地名來說,更讓譯者頭痛的是書中諸多詩詞的譯法。佩特科也是如此。他說,整部《紅樓夢》中最難的就是詩詞,「我只能在翻譯的時候先把詩詞放在一邊,待正文翻譯完成後,再專門做這項工作。詩詞翻譯比普通散文要難得多」。

  「我打算翻譯完後,便寫一本專著,解讀《紅樓夢》中的中國文化。再對這些名字,詩文的內涵作出詳細解釋。」佩特科笑稱,「它們實在太深奧了」。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被誤讀百年 專家:可以資助外國翻譯家
    起因 《紅樓夢》英譯本錯誤讓人啼笑皆非  《紅樓夢》誕生不過百多年,但中文版也迷霧重重,為此不少紅學家畢生研究《紅樓夢》,從各角度對其進行考證。在對中文版考證研究的同時,海外對《紅樓夢》的翻譯也在進行著。1830年,《紅樓夢》第一個英文譯本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John Davis翻譯的《紅樓夢》第3回的片段。
  • 翻譯家李治華「落葉歸根」 《紅樓夢》手寫譯稿捐國內
    [摘要]1915年,李治華出生在這片土地上;66年後,他又回到這裡,將自己珍藏了大半輩子的全套《紅樓夢》手寫譯稿以及父母和諸親友數十年前寫給自己的全部信函等,毫無保留地贈送給了中國現代文學館。法文譯著《紅樓夢》封面當地時間3月26日,正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裡昂看望了《紅樓夢》法文譯本的譯者,99歲高齡的著名華裔翻譯家李治華教授
  • 楊洋蔣夢婕甜蜜對唱 打造最純美熒幕情侶
    作為2010年最純美熒幕情侶,楊洋、蔣夢婕受邀獻歌首期節目,深情對唱歌曲《許我一個紅樓夢》。  在新版《紅樓夢》(高清在線觀看)中,楊洋和蔣夢婕這對新版寶黛,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純美愛情,隨後在央視打造的反映應屆大學生就業的勵志偶像劇《青春旋律》中,兩人再續前緣二度合作,一古、一今兩部大戲,使得楊洋、蔣夢婕的熒幕情侶形象深入人心。
  • 跟《紅樓夢學英語》1 「紅樓夢」英語怎麼說?
    提起《紅樓夢》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紅樓夢》,又名《石頭記》等,一般認為是曹雪芹所著(關於本書作者的問題目前學界還沒有統一的答案,有人認為作者是吳梅村,納蘭性德等)。小說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是一部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 七三版《紅樓夢》翻譯不當被譏山寨版 重譯很困難
    文化學者裴鈺的新書《莎士比亞眼裡的林黛玉》剛剛面世半個月,但隨著該書的選載版在網絡上傳播,眾多網友就書中提到的《紅樓夢》種種英文不當翻譯感到吃驚和不滿,著名的霍克斯英文版《紅樓夢》甚至被網友譏諷為「山寨版《紅樓夢》」。
  • 從英文版歌劇《紅樓夢》看中國文化走出去
    而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堅密質地」的部分,當推我們的文學經典,如《紅樓夢》,它可謂中國意境與中國審美的「最佳形象代言」。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群被這部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歌劇所打動時,「中國文化走出去」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真正的「有效到達」。所以這次《紅樓夢》的國際改編,可列入具有象徵性的文化事件。
  • 惡搞《紅樓夢》是一種文化短視
    昆明市某中學語文教師馬曉東最近發現,一本名叫《大話紅樓》的書對《紅樓夢》中的人物和情節的扭曲和篡改已經達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見10月22日《新快報》文章「《紅樓夢》遭惡搞黛玉成『二奶』寶釵有外遇」)   自稱「老少皆宜」、有「開胃大餐、通便利尿」功效的這本書中,寶黛初會是寶玉「性騷擾」、跳脫衣舞的鬧劇,晴雯撕扇變成了用榔頭砸空調,大觀園內眾姑娘逢年過節都要穿著「比基尼」選美,黛玉成了「二奶」,寶釵又有了外遇……如此對經典名著《紅樓夢》的惡搞,可謂是集天下惡搞大成。
  • 國畫名家給外國人畫《紅樓夢》,比文字更傳神
    比如代表華語文學最高成就的《紅樓夢》,雖然有不少翻譯家努力嘗試,但效果很難盡如人意。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為了將《紅樓夢》推介給外國讀者,外文出版社邀請楊憲益、戴乃迭兩位翻譯家聯手進行翻譯,然而對於這樣一部著作,光有文字顯然不夠,又請來國畫名家戴敦邦進行插畫創作。
  • 作家邱華棟分享文章《<紅樓夢>的翻譯本》
    英國著名的翻譯家、東方文化學者阿瑟·韋利曾說:「《紅樓夢》或許是中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它不同於一般的歷史小說,而是整個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它的內容富有叛逆性,是作者生活和經歷的藝術再現……《紅樓夢》是世界文學的財富,它的出現給世界文學增加了榮譽,它使世界文學的創作者受益匪淺。」
  • 曹文軒純美小說拼音版
    曹文軒純美小說拼音版 作者(編者):曹文軒 著 出版單位: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06作者(編者)簡介:更多 關閉 內容簡介: 專為低年級孩子打造的兒童文學閱讀精品,精選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作品的華彩篇章
  • 中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逝世 曾英譯《紅樓夢》
    中國日報網消息:中國著名翻譯家、《紅樓夢》英譯本作者、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詩人楊憲益23日在北京煤炭總醫院逝世,享年95歲。楊憲益1915年生於天津。1934年天津英國教會學校新學書院畢業後到牛津大學莫頓學院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中古法國文學及英國文學。1940年回國任重慶大學副教授。
  • 《詩經》中的愛情太純美,戀人之間的禮物也太接地氣
    《詩經》中的愛情,其實很純美,戀人之間的禮物,往往也很接地氣。第一種,獵物。《詩經·國風·召南·野有死麕》中描寫一段純美的愛情,男子是一位年輕的獵人,他送給愛人的禮物,就是他的獵物。「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 南開博士發現塵封半世紀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
    原標題:南開博士發現塵封半世紀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資料翻拍)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7月24日電 (記者 張道正)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該院一博士畢業生在日本發現塵封半個世紀的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   林語堂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驅者,他畢業熱愛《紅樓夢》,曾撰寫過大量紅學研究文章,其名著《京華煙雲》即深受《紅樓夢》影響。但他翻譯為英文的《紅樓夢》多年來不知所終。
  • 南開女博士在日本留學時 發現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
    N中新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該院一博士畢業生在日本發現塵封半個世紀的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 林語堂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驅者,他畢生熱愛《紅樓夢》,曾撰寫過大量紅學研究文章,其名著《京華煙雲》即深受《紅樓夢》影響。但他翻譯為英文的《紅樓夢》多年來不知所終。
  • 宋丹:日藏林語堂《紅樓夢》英譯原稿發現始末
    一、尋找契機 2013年初,我在做《紅樓夢》在日本的譯介與傳播研究時,在日本推理作家蘆邊拓以《紅樓夢》為藍本改編創作的推理小說《紅樓夢的殺人》的後記裡,看到他羅列自己所參考的《紅樓夢》日譯本的名單中,有一部佐藤亮一譯自林語堂英譯"The Red Chamber Dream"的譯本。[]。
  • 南開一博士在日發現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
    林語堂 資料圖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今天(7月24日)透露,塵封半個世紀的林語堂英譯《紅樓夢》原稿,近日由該院一名博士生在日本發現。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翻譯家林語堂是一位著名的「紅迷」,撰寫過大量紅學研究文章,其名著《京華煙雲》即深受《紅樓夢》影響。但他翻譯為英文的《紅樓夢》多年來不知所終。
  • ...鳳凰副刊|紅樓夢|林黛玉|襲人|紅樓夢翻譯|英文名_鳳凰讀書
    文/裴鈺《紅樓夢》是我們民族文學的頂峰,是中華文化的一顆明珠,而外國人通過翻譯《紅樓夢》,也在力圖摘取這顆中華民族文化的明珠。他們是真誠的,不過,由於中西文化的衝突和隔閡,無論是英文譯本,還是德文譯本,俄文譯本,都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所以,當我們中國人為更好地理解《紅樓夢》而艱苦努力的時候,外國人也在為翻譯《紅樓夢》而奮鬥,都是為了這部人類文學的奇特作品。
  • 翻譯家先生們:永遠只是在「無限逼近完美」中
    查良錚  那一代的大師們還有個特色,即,有一種責任感。半個世紀前,王小波最推崇的兩位翻譯家之一,查良錚(也就是穆旦)先生如是說:  「有時逐字『準確』的翻譯的結果並不準確。……譯詩不僅要注意意思,而且要把旋律和風格表現出來……要緊的,是把原詩的主要實質傳達出來。
  • 紅樓夢英譯本作者翻譯家楊憲益逝世享年95歲
    楊憲益先生近影 資料圖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璩靜) 中國著名翻譯家、《紅樓夢》英譯本作者、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詩人楊憲益23日在北京煤炭總醫院逝世,享年上世紀60年代初,楊憲益戴乃迭夫婦開始翻譯《紅樓夢》,最終於1974年完成並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該三卷本《紅樓夢》在國外皆獲好評,有著廣泛影響,與英國兩位漢學家合譯的五卷本(譯名《石頭記》),被譽為西方世界最認可的《紅樓夢》英譯本。1993年,楊憲益獲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 楊憲益:大翻譯家和他的時代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楊憲益:大翻譯家和他的時代短短五個月內,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紅樓夢》英譯者先後亡故。  20世紀70年代,楊憲益與夫人戴乃迭(Gladys Margaret Taylor)合譯的《紅樓夢》與霍克思譯的《石頭記》幾乎同時出版,三人皆因此獲致巨大聲譽。後人或會猜測楊家與霍教授之間存在著某種競爭關係,當年必如武俠小說中常見的高手對決,非要分出個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