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200 字
閱 讀 需 要
8 min
—
願每一位即將踏上人生新旅程的少年,都能乘風破浪,既是奮勇前行的學子,也是父母放心的孩子。
人生有四喜,「金榜題名」是其中之一。古代有範進中舉式狂喜到「迷了心竅」;而如今的高考,更關係著千萬考生的前途和眾多家庭的幸福。近日,隨著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相繼送到學子手中,夢想也塵埃落定。
從查分得知自己考得不錯時的激動,到填報志願、等待錄取時的忐忑,當期待已久的大學通知書送到時,考生們的表現是怎樣的?
是山村少年勝利的欣喜吶喊:「我走出去了!」
還是考上北大的農家孩子撰文《感謝貧窮》?
而今年,經歷了新冠疫情延期高考的考驗,這幾位學子拿到錄取通知書時的表現,尤其亮眼。
四年前,甘肅省通渭縣的一個小山村裡,山裡娃魏凱倫在收到國防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正在工地上頂著烈日搬磚,以每天掙得的50元報酬,來貼補家用。
當他終於拿到心儀大學的通知書時,那一刻,他充滿了走出大山的喜悅。所以當他離開時,他以勝利者的姿態,對著崎嶇蜿蜒的山路宣告著他的壯志:我贏得了未來!
而今年,同樣是在工地搬磚的另一位寒門少年,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他的做法顯得更為成熟有擔當。他便是來自於黑龍江穆稜的趙桂寧,高考結束後,一直在建築工地打工掙錢。
當得知趙桂寧被清華大學錄取時,周圍的工友無不為之高興;就連工地負責人知道後,也決定以每天多加50元的工資,作為他考上名校的鼓勵。這份小小的善意,透著滿滿的溫暖,傳達的是更多的讚許和支持。
而對於趙同學來說,深知父母年紀大了,賺錢不易。所以高中三年,他一直很努力,學習上一刻都不敢鬆懈;生活中,更是身體力行,替父母分憂,用汗水和成績贏得生存的尊嚴。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趙同學用自己的行動很好地詮釋了這段話。既能考取大學,又肯低頭搬磚,思想成熟,行動踏實,不靠拼爹媽,而是靠實力說話,這才是當代青年應有的樣子!
而在南方,當快遞員將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到吳興榮同學的家時,他正在家鄉浙江衢州鎮上的一家飯店裡洗盤子。從洗菜打雜到上菜跑腿,他做得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動作老練而麻利。
這可不是吳興榮第一次在餐廳打工。來自農民家庭的他,父母身體不好,收入不高,家中還有年幼的妹妹。從高一開始,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去鎮上打工賺錢。
知道自家的經濟條件比別人家差,懂事的他沒有抱怨,也沒有自卑,而是覺得自己是男子漢,應該要替父母分擔起養家的責任。
而關於未來,吳同學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熱愛家鄉的青山綠水,決定將來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研究開發綠色資源,幫助家鄉更好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網友們紛紛為他點讚鼓勁:這樣有擔當的少年,才是未來可期的家庭希望和國家可造之才!
一個個寒門學子,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從改變命運的喜悅,到認清現實的成熟,再到規劃未來的自信,一天天,走得越來越務實而穩重。
這種變化的內核就是實幹精神,比錄取通知書更足以慰藉父母望子成龍之心。
每年高考季,隨著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發放,眾多寒門學子考上名校、感恩父母的消息,總是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霸佔著流量榜首。
前段時間,一組「考上清華女生跪謝父親」的短視頻,刷爆網絡。視頻中,一個衣著樸素的女生走進病房,對著病床昏睡不醒的植物人父親,深情喊道:「爸爸,你快醒過來,我考上了清華!我好想你!」隨後趴在父親手臂上痛哭起來。
可在另一個視頻中,這名女孩換了一身裝束,拉著廣場上衣衫襤褸正在撿瓶子的父親,激動地說著同樣考上清華的話,然後下跪感恩,和父親抱在一起痛哭。
另一個視頻中,還是這名女孩,變成身著校服,梳著辮子的模樣,跑向工地,對著正在幹活的父親,幾乎一樣的套路又表演了一遍。
女孩淚流滿面,感恩父母的樣子,一下子戳中了人們的淚點。很快,視頻的點讚量就超過了百萬,轉發量驚人。不少網友留言表示:「一聲爸爸,讓多少人淚目!」「只要你考上了,父親再苦再累也高興!」
然而,同一個女孩,為何會有幾位身份不同的父親呢?似乎這背後應該有個曲折動人的故事吧。
可誰知,這些看似走心感人的「正能量」視頻根本不是真實的事件,而是批量虛假炮製的擺拍作品。視頻中,女孩動作浮誇,演技做作,一副深情感念父母大恩大德的樣子,只不過是利用當下高考熱點蹭流量、消費大眾情感而已,於是很快被平臺限流和處理。
烏鴉有反哺之義,羔羊知跪乳之恩。表達孝心、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本是人類正常的情感表達,但從來就不是流於這種煽情催淚的表面形式。寒門逆襲、跪謝父母這種套路,不過是古代「破落書生中狀元,全家歡喜大翻身」之類戲文段子的延續。
要感恩父母有很多方式,行動遠比眼淚更貼心動人。照顧生病的父母,和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讓他們過更好的生活,打工為自己賺取學費,哪一樣不比眼淚更能讓父母感動?
父母養育孩子一場,不是單向付出,也不僅僅是為了孩子將來孝順報恩。孩子並沒有天生欠父母,父母在給孩子付出的過程中也收穫了很多。
著名導演李安曾說過:「我從不教孩子孝順,我只教他如何去愛。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如果父母一味對孩子強調感恩,無異於一種道德綁架,對孩子是一種負擔。
對手握大學通知書,即將走向各地校園的準大學生來說,不管是出身寒門家貧還是富足之家,都不應背負著沉重的「報答父母」的心態走進大學校園。
考上大學,拿到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固然是一件令考生和全家高興的事。但要知道,考上大學絕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以後的人生路還很長,挑戰才剛剛開始。
有這樣一幅漫畫,很直觀地給金榜題名的同學提了個醒:人生如爬山,小學應該再堅持一下,中學覺得快熬出頭了,上了大學以為功成名就,誰知,這不過只跨越了人生一個的小山頭而已,後面徵途漫漫,路長且險。
相對於高中專注學習的單一生活,大學相對寬鬆的環境,讓學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接觸社會,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實踐能力。
尤其是與他人之間的人際互動,和單向學習知識不同,這種雙向交流能力,除了要靠個人的領悟,更多取決於人性的複雜和不穩定性,要靠雙方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磨合,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張力。
高考結束後,絕大多數的考生都已經是年滿18歲的成人了。作為青年,最好的感恩方式,應該是成熟而獨立,成為父母身旁有力的支持者和同行者,用行動讓他們放心。
查完高考分數,周姐家的獨生子曉陽心裡有數了。本該放鬆一下的他,哪裡也沒去,一米八的大塊頭小夥子天天在家裡,早晚兩頓給上班忙碌的父母買菜做飯。
種類繁多的早點,有模有樣的飯菜,被周姐不斷地在朋友圈裡曬出來,惹得眾人羨慕不已,紛紛點讚,誇獎「暖男」「孝敬父母」。
近日,曉陽不僅收到成都一家211大學的錄取書,竟然還瞞著父母考取了遊泳館的救生員資格證。手握證書,他開心地對父母說:「有了這,我去上大學的學費就能自給自足啦。」
一席話,令周姐又是心疼,又是欣慰不已。沒有下跪流淚,也不用嘴上念著感恩,少年用自己的行動向父母證明:他已經獨立,請父母放心!這才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樣子啊。
兒行千裡,父母擔憂。只有看到孩子真正成熟獨立了,父母才能徹底放心。
願每一位即將踏上人生新旅程的少年,都能乘風破浪,既是奮勇前行的學子,也是父母放心的孩子,在青青校園裡,放飛自己的夢想,成長為社會的棟梁。
-END-
文 | 清風吳語
責編 | 杜普
編輯 | 墨語
實習編輯 | 哥舒
版權聲明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
可發布於「讀者·新語文」旗下各大媒體平臺,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個人或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