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載數千年,說不盡的興亡事。歷朝歷代總有些奇人異士,或讓人捧腹解乏精神,或催人奮發圖強,或令人惱羞成怒恨不能穿越回去摑其一巴掌。唐朝就有這麼一位傳奇人物,此人叫張說(yuè),據說他的母親曾夢到一隻玉燕自東南飛來,投入懷中,因而有孕才生下他。後來,人們便以「玉燕投懷」作為降生貴子的祝頌語。
張說是唐朝時的政治家、文學家,字道濟,是河南洛陽人。他前後三次為相,執掌文壇三十年,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頲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張說早年參加制科考試,策論為天下第一。後因不肯誣陷魏元忠,被流放欽州。後來,張說返回朝中,任兵部員外郎,累遷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書侍郎,加弘文館學士。後拜為丞相,但因不願依附太平公主權勢又遭到貶謫。
張說脾氣暴躁,與同僚關係不睦,而且生性貪財,他和姚崇關係不甚融洽。相傳姚崇臨死前,囑咐自己的兒子道:「張說對我怨恨很深,將來可能會毀我名聲,報復你們。我死之後,他出於禮節,必來弔喪。你們可將我收藏的珍寶器皿全部陳列出來,他最喜愛這類東西。
如果他看都不看這些東西,那你們可能會有滅頂之災;如果他看了這些東西,你們就將他喜歡的送給他,並請他為我撰寫碑文。得到他所撰碑文後,你們馬上謄寫,呈報皇上,並準備好石碑,立即雕刻。他考慮事情通常比我遲鈍,幾天之後一定會後悔。倘若他要以修改為託詞收回碑文,你們就說已報請皇上批准,並將雕刻好了的碑拿給他看。」
姚崇死後,張說果然前來弔喪,見到所陳列的珍寶器皿,看了又看。姚崇的兒子遵照他生前的吩咐,將張說喜歡的珍寶器皿全送給了他,並順利得到了張說撰寫的碑文。碑文敘述姚崇的生平,褒揚姚崇的政績,據說是當時最好的墓誌。
幾天後,張說果然派人來取碑文稿本,說文辭不夠周密,需要修改。姚崇的兒子領來人去看已刻好的碑文,告訴他碑文已通過了皇帝審閱。張說為此懊惱萬分:「死去的姚崇還能算計活著的張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730年(開元十八年),張說患病,唐玄宗每天都派中使前去看望,並親自為他書寫藥方。同年十二月,張說病逝,終年六十四歲。唐玄宗在光順門為他舉哀,親自撰寫神道碑文,並罷元旦朝會,追贈太師,賜諡文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