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12日電 近日,上海警方通過縝密偵查排摸,成功搗毀一製作銷售假冒美孚、殼牌、嘉實多等名牌機油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當場查獲各類假冒偽劣機油17000餘升,假冒機油商標5000餘張,涉案金額1000餘萬元。
如何保證不被識破,假冒機油如何穿上「防偽外衣」?假冒機油犯罪有多少技術含量?其危害到底有多大?作為普通消費者,在為愛車進行機油保養時,又該如何避免陷入陷阱呢?
簡單灌裝無技術含量 名牌汽車機油出自手工作坊警方在制假作坊查獲假冒機油20餘噸
警方在制假作坊查獲假冒機油20餘噸
5月末以來,上海青浦公安分局白鶴派出所民警在走訪社區的過程中,先後接到青龍村多名群眾反映:該村某出租農宅門口時常有人裝運機油,且該址存放大量油桶。了解到此情況後,社區民警隨即上門走訪調查,並在農宅內發現了堆積如山的品牌機油半成品、成品20餘噸,以及隨處可見的簡易加工設備。面對民警的訊問,張某等2人交代了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機油的違法事實。
在確定犯罪事實後,上海青浦警方聯合工商部門於6月5日對該非法製售窩點進行了取締。經查,張某原本為某品牌機油的銷售人員,在去年離職後,為牟取暴利,夥同朋友從他處大量購得過期和外包裝破損的美孚、殼牌、嘉實多、長城等品牌機油,自行混合灌裝,並貼上其購買的假冒商標,印刷好生產日期後,充當上述品牌機油各型號的新品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大量銷售給某些汽車用品商鋪。隨後,警方又順藤摸瓜,於6月15日將為張某提供過期劣質機油的林某和周某抓獲。經審訊,林某和周某交代,自2008年以來,兩人取得了某知名品牌機油公司處理過期劣質油的訂單,但二人並未按照規定處理,而是將這些過期劣質油直接銷售給張某等人,累計銷售金額超過1000萬元,並從中非法獲利30餘萬元。
現張某等4人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已被青浦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著「防偽」外衣 假機油可能造成發動機報廢
從假冒機油的包裝看,美孚、殼牌、長城等品牌均受侵害
根據美孚、殼牌公司鑑定書顯示,警方查獲的相關機油均為假冒
據犯罪嫌疑人張某交代,假油的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即把收購的廢油進行勾兌加工,然後和真油一起對外銷售。除了現場繳獲的20餘噸假冒機油外,其賣出的疑似假冒機油也逾20噸,多數進了汽車維修廠。那麼,如此大的出貨量,難道一直就沒有消費者發現其中貓膩嗎?原來,假冒機油的鑑別難度較大,從外包裝上難辨真偽,需要通過品牌機油生產商的專業機構加以鑑定,而類似的鑑定成本對消費者而言過於高昂。據辦案民警蔣效夷介紹,「犯罪分子在進行犯罪活動時,會專門從廣東某地購進正品瓶身和瓶蓋,(包裝上)甚至帶有可查詢的防偽標識。」
記者走訪多家汽車維修公司之後發現,正品機油包裝的流出已經成了行業規則。一般情況下,車主都是在車行為愛車進行機油更換,這樣,車行就會積累下一大批機油包裝盒,加之不少消費者並不會專門去查驗機油的真假,所以外包裝上的防偽標誌大多未被使用。據了解,廢棄的正品機油外包裝很有市場,單純瓶體的市價為5毛左右,帶有完整防偽的瓶蓋則更是到了3元的高價。據上海「愛車邦」運營總監彭立青介紹,「因為(正品機油)瓶蓋上帶有原廠的防偽標識,為防止被惡意利用,大型車行一般會用剪刀將瓶蓋剪毀再進行處理。但因利益作祟,許多規模不大的汽車服務公司並不會這樣操作。」
我們知道,為這樣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假機油。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在汽車啟動後,持續做功的發動機會達到的400-600攝氏度的高溫。而機油在當中起到為發動機降溫、清潔、緩衝、防鏽、潤滑等作用。「因為假冒或者劣質機油的雜質含量較多,車主在使用進行保養時,上述的6大功能都會顯著下降,一方面會加劇發動機內部零配件的磨損,另一方面則造成發動機的冷卻功能下降,從而導致溫度升高。輕則影響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提速功能和使用壽命,重則造成拉缸以及發動機報廢。」彭立青說。
提示:一「看」二「聞」 汽車保養應多長心眼
正品機油色澤清晰,晶瑩剔透,幾無雜質
對於普通消費者,尤其是廣大車主而言,在保養愛車時是否有辨識真假機油的實用訣竅呢?彭立青認為,要判斷機油的真偽首先看外包裝的防偽標誌,但鑑於假冒機油的包裝「正品化」,消費者可以將機油倒出來觀察:正品機油色澤清晰,晶瑩剔透,幾無雜質,聞起來沒有什麼異味,而假冒機油則色味混雜。
目前,汽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很多車主偏好自己買好名牌機油及材料到修理廠做保養。為此,警方提醒,車主在購買機油等材料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切不可貪圖便宜,以免造成人身財產的損失。 (吳心遠 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