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受網店衝擊變差 「手機貼膜致富」成傳說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不小心刮花、摔碎,都成了常態。隨之,為手機貼膜就成為必須,由此也孕育了一個手機貼膜業。曾幾何時,關於貼膜致富的故事層出不窮,什麼貼膜3年娶妻生子,貼膜5年光宗耀祖。那麼實際情況又是怎樣?記者走訪了昆明貼膜市場。

  現狀 天橋貼膜小哥變門店坐堂師

  小陳在貼膜業做了近4年,以前都在昆明市的小西門龜背立交橋下擺攤流動貼膜,每天多是下午出攤,工作到晚上11點多,白天就在立交橋人行通道口擺攤,隨時做好收攤跑人的準備。

  小陳介紹,4年前手機貼膜比較好做,雖然要躲城管,但每天掙個200元沒什麼問題,現在流動攤點難擺了,手機形狀也越來越怪異,貼膜手藝不好弄了。於是他就到手機銷售店打工,還是貼膜,再賣點配件。一個月也能有4000多元收入。

  在小西門的品牌手機銷售店,如OPPO、華為、VIVO等,只要購買手機基本都會贈送手機膜,即便沒有贈送,店內也有相對便宜的手機鋼化膜銷售,消費者在買了手機後第一時間就能給手機貼膜,於是街邊貼膜的流動攤點也逐漸減少。

  一些遊蕩攤主,也紛紛轉行進了手機門店當了貼膜小師傅。還有一部分也開起了自己手機配套商品的門店,在人流和地段比較好的地方繼續貼膜的生意。

  衝擊 受網際網路衝擊 貼膜業透明化

  以往的貼膜生意也隨著市場而改變。幾年前,手機還是非觸控螢幕居多,手機膜流行磨砂膜、鑲鑽膜、彩色膜、花紋膜、高清膜。隨著手機和智能筆記本觸控螢幕的流行,現在的膜都注重防磨損,以鋼化玻璃膜、鏡面膜和防窺膜、高透膜等為主。

  調查中,晚報記者經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貼膜專業群,這裡聚集了全國各地靠手機貼膜維生的「手藝人」,從深圳到新疆,幾乎囊括全國。

  據群裡的貼膜「師傅」介紹,現在貼膜生意普遍都不好做,幾年前一塊手機膜進價最多一塊錢,賣給顧客20~30元,可收穫幾十倍的利潤,曾經也出現過月入上萬的輝煌。隨著網際網路的影響,貼膜行業依靠低進價高賣價的暴利時代已逐漸消亡。

  如今網絡上銷售手機膜的商店越來越多,普通人只要購買一款手機膜和貼膜工具,自己也能貼,除非遇到2.5D、3D屏,才會找到貼膜「師傅」幫助。

  「現在我們比較討厭的就是網絡上銷售納米技術的液態膜,價格不貴,雖然不能用很長時間,但操作簡單,尤其針對2.5D、3D的屏特別有效,一般女孩都會用,這對我們貼膜生意帶來一定影響。」群裡的貼膜「師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尷尬 網購膜更便宜 但大多不會貼

  現在在淘寶上搜索「手機膜」,顯示手機膜的價格大多在幾元錢,貴一些的也只有二三十元。記者點開一家店,一款OPPO手機的高清防藍光鋼化膜只賣9.8元,還買一送一,銷量也非常可觀。

  那麼,既然淘寶上手機膜銷售如此便宜,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在實體店購買膜,是為什麼呢?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幾位市民,很多人明明知道淘寶上膜便宜,但是還是選擇實體店的原因在於自己不會貼。

  「我的蘋果手機貼過100元的膜,現在隨便一貼都是五六十,知道網購便宜卻沒有買,就是因為不會貼膜。」市民楊小姐告訴記者,網上買手機殼還會送膜,自己在家搗鼓貼膜總是有起泡,怎麼都貼合不了,只能去實體店買了貼。

  市民唐小姐則告訴記者,就是因為網購膜便宜,所以她老公自己下決心苦練貼膜技術,現在家裡手機換膜都不愁了,網上買好多回來,想換就換,成本還低,不再去實體店被宰了。

  價格 通過靠概念炒作 手機膜賣價翻倍

  據相關報導,消費者購買手機膜的時候,往往會看到各種概念膜,如防藍光膜、抗爆膜、絲印膜、冷雕膜等,其中很多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一些工藝名稱,如絲印、冷雕等,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能。

  這類概念膜的價格也往往較高,一張要賣幾十元到數百元。業內人士透露,普通的iPhone7鋼化膜進貨價一張只要1元左右,加上包裝和除塵貼等配件,也就2元左右的成本,至於抗藍光膜、防窺膜、防爆膜等成本也就六七元,賣給消費者卻至少要數十元。

  除iPhone膜之外,華為、OPPO、VIVO、金立、小米、魅族等手機膜價格也都相差無幾,一些因為新出產品或者冷門產品,成本可能會貴個1~2元,也有些會更便宜,總之手機膜的成本整體並不高,也沒有外界想像中的富含高科技。

  趨勢 貼膜生意轉向二三線城市

  為能改變生存環境,一些有了貼膜手藝的人,從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城市,其中一些就乾脆回了老家,在自家的鄉村或者縣城繼續著貼膜行業。

  「現在縣城生意還行,一天也能掙個200塊,只是工作量有些大,薄利多銷。進價1~3元的鋼化膜,在城裡運氣好能賣30元,不過老家也就10元到頂了,不過還是有利可圖。」群中來自安徽阜陽的趙師傅說道。

  於是本來靠價差形成的利潤,隨著網際網路和手機新技術的產生,空間沒有了,以往靠忽悠加上一點技術就能達到的暴利,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變化 新利益點驅動手機配套業

  「現在只做貼膜生意是不行的,想繼續活下去,就要做手機其他配件生意,我可以提供充電線材和手機套以及充電寶的資源。」群友紛紛推銷起來。

  例如萬能手機矽膠套,網上批發價也就1元,賣出去5~6元,還有數據線質量差的批發價1元不到,轉身就可以4~5元賣出去。雖然沒有了暴利,但這些線材和手機殼,也能維持一個較穩定的收入。

  另外,一些以設計個性化手機殼為主要方向的新行業,也給手機配套行業帶來了新的突破口。

  在網上有很多銷售個性化手機殼的網店,設計和繪製一些具有特色風格卡通畫和油畫作品的手機殼,然後與廠家合作生產手機套,雖然售價要高於普通手機殼,但也逐步得到消費者喜愛,這些網店的生意都還不錯。

  隨著手機在設計上的不斷改進,一些不需要貼膜就能起到很好保護作用的機型不斷推出,手機貼膜這個行業可能走向末路,也許到那時,新的手機配件生意還在繼續,一些更加趨於個性化的手機配套服務,將成下一個逐利點。

  雲報全媒體記者虞南

相關焦點

  • 記者走訪:貼膜生意變差 靠手機貼膜致富成傳說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不小心刮花、摔碎,都成了常態。隨之,為手機貼膜就成為必須,由此也孕育了一個手機貼膜業。曾幾何時,關於貼膜致富的故事層出不窮,什麼貼膜3年娶妻生子,貼膜5年光宗耀祖。那麼實際情況又是怎樣?記者走訪了昆明貼膜市場。
  • 觀點1+1:「手機貼膜掙兩套房」,傳說還是紅眼病?
    「手機貼膜掙兩套房」,傳說還是紅眼病? 背景:說起在路邊貼手機膜,不少人覺得算不上「生意」。但是,來武漢不到5年的湖北安陸小夥兒趙周橋,卻靠這門「手藝」三年掙了兩套房子,最多時一個月掙3萬元。
  • 手機有貼膜的必要嗎,手機不貼膜會怎麼樣
    天橋貼膜哥月入3萬的傳說還一直都在,但是現在卻已經淪為傳說了,天橋貼膜哥我們暫且不討論,我們就只看看淘寶天貓上大把賣手機膜的就知道,貼膜依然還是一門大生意,那麼手機有貼膜的必要嗎?手機不貼膜會怎麼樣?
  • 洛克膜切機異軍突起,手機貼膜市場或進入寡頭時代
    據IMF最新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預計 2020 年全球GDP將萎縮3%。其中,對線下實體經濟的衝擊最為嚴重,市場遇冷、房租成本高、獲客難等經營壓力,讓不少實體店發展受阻,甚至面臨著關門歇業的窘境。但在深圳福田街頭,某國產手機知名門店店長老潘,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境遇。
  • 洛克手機切膜機為何能成為手機貼膜行業主流?
    隨著手機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手機價格的逐步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愛惜自己的手機。給手機戴保護殼、貼膜、配指環套,成了最常見保護手機的方式。據聯合市場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到 2022 年,手機配件的支出預計將會達到1073億美元,比14年足足高出610億美元,其中保護類別是最暢銷的產品。
  • 生意不景氣!蘋果也準備去貼手機膜了
    ,已經成了一個高收入職業,雖說輕鬆月入過萬有些誇張,但是比起普通白領還是要好上不少。據有關報導,蘋果經準備在日本的蘋果零售店推出貼膜服務。目前蘋果公司正在努力推廣該項目,在首次貼膜之後顧客不滿意的情況下。蘋果零售店還可以再次免費為用戶貼上一張新的手機保護膜。
  • 手機貼膜需求大,洛克切膜機成新寵
    一時間,地攤致富的傳說,在大街小巷中流傳開來。於是,大家按捺不住想要「暴富的心」,紛紛支起小攤,成為「一攤之主」。   萬事開頭難,選好賣品是關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擺地攤賣什麼,才能贏在起跑線上呢?   為此,小編特意實地探訪了深圳街頭的各類地攤,來為大家一探究竟!
  • 如何晉級手機貼膜高手?
    「手機貼膜「掙大錢的故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自從大學畢業生就業越來越難,這類新聞就層出不窮。2012年,合肥貼膜小販月入過萬;2013年,南京一位姓蔡的「貼膜哥」月入兩萬;武漢一位荊州籍的大學畢業生,靠貼膜月入過萬。最近,又有一位湖北33歲的小夥,靠手機貼膜賺了兩套房,最多一個月掙5萬。
  • 手機貼膜還是不「貼膜」比較好?您的手機貼了嗎?
    對於現在社會來當中,對於許多人來說手機是我們生活必備的一件東西,而手機卻成為我們生活當中手機上的保健品。而手機貼膜也就成為了一件天經地義的一件事情,但是絕大部分的一些人新手機到手就會馬上貼上膜,直到手機報廢了都沒丟歇下來過。
  • 智能膜切機,解決手機貼膜行業難題
    科技的快速發展,加速了手機產品的迭代和更新,如今手機升級換代的速度快得讓人難以想像,即便受到疫情衝擊,在經濟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全球第二季度的手機出貨量依然達到了2.714億部。 對於消費者來說,手機的快速升級換代,能夠讓新的技術得到普及,自然喜聞樂見。
  • 手機貼膜月入兩萬是"傳說" 進貨渠道等都有講究
    原標題:手機貼膜月入兩萬是"傳說" 進貨渠道等都有講究   鄞州新聞網訊(記者費琛琛)最近,南京一名「貼膜哥」月入兩萬元的消息走紅網絡。貼個手機膜,一個月能賺兩萬元,這是行業的普遍現象,還是僅僅是個例?昨天,記者走訪了寧波的一些貼膜經營者,他們無一例外表示要實現月收入過萬,難度很大,月入兩萬元,幾乎不可能。
  • 「裸奔」or貼膜?手機屏幕到底該不該貼膜?
    關於手機膜有兩派人,貼膜黨認為貼上膜才能好好保護屏幕,而裸機黨則喜歡手機原生的手感。那麼究竟手機應不應該貼膜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手機膜的那些事。手機膜的前世今生手機貼膜幾乎是我們手機買回來第一件要做的事,那麼手機貼膜都有哪些種類呢?
  • 你的手機貼膜了嗎,手機貼膜真的能保護我們的手機嗎
    但當時間來到2007年,賈伯斯選擇了康寧公司的耐劃高強度大猩猩玻璃,作為第一代IPHONE的外屏材料,手機形態自此改變,到2020年的今天,幾乎所有主流手機品牌高端機型的外屏都在使用康寧大猩猩玻璃,這類智慧型手機的外屏玻璃可以歸類為化學強化玻璃,與最常用的普通鈉鈣玻璃相比,這種玻璃經過了離子交換工藝,將玻璃表面的鈉離子置換成元素周期表中同族但體積較大的鉀離子。
  • 手機堅持不貼膜,會出現哪些問題?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基本都是觸屏為準,而且屏幕是智慧型手機最昂貴的硬體配置了。為了讓自己的手機更耐用、防止劃痕或是爆屏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貼鋼化玻璃。那麼,大家是否想過,如果一年不貼膜,手機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如果手機一年不貼膜會怎樣呢?
  • 手機貼膜後摔碎屏:貼膜店被索賠5000多
    如今很多人都習慣在購買手機後為愛機貼上一張屏保膜來防止手機跌落時屏幕受損,但如果你真的相信一張膜就能保平安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媒體報導,一位在臺灣新北某夜市擺攤的手機貼膜老闆近日在社交媒體訴苦,日前幫客人貼了鋼化玻璃貼後,隔兩天竟然收到客人一張手機維修報價單,內容還寫著,「鋼化膜沒有黏合好,導致他小孩把他手機摔到的時候玻璃貼與手機分離脫落。」為此,機主要求貼膜店負擔負手機損壞的責任,共同承擔維修手機費用5800新臺幣(約合1250元人民幣)。
  • 手機貼膜還是不貼膜?維修師傅最後這句話讓小編恍然大悟!
    手機貼膜,現在已經成為手機售後最重要的一部分。商場、超市、路邊、車站……專業貼膜的招牌隨處可見。淘寶的數據顯示,2018年光淘寶和天貓上每年賣出去的手機膜就有60億元!但是手機到底要不要貼膜?卻一直沒人說得清。關於手機要不要貼膜,現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用戶:一種是手機買回來就貼膜;另一種是從來不貼膜。到底誰對誰錯?
  • 萬物皆可貼膜?他靠給鞋底貼膜都月入過萬,手機貼膜黨:告辭了
    萬物皆可貼膜?他靠給鞋底貼膜都月入過萬,手機貼膜黨:告辭了   給手機貼膜、汽車貼膜,或者是電腦貼膜,都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可是最近來自浙江寧波的一位小夥子,在貼膜上也貼出了新花樣——他專門給球鞋貼膜,這一貼膜行為,您聽說過嗎?
  • 手機貼膜暴利謹防忽悠 專家建議制定質量標準
    現在不管是繁華的商圈還是普通的小巷子,手機貼膜這個招牌隨處可見,但是很多手機美容的經營商戶並不規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貼膜的價格也是全靠忽悠,導致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和最終效果產生很大的差異。怎麼樣防範手機美容業的亂象,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包華和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劉志宏就此發表個人觀點。
  • 台州不少高科技貼膜店用納米液體給手機貼膜
    只要你願意,「貼膜哥」們隨時能為你提供服務。  不過你見過用液體給手機貼膜的嗎?其實,這種液體是一種納米技術。如今,台州就開起了不少這種高科技貼膜店。經過店裡貼膜後,普通手機也有了防水的功能。  用納米技術貼膜後的手機能防水  在椒江中山西路一家名為「膜術士」的門店裡,店主鄭兵正為顧客演示著貼膜後手機的效果。
  • 手機貼膜也能開成連鎖店!這家公司開了3000多家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4日電 手機貼膜也能開成連鎖店,你說厲不厲害?9月13日,被稱為「中國手機美容行業的開創者」的大秦手機美容連鎖總部迎來第15個生日,大秦不僅在全球135個國家有3000多家手機美容店面,還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