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最新發布了《2021年英國大學排名指南》,作為英國大學版「大眾點評」,它與Times英國大學排名、CUG(完全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被視為「英國本土三大排名」。 跟今年其他榜單相同,這次排名可謂是槽點滿滿。
比如牛津大學繼去年首次被聖安德魯斯大學超越跌出前二後,今年衝上榜首第一,揚眉吐氣,而去年的第一位,劍橋大學卻遭逆襲,跌落第三。
我們都聽說過合併詞—&34; (牛劍),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排名前二的模式,壟斷式地穩居每個英國大學排名。所謂鐵打的牛劍,流水的榜單... 近年來,在所有大學排名裡,幾乎沒有其他大學的成績超越牛劍。
但在這兩年《衛報》給出的排名中,聖安德魯斯大學憑藉在學生滿意度、畢業生就業率和學術課程質量等方面的高分,去年超越牛津大學位居全英第二,蘇格蘭第一,今年超越劍橋大學,穩固了不變的老二位置,可謂高調逆襲的典範!(所以也有很多同學吐槽衛報是聖安德魯斯大學的舔狗
)
此外,還有不少黑馬衝進了這次排名,比如英國G5院校中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由去年的第19位衝進了今年的TOP5。倫敦大學學院由去年的TOP20之外,逆襲到了今年的第14位。愛丁堡大學從第25位飆升到第13位。曼徹斯特大學從第40位攀升到第25位,終於挺進了TOP30。
這次排名和去年相比跌到慘的知名英國院校也有,除了痛失第一的劍橋大學,還有埃克塞特大學跌出TOP10,伯明罕大學跌出TOP20,創意藝術大學(去年13今年33),諾丁漢大學(去年18今年38),紐卡斯爾大學(去年35今年51)...
為什麼《衛報》的排名如此讓人費解呢?
因為《衛報》排名是按照全國學生普查的方式對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所做的調查,按照學生對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實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綜合來說,它的排名更關注的是學生體驗和教學效果。而同水平如QS、THE等排名則相對更強調科研實力,對碩士、博士研究生更為傾斜一些。
以下是《衛報》的9個具體評分標準:
課程滿意度 satisfied with course
教學滿意度 satisfied with teaching
教學反饋滿意度 satisfied with feedback
學生與教員比例 student to staff ratio
學生人均花銷 spend per student
本科UCAS平均錄取成績 average entry tariff
增值評分 value added score
畢業半年後就業情況 career after 6 months
升學率 continuation
《衛報》排名每年都會被很多留學生吐槽——因為很多名校常常難以擠進前列,而且每年的大學排名變化都難以預測。《衛報》的基本思路是:你這個學校科研水平再高,教授再牛,發表論文再多,和普通學生讀書體驗的關係大麼?
平心而論,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科研離我們似乎有點遠,《衛報》的排名雖然「魔幻」,但反而比較「現實」,對學生就讀體驗感而言來說,參考性比較強。
2021《衛報》英國大學排名
隨著申請季的到來,各類排行榜都會陸續出爐。大家在進行選校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不能依據一個排行榜做出衝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