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就了《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也成就了自己
在那個黑白色的年代裡,她以《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而走紅於影壇,成為了著名的北京電影學院78班最早成名的女星之一。那時候班裡的同學都叫她的小名:小鴨。
父親為她起了這麼一個最「醜」的名字,目的卻恰恰相反,就是希望她能漂亮起來,年輕時的沈丹萍不乏諸多追求者,但大部分人都是暗戀。
按照同學謝園的話說:「像我這種形象和演技一般的同學,就只能暗戀了」。
在198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而這部《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因為影片的尺度問題而在當時引發了很大爭議,儘管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戲放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已經算是極為保守了,但在當時的年代卻足以調動觀眾們那條緊繃的神經了。
沈丹萍在這部電影當中飾演女主角「荒妹」,他因為姐姐的愛情悲劇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從此對男女之間的感情極為排斥,最後她經過努力又衝破傳統包辦婚姻的束縛,解開心結,從新回歸了正常人的感情生活。
從題材上來講,他屬於那個年代的比較盛行的「傷痕文學」作品的延伸,但影片從一個男女愛情的角度出發,對情侶之間日常生活的具體呈現較為前衛。
用沈丹萍的話說,那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愛情悲劇,導演將姐姐的悲劇和妹妹的喜劇結合在一起,對傳統社會當中的糟粕進行了消解。攝像機是導演的武器,他用鏡頭語言對人們過於保守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強烈的衝擊,這引發了一次觀眾們衝進電影院觀影的熱潮,大家都想知道,80年代的到來,對於他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當《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引發了轟動之後,沈丹萍也憑藉著「荒妹」一角被觀眾們所熟知,但鮮有人知道,僅僅在一年前,沈丹萍險些與這個角色無緣,當時在電影學院學了兩年表演的她還是第一次面對真正的鏡頭。
在試鏡的階段她的表現並不能讓很多人滿意,但當導演第一眼看到沈丹萍的時候他就堅信這個姑娘就是他心目中的「荒妹」,為了指導這位新人,導演花費了很大心力。尤其是在臺詞方面,沈丹萍總是無法達到導演的要求,作為一名演員,臺詞其實是考驗演員經驗與實力的重要指標。
但初來乍到的沈丹萍卻很難駕馭它,後來導演只好給她刪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臺詞,能不說話的情況下就不說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是辦法的辦法卻成就了這個角色的特殊魅力。
沈丹萍那一雙大大的眼睛仿佛替代了她所有的語言,也讓這個少言寡語的「荒妹」更加有特點,大家仿佛都難以參透她的內心世界,這讓荒妹成為了一個有些神秘,又讓人心生憐愛的角色。這成就了沈丹萍對角色的二次創作,也成就了一個無心插柳式的角色升華。
屬於幼年沈丹萍的電影時代
沈丹萍第一接觸電影是在五歲那年,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父親騎著自行車帶著她去往電影院,坐在車梁上的沈丹萍縮在一件破舊的小棉襖裡,不時的吸著鼻涕。半路上父親提前給女兒打好了預防針,告訴她一會要看電影《白毛女》,雖然你看了會傷心,但要忍住不哭。
可當喜兒、楊白勞、黃世仁這些角色悉數出現在那個萬惡的舊社會當中,沈丹萍的眼淚還是沒有繃住,影片結束之後,她把整個棉襖都哭溼了。
而這次看電影的經歷卻讓父親對沈丹萍有了新的評價,五歲的女兒豐富的感情和異於同齡孩子的理解力讓父親堅信,她擁有做演員的潛質。
然而母親卻只把父親的期許當做了一句戲言,畢竟在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可以幫助普通人通往戲劇之路的通道,作為一個非戲劇世家的孩子很難從普通大眾當中脫穎而出,並且孩子是否真的如家長眼中那樣天賦異稟也著實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1965年《地道戰》、《在烈火中永生》、《舞臺姐妹》、《東方紅》等紅色經典相繼問世,而這些電影、舞臺劇按照沈丹萍的話來說是對夢想的接觸,在被情節感染之餘,她開始逐漸對電影這門藝術產生了求知慾,為什麼那麼多故事,或是感人至深的,或是激情澎湃的,或是波瀾壯闊的,那麼多的人物和情緒在一塊白布上面激情揮灑,那是怎樣的神奇,又是誰造就了這一切。
在中國,喜歡電影的人很多,但試圖掀開那塊幕布的人都屬於對電影有著更多好奇心的那一類,於是沈丹萍的心飛向了屬於她的異想世界,在白布後究竟躲著多少人,而喇叭裡面又藏著多少張嘴巴,這恐怕只有年幼的沈丹萍才會知曉。
對於她來說,電影不僅是一個可以令人感動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場夢,而創造這一切的人則是造夢者。十年之後,沈丹萍有了自己第一個電影偶像,她是《春苗》當中的李秀明。
和那個年紀的所有「迷妹」們一樣,15歲的沈丹萍有一天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決定給自己的偶像李秀明寫一封信,想告訴她自己很崇拜她,並且已經做好了成名一名演員的一切準備,希望李秀明姐姐能夠幫助自己實現夢想。但最終這封信沒有被寄出,原因是她害怕面對失望。
因為沈丹萍知道,自己是一個來自南京的普通女孩,她沒有接受過任何電影方面的專業教育,並且粉絲眾多的李秀明又怎可能從百忙之中給她回信呢,那個時候的她可能還不會想到,僅僅一年之後,她就憑藉著自己出眾的外表被選入了歌舞團,從此與表演結下了不解之緣。
享受家庭生活的沈丹萍最成功的角色是「母親」
沈丹萍大概是第一個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影星,在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人們並不好看他們這對組合,但他們卻攜手一起走過了20年。他們夫妻二人常常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但每次的話題似乎又都離不開他們之間的矛盾,這令那些喜歡逢場作戲,喜歡在公眾場合秀恩愛,最後卻又分道揚鑣的所謂模範夫妻們無地自容。
老公烏維屬於典型的歐洲人,但又是個不典型的德國人,每天早晨烏維會沏上一杯咖啡,拿上一份報紙,一坐可能就是一上午的時光。
而沈丹萍是個急性子,她會用30秒鐘把滾燙的咖啡倒進肚子裡,然後開始找事情做,當她被家務忙的團團轉的時刻,烏維悠閒的咖啡時光也就算到頭了,兩人會迅速陷入一場爭吵。
而男人的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到了晚上的時候,烏維試圖與沈丹萍達成和解,但性格火辣的沈丹萍頭上那把火仍舊燒的很旺,她一腳把老公烏維踹到了地上。
婚姻會經歷七年之癢,而對於烏維和沈丹萍來說,她們從認識開始就在每天經歷著七年之癢,德國人和中國人的結合光是用腦子一想就足夠讓人頭暈了。何況作為知識分子的烏維和作為演員的沈丹萍來說,兩人的思維方式具有著巨大的差異。
在爭吵最激烈的那段時間裡,他們一度接近分手的邊緣,在感性的沈丹萍看來,這不是什麼稀罕事,到民政局籤個字並不難,哪怕有一天想通了再回來復婚,但當天這口氣必須找到一個宣洩口。
但終歸這麼多年過來了,兩人的兩個女兒都成為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們最終也熬成了一對打不散的夫妻。
然而沈丹萍和丈夫的尖銳矛盾很快就又發展到和小女兒的身上,沈丹萍在36歲那年才生下了二女兒丹丹,等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之後,不巧也正好和沈丹萍的更年期撞了車。光是因為女兒回家太晚的問題兩人就爆發過多次戰爭。隨著女兒越發的成熟,沈丹萍如今已經鮮有機會找到吵架的對象了,一家子人仿佛都在讓著她。
而曾作為影視明星的沈丹萍早已淡出了主流媒體的視線,如今的她以家庭為主,事業為輔,儘管賺錢的機會很多,但她不會因此而拼命接戲,因為她堅信「安居才能樂業」。
而作為中德混血的兩個女兒,她們都很愛這個家,也很認同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所以儘管他們的家庭非常優越,但兩位女兒卻均不想出國發展,這讓她們的距離變得更近,這足以讓沈丹萍非常欣慰。
討論起自己的人生,沈丹萍如此評價道:「作為演員,我不是合格的,我離觀眾對我的要求差的很遠,而我這輩子最成功的角色便是「母親」,因為在我的照顧下,兩個女兒都在身心健康地成長著,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