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理想,被勸慰「能力」比「學歷」重要,這是真理還是誤導?

2020-08-27 小籠包的走途

今年高考各省分數已經公布,能去什麼學校,查完分數基本瞭然於胸。這節點註定是一場充滿幻想和現實的較量,不知會有多少人的命運就此與學歷分離,之後的路,便只能憑「能力」證明自己。

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總能聽到有人以「能力」比「學歷」重要的言論來勸慰,甚至奉為真理。僅就能力和學歷比較而言,本就沒有統一標準的參照系,同時抽象的定義之間是無從比對的,所以盲目吹噓能力優於學歷的言論是極端認知的謬誤。

「能力」是一個籠統而隱晦的概念,能力的體現是不拘於形式的。假如一個落榜生回家悄悄繼承了一筆家產,然後成為一個土豪,這是不是能力的體現?假如沒有繼承產業,而是通過資源運作,走上仕途,這是不是能力的體現?(這是隨處可見的現實)

不知實情的的民眾自然會對這類人的成就大加讚揚,然後堅信「有能力」的人比有學歷的人有出息,進而大肆宣揚「讀書無用論」,三人成虎,這是民眾的特殊能力。我真的擔心,身處叛逆期、缺乏引導的學生會被這類極端思想誤導,放棄學業,去流浪尋找所謂的能力,「證明自己」。

2008年,安徽有一個考生叫徐孟南。那年高考他故意考0分,以表達對教育制度的不滿,他深信靠自己的能力可以顛覆自己的人生。之後,便進入他以為能遊刃有餘的社會去闖蕩。一晃10年,他言之鑿鑿的「能力」始終沒能兌現,窮困潦倒,一敗塗地。

飽經十年的社會蹂躪,他終於嘗盡沒有學問的痛苦,他的人生充滿恐懼和局限。2018年,他下定決心,重考大學。29歲的他,與書本十年割據,今時早已不同往日,記性、悟性和知識的連貫性再也難以望及盛年時期的能力。令人欣慰的是,徐孟南終究還是考上了一所專科院校。

如今,12年前和他一起參加高考的同學,有的已經博士畢業,遊學海外;有的進入企事業編制,身居高位。只有他,因為曾經畸形思想的誤導,自毀前程,如今,還是要從頭來過。他必須用更更艱辛的努力,去追趕他失去的一切。

「知識改變命運,要珍惜機會」,這是他對求學者的慘痛勸誡和自己的社會交代。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你曾經做出對生命所有的放縱和不敬,其實,都被命運暗中標註了價格

上大學的最大意義,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更是為了提高見識和起點。你未來的發展取決於你思想的層次和高度,以及交際的層次。去更好的大學,是獲得這種層次的最快捷徑,甚至是普通人逆襲人生的唯一途徑。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發布過一張圖表,很直觀的體現出收入與教育水平的關係:

圖中信息顯然可以看出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獲得高收入的佔80%,低收入佔比只是極少數。直觀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學歷的重要,隨著社會競爭的殘酷性,低學歷的生存空間會愈加擁擠,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社會現實。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書。」

誠然,現實中確實存在成績很差,但卻有特殊天賦的人,他們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或投機直覺亦或其他技藝,實現經濟自由從來不是壓力。但他們的這份能力並非與生俱來,一定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探索、揣摩、融合,其本質就是學習的量增過程。所以,把某種「能力」從事實中剝離出來,上升到「神化」的高度本身就是一種誤導

沒有人能夠真正脫離現實的考驗,無論選擇上不上大學都不是決定人生命運的選項。「學歷」的本質是豐厚的知識儲備和學習性的體現,而不是膚淺的「學校遊歷」,所以「學歷」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選擇,學習才是一生的選擇。不上學不意味著放棄學習、讀書,偏執地盲信僥倖「能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學習是立身之本,現實社會越是浮躁,你更要強迫自己加倍學習,無論是書本知識,還是職業技能亦或經驗規則,這些都是你獲得競爭力的籌碼和底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未來的社會競爭,不再是單一的關係和學歷,資本的選擇會愈加傾向於學習力。

曾經一起丟學士帽的同學,幾年後同樣會有雲泥之分。大家師出同門,有人遊走於上層社會,依然謙遜的埋怨自己能力有限。有的人游離在菜市場為抹去零頭錙銖必較,卻能自滿於緊衣縮食的生活算計。你會突然質疑,僅僅幾年怎會有這樣的差距。而真相是,別人一直延續了從學校到職場的學習和累積,而你卻沉浸在生活的舒適區,摒棄競爭、喪失狼性,所以你會成為上圖數據中有學歷卻依舊沒有高收入的極少數之一。

人生的道路漫長亦充滿多種可能,但真正決定你整個人生走向的,是你當下的選擇,對學習和自律的選擇,對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選擇

歷史不幸的記載著,有的人取得成功的代價是喪失良知,有的人獲得幸福的代價是損害他人,這是人在功利面前的迷失。通過學習、知識的涵養和教化,是約束人性弱點的最強力量。

「我渴望自己具有超越那極限的視力,以便使我的目光抵達繁華的世界,抵達那些我曾有所聞,卻從未目睹過的生機勃勃的城鎮和地區。」

希望所有尚有選擇權的人,同樣具有超越極限的視力,能正視現實的殘酷和理想的誘惑,掃除誤導,抵達自我世界的生機和繁華。

相關焦點

  • 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近些年,「學歷更重要,還是能力更重要」的爭論經常出現。自高校擴招以來,嚴峻的就業形勢逐年加劇,一些名企偏好名校畢業生、看重學歷,導致名校和非名校之間的話語衝突徹底撕裂,也進一步促使公眾追問「學歷和能力哪一個更重要」。整體來看,現有的爭論大多都是將學歷和能力簡單對立,但實際上兩者的關係要複雜得多。從概念和內涵的角度出發,學歷和能力誰更重要是難以衡量的。
  • 「學歷不重要,社會上只看能力」這個謊言誤導太多的青少年?
    那些說學歷不重要的人,大多數是學歷相對較低的人。社會上只看能力,這句話不假,確實能力很重要,但卻無法量化。而學歷卻是統一的標準,考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拿到學歷。但學歷真的不重要嗎?這都是一些人鼓吹的假象。
  • 高職擴招僅剩最後一年,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高職擴招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內容今天我們暫且不提,普通的語數外考試內容。面試的大致乾貨給大家分享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你覺得你個性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呢?為什麼選擇這所學校?這些都是目前通過我們報名的學員遇到過的問題,大家也可以集思廣益好好地想一下該怎麼回答哦!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呢?我覺得一樣重要,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講,學歷的重要性要大於能力。
  • 職場中:是我們的態度重要,能力重要,還是學歷重要?
    三者都重要,如果非要排個序的話,我覺得態度最重要,其次是學歷,然後是能力。我為什麼會這麼排序呢,其實特別簡單。態度不端正的話,做什麼都成不行,不管你的學歷有多高,能力有多強。其次學歷的提升,其實就是能力的提升。那麼如何做到提升呢?
  • 當今社會,是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兩者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再這樣的狀況下,不免也有人爭論,說學歷只是一張證明自己學歷的紙,並不能代表著能力的好壞。我想這兩者的關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個人的雙商,一個人光有智商沒有情商是不行的,而沒有智商只有情商也存在不妥的地方,所以我們也盡力做到智商與情商共存。那麼學歷和能力到底哪個重要,我們應該怎麼看待?
  • 從NOKIA和聯發科看未來,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我們培養出來的年輕世代,必得具備面對未知挑戰的自信與能力,如此他們才有辦法在這個世界存活。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5025.htm  臺灣社會這幾十年來的傳統觀念就是成績至上、學歷至上。
  • 能力重要還是學歷重要,其實是一個無解題
    不過要想清這個問題,半個月的時間,是不是感覺時間還是很寬裕,不急,感覺還可以再拖拖,畢竟拖延症是當代年輕人的標配了沒事,反正你學歷提升不提升和我並沒有什麼關係,就是偷偷的和你說,參加成人高考,是要參加一個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十月份開始哦,滿打滿算兩個月準備三門科目,考試不難,總分450,120即可錄取,但是英語政治讀讀背背的還是要看看的,是不是一下子又緊迫了?
  • "學歷不重要,能力重要!"「不好意思,考不上大學,沒能力可言」
    混日子的人都考的上大學,你為什麼沉不下心好好複習讀書?兩百多條評論,大部分都贊同一個觀點:學歷真的很重要!,為什麼還是成功了?電視上總有些成功人士會說」學歷不重要,能力重要「,但他們沒有告訴你,在他們眼中,這個時代,有學歷不代表有能力,但沒學歷就一定沒什麼能力。
  • 是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國企:要求第一學歷為985/211
    ……」「看馬雲也是大器晚成」究竟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學歷更重要。何出此言呢?白巖松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不努力,如何拼得過富二代?」特別現實的一句話。首先,大企業招聘,一般要求第一學歷為985/211/雙一流畢業的應屆畢業生。我有一個朋友,他本科讀了臨床醫學,在學校期間大挑和小挑也參加了不少,得過不少獎。
  • 學習魏書生:教給學生尋找真理的能力
    ,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發現真理的能力;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知識的能力。德國作家萊辛說過:「如果上帝一手拿著真理,一手拿著尋找真理的能力,任憑選擇一個的話,我寧要尋找真理的能力。」近代大學者梁啓超也指出:「教員不是拿所得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著結果的方法教人。」在當今中國教壇上,繼承和發展葉老這一光輝思想並成功地實踐了的,當數魏書生。
  • 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始終無法得出結論的話題,把學歷和能力放在兩個對立面,要一決高下分出勝負,但是現實中,學歷和能力都是相對而言的,而且是評價一個人的兩個維度,可以同高同低,也可以一高一低。我們應該形成一個這樣的認知,沒有「學歷更重要!」或者「能力更重要!」這樣絕對的結論。看到「某重點大學大一新生因無生活自理能力而輟學回家」這樣的新聞,就產生「學歷無用」的認知。
  • 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哪個更重要?
    網友三:如果為了得到更多的贊,我一定會說「不唯學歷重能力」,但作為資深HR,實事求是地說,用人單位不是傻子,他們重視第一學歷就是務實、接地氣的做法,而不是愚蠢、不懂潛能的做法。我在招聘應屆生的時候,不但重第一學歷,甚至重視高中學歷。
  • 學歷重要還是社會能力重要?本科生的畢業前景是不是比大專高?
    總有一個話題會引起大家的爭論——到底是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本科生是不是比大專前景更好?學歷高不一定前途光敏,職位很高。下面這幅給了我們很好地解釋。可以說各說各話,各有各的道理。不過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他們會偏向於學歷。雖然很多老總說他們不看學歷,只看能力。
  • 你認為學位學歷證書重要還是能力哪一個更重要?
    人在職場漂,要想不挨刀,就得懂點生存之道。今天就聊一聊職場中真才實學勝過一大證書。在職場中,很多證書是必須的,比如說國家統一認證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各種資格認證等。這些證書一方面是對自身學習成績的證明,另一方面對用人單位提供了篩選人才的標準,這是一種初級而廣泛的衡量標準。
  • 在工作中,學歷跟能力哪個比較重要?
    平心而論,學歷跟能力同樣重要,既不能相提並論,也不能完全割裂,應該客觀聯繫起來看問題。一、學歷是敲門磚,沒有學歷就進不了好單位的門檻。現在,有很多單位對入職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學歷是很重要的一個必備條件,學歷達不到相關要求,即便是你能力再強,你也只是一個看客而已。
  • 考研進入985重要,還是高考第一學歷重要?這三個原因很扎心!
    考研進入985重要,還是高考第一學歷重要?這三個原因很扎心!,但是現實社會中依然很看重第一學歷,那麼,小編今天就來說一說考研進入985重要,還是高考第一學歷重要?這三個原因很扎心。首先,第一學歷在社會中的認可度高,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的用人單位看重的是第一學歷,認為第一學歷是985的學生能力比考研考上985的學生能力更強一些,因此很多的985學生在留學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國內的很多企業對於985、211的應屆畢業生非常的看好,每年他們都會親自回去這些學校招聘應屆生。
  • 能力和學歷到底哪個重要?學歷到底能決定什麼?
    能力和學歷到底哪個重要?學歷到底能決定什麼? 關鍵詞:學歷、有什麼作用 在當今這個看能力的時代,學歷也是一塊敲門磚,會把我們擋在自己理想的事業面前;機會不是隨時都有,不要在來臨的時候,因為一紙文憑而被淘汰出局!
  • 學歷不重要,這你也信?
    可是這年頭,越來越多的人出於各種原因鼓吹讀書無用論,誤導了一批年輕人。今天老師就來破一破這些謬論。經典語句:我朋友的親戚的妹妹,初中畢業就去北京打工,現在人家照樣在北京買了房,這不比那些研究生碩士生強的多。
  • 中考成績不理想,人生一樣精彩
    我國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考生參加中考,重點高中的招生人數有限,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只能進入普通高中就讀。雖然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仍在關注分數,但有些家長為孩子選擇了另外一條走向成功人生的道路——上中專學校掌握一技之長。也許在一些人看來,學習成績不理想,甚至不能被普通高中錄取的學生,才會「不得不」選擇中專學校。
  • 高考成績不理想,是要讀專科還是去打工?看看過來人是怎麼說的
    高考成績不理想,是要讀專科還是去打工?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位過來人的建議,供大家參考。如果考生成績還算可以,那要盡力上專科,並且認真做好志願填報。現在社會上對學歷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沒有學歷容易失去很多機會,最終影響人生發展。雖然專科學歷的社會認可度沒有本科學歷高,但至少要比高中學歷強,而且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都是只招收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