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健康養老是醫養結合的重要內容,中醫館的設置可以填補居家養老醫療空白,也可以實現老人在家門口能看慢性病的願望。
12月17日,江蘇發布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兩年內,江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立標準化中醫館,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中醫。《意見》指出實現基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到2022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立標準化中醫館,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中醫綜合服務區覆蓋率達3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佔醫師總數比例超過20%等。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多家社區醫院都建有中醫館。18日一早,家住南京雨花街道的70歲姜有為老人就來到雨花社區醫院的中醫館,進行慢病治療。
像姜有為這樣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在老年群體中不在少數。記者了解到,社區醫院的中醫館提供專業的中醫門診、慢病管理、康復理療、中醫藥調理、手工代煎藥等服務,運用醫療手段控制慢病,讓老人「看好醫不難,吃好藥不貴」。「老年人疼痛的比較多,腦梗後遺症或者有其他症狀的,到我們這邊來的都是覺得到大醫院排隊太長的,很多病人願意到這邊來,接受度也高了。」南京雨花社區醫院中醫館主治中醫師許姍姍說。
此外,圍繞長期困擾中醫藥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意見》提出了江蘇方案。如針對院內製劑調劑使用難問題,提出改革中藥製劑審批制度,明確經批准,醫療機構配製的中藥製劑可在指定的醫療機構之間調劑使用。「市衛健委包括醫保局都是大力提倡的,目前我們正在走程序,包括省中醫院的藥劑,這邊都可以調劑的。」南京雨花社區醫院副院長劉金良說。
《意見》中還特別提到,要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符合條件的門診常見病、慢性病病種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完善相關技術規範,探索實行按人頭付費等方式。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江蘇城市頻道《零距離》欄目,有線電視南京地區27頻道。或者下載荔枝新聞、我蘇APP。
(來源:《零距離》記者/何畔 編輯/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