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似乎一直存在著學歷鄙視鏈。前不久,一所學校招生,需要父母帶上學歷和學位證書,這一操作引來了很多的家長的吐槽。雖然校方回應說,只是做一個登記。但也阻止不了家長們的討論。
學歷低的父母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孩子?
當有一個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大部分人都會猜測說,父母是書香門第,孩子耳濡目染,所以有了現在的成就。當發現孩子的父母是普通家庭的時候,有人就會說,肯定花了不少錢。
似乎好孩子就有一個好的家庭,這個是默認的規則一樣。
但,父母學歷高就可以教育出更好的孩子嗎?
不一定。
知乎上一個高贊的回答,父母都是哈佛博士畢業,但孩子卻是倒數第一。
這個也是這對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按照道理說,孩子是兩個高智商高知識的結合,應該有著天然的優勢才對。
那,父母應該怎麼培養一個愛學習,懂禮貌的好孩子。
01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眾所周知孩子在某一個年齡階段,就是「一個十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1+1=2?為什麼說人的祖先是猿?為什么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為什麼現在沒有恐龍了?
相信在看的各位家長,肯定被孩子問過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不知道怎麼回答,有的問題甚至讓你瞠目咋舌,匪夷所思。
這個時候,你的回答就很重要,千萬不要表現的不耐煩,這樣會打擊孩子的求知慾。
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缺少探知的過程,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久而久之會失去探索的動力。
比如:媽媽,為什麼我們現在沒有恐龍呢?
你回答:因為6000多年前,地球與小行星相撞,導致地球地殼發生改變,恐龍適應不了地球的氣候,就消失了。
這個時候小孩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你成了孩子的百科全書,之後遇到什麼問題第一時間都是想到來問你,時間一長,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正確的回答應該反問孩子: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再引導孩子去書中或者網上尋找答案。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自己思考,還可以讓孩子擁有找到答案的成就感。
好奇心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引導師,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可以保持孩子的學習動力。
02
樹立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父母的學歷高低有的時候並不能說明什麼,寒門出貴子的故事數不勝數。我們都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那麼養育出好孩子的家庭也是相似的。
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就是好的教育方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懂禮貌的孩子,那麼在孩子面前,在為人處世方面你就要是一個有禮貌的人。
你想培養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但一下班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要麼就是玩遊戲,你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孩子會聽你的嗎?
作家楊絳就說過,自己喜歡讀書,就是因為小時候覺得父親很博學,而父親告訴她,只要讀書就可以和他一樣,她便開始拼命的讀書。
女兒錢媛喜歡讀書,也是因為看到她和錢鍾書天天看書,便開始照葫蘆畫瓢。
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學習成績並不是唯一的評分標準。同樣,培養一個好孩子的基礎,也不需要父母是高學歷。
有一個讀者在我們的後臺留言說:
我父親學歷低,但我母親學歷更低。現在長大了,我才發現我父親在教育我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性格缺陷,脾氣暴躁,控制欲強。我母親雖然不懂什麼,但性格溫和,凡是都會聽我的意見。雖然我母親的學歷比我父親低,但對我的正面影響比我父親多得多。
有的人會說高學歷的家長會更重視教育,有更多的資源。但很多行為方式是學歷所不能賦予的,比如:道德,情商,性格……
也許學歷會有相關的教育資源優勢,但相關並不等於因果。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應該被學歷一說所限制。重要的是你想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