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明 李元雄 張建平
繽紛的花事,如期而至。
當西北的第一股寒流越過都城嶺,吹拂整個永州古城,同時也就吹開了湘江之濱永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永州職院)含苞待放的朵朵梅花。
雖已仲冬,但這座朝氣蓬勃的校園卻是春意盎然,暗香四溢,成為了永州城一道最美的風景。
近年來,永州職院不斷豐富和完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持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服務當地經濟,黨建引領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不到瀟湘豈有詩?
不來永州職院,又怎能看一場「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美景,聽一段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壯大的佳話。
加強黨建引領
小課堂激發大能量
高校是知識分子雲集之所、觀點和思潮碰撞之地,也是黨建工作的主陣地。
2019年12月8日,一場主題為「激揚青春之志,助力精準扶貧」的實踐思政課堂開進了永州市金洞管理區小金洞村。
永州職院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華林、小金洞村村支部書記奉和春和永州職院的師生們齊聚一堂,暢談精準扶貧工作。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同學們還先後參觀了當地楠木王主題公園、特色民宿、水上樂園、高山野生茶葉加工廠和中藥材黃精種植基地等精準扶貧特色產業,深入貧困戶家中幹一天農家活、做一件貼心事。
同學們與貧困戶面對面交談,更加深刻地感受了黨的扶貧政策帶給百姓的幸福和滿足感,激勵了大家愛黨愛國之情。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自覺承擔起民族復興的責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來自商學院幼兒發展與管理二班的劉媛同學對精準扶貧政策給小金洞村帶來的巨大變化感嘆地說。
小金洞村是永州職院精準扶貧對口幫扶點,2018年該校扶貧工作隊進駐後,堅持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齊頭並進、扶貧與扶智有效結合,因地制宜實施產業脫貧戰略,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水平改善明顯。
2018年,小金洞村有106戶369人實現脫貧,並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和「永州市同心美麗鄉村」。
如今的小金洞村,一條條道路寬又寬、瓜果滿枝甜人心。一座座小樓整齊排、霓虹街燈耀眼睛。好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田園風光。
近年來,永州職院以黨建為總抓手,統領學校一切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著力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堅持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不僅將思政課堂搬進扶貧村,2020年更是將思政課堂搬進了網紅社區,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四個自信」,做到知行統一。探索出了一套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的課外實踐教學新模式。
隨著一堂堂思政課的創新推廣,小小的課堂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12月10日至12日,為期三天的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在株洲落下帷幕。
經過激烈角逐,來自永州職院張麗娟、郭賽金、何淑君、唐萍團隊的參賽作品《老年人日常生活照護》,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績進入一等獎公示榜單,為學校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校教師在全國教學能力比賽中的歷史性突破,也彰顯了黨建引領工作的巨大威力,成為激發全體師生的內生動力最直接的體現。
2020年,全校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獎40餘項。新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室)7個,新建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6個,建設了1個社會實踐精品項目,新增高質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個。
近年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永州職院以思政課為切入點,以小見大,全力實施標準健全、內容完善、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明顯的「三全育人」工作體系。
著力打造了以瑤族長鼓舞為主的非遺校園文化品牌以及「黨員五個一活動」、「永州地方文化進校園」、「五化育人體系創建」等育人工作品牌。
加大了優秀校園文化品牌「經典誦讀」的推廣力度。通過經典誦讀,加深了師生對國學知識的了解,特別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內核「仁、義、禮、智、信」的理解與認同,進一步增強了師生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為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關鍵作用。
在校園清晨,學生提前10分鐘進教室誦讀形成了一種習慣,上課遲到現象大大減少,學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觀,時時處處洋溢著青春與活力。共有400多名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學校要充分利用永州市的地域特色、資源優勢和校外實踐基地,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拓寬視野,鍛鍊能力。用黨建武裝頭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湖南高質量發展貢獻『永職智慧』和『永職力量』。」
永州職院黨委書記黃小明信心滿滿地表示。
服務當地經濟
育英才成就高質量
在世界瑤胞尋根訪祖聖地、有瑤族古都之稱的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劉家莊村,有個1946年出生的村醫叫蒲應清。
他24歲從學校畢業後,回到本村當「赤腳醫生」。40歲開始,在吸收多位民間醫師蛇傷治療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方法, 治療患者近千例, 蛇傷致殘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兩次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
為了讓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後繼有人。他讓兒子蒲斌跟著學醫,並把自己獨創的蛇傷治療技術傳授下來。
幾年後,蒲斌成為全科醫生,雖在本村行醫,外省、外縣也小有名氣。
由於在發揮瑤醫藥事業上成績突出,2019年,蒲斌還當選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瑤醫藥分會理事。並獲得江永縣「好鄉村醫師」榮譽。
讓人更加驚奇的是,2020年8月,蒲應清的孫子蒲仕傑學業有成後,也選擇回家當上了村醫。
其實,從蒲應清開始到兒子浦斌再到孫輩蒲仕傑,都是永州職院的校友。這一家三代都因為在永州職院的一次求學之旅,而成就一段當村醫護佑瑤鄉的佳話。
這個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也只是永州職院本土化培養鄉村醫生,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側影。
學校從2015年起實施鄉村醫生本土化培養項目,已為永州市培訓合格鄉村醫生446人。
2018年學校又承接湖南省衛健委基層衛生本土化人才培養項目,為全省51個貧困縣定向培養醫療人才。目前在校中職學生428人,高職學生272人。
今年,永州職院又承擔了湖南省鄉鎮農醫特崗生和永州市鄉鎮農醫特崗生培養任務,共招收學生590人。
近年來,永州職院辦學經驗也得到了省衛健委培訓中心高度肯定。
2016年至2019年全省統考每次名列前茅,2019年獲湖南省衛健委基層衛生本土化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2017年度和 2019年度獲得全省基層衛生本土化人才培養優秀學校。
「永州職院作為永州職業教育的領頭羊,始終秉承『立足永州 服務三農』的辦學宗旨,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為地方輸送各類人才4萬餘人,真正擔負起了職教興市的重要使命。」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翟惠根說道。
近年來,為實現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無縫對接。永州職院圍繞永州「六大戰役」重點項目,緊扣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城鎮提質、交通提速、旅遊升溫、園區升級主題,不斷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完善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辦好了一批社會有需求、辦學有質量、就業有保障的特色專業。
撰寫了近兩萬字的調研報告,對永州市產業園區現狀、人才需求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並給出了建議,為永州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
大力加強了與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之間的多元化合作,大力推進校企深度融合發展。
2018年10月,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了永州職業教育集團,全市共有40餘家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參與。
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實踐培訓、技能鑑定、項目開發、信息諮詢、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
延伸生源、產業、師資、信息、成果轉化、就業等合作鏈條,促進了職教集團各成員單位的共同進步和提高發展。
與此同時,永州職院還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學、科技和人才資源,強化科技服務,促進農民脫貧增收。永州市的田間地頭,處處可見學校科技特派員的忙碌身影。
永州職院的黨建創新探索之路,既是一堂科學高效的高校黨建「實踐課」,也是一部生動鮮活的高校黨建「踐行錄」。更是一部與當地經濟發展脈搏同頻共振的「圓舞曲」。
「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高質量發展的永州職院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