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中的官員,在清朝是幾品官?達康書記官最小

2020-12-22 左都御史

在最近熱播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火的不行,其跌宕起伏的劇情讓人大呼過癮。通過這個電視劇,我們更多的了解到了現在省級幹部之間的各種隸屬關係,也更加清晰不同的領導所承擔不同責任和權力。

當然,評論電視劇不是本人的強項,小編只是想延伸一下,將現代省一級的官員職位和清朝的省級官員進行一下對比,看看劇中的人物相對應的職務,更通俗的理解,就是劇中的官員放在清朝是個幾品官。

首先我們來看省部級官員。

省委書記沙瑞金,在清朝時候屬於總督、巡撫級別。當然這要放在不同的省份,大清的很多省份都是設立總督的,只有河南、山東、山西不設總督,只有巡撫。

按清制,總督原則上是正二品,一般加兵部尚書的為從一品;巡撫,原則上是從二品,一般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督撫往往又掛都察院銜,總督掛右都御史銜,巡撫掛右副都御史銜。

不過從劇中可以看到,沙瑞金所在的像是江蘇省,那麼在清朝時他就是兩江總督,官居一品。至於那位沒有露過面的省長,則就是布政使,負責一省行政,是二品大員。

再來看看三把手高育良。他是分管政法的領導,那麼在清朝有沒有這樣一個職務呢?答案是有的,清朝分管一省刑名的是按察使,衙門全稱是提刑按察使司,簡稱按察使或是臬臺。

按察使,正三品,每省設一人。掌全身刑名、按劾及驛站事務。鄉試監試官,大計為考察官,秋審為主稿官。大事與布政使合議,報督、撫以實行。

再來看看廳局級官員。

李達康,確切的說將他放在廳局級裡似乎不合適,因為他是常委,應該是副部級幹部,不過各位勿噴。在清朝時,李達康就是個道、府級別的官員,原則上是正四品。大清那會還沒有出現道、府官員參與省級決策的制度,所以也就不存在常委這一說。

不過,他的情況也有特殊之處,清朝的省城重要性顯得不是那麼明顯,但是總督或是巡撫衙門所在的地方,便是一省的行政中心,而李達康就好比是清朝直隸省總督衙門駐地保定府(晚清遷往天津)知府,又或是兩江總督駐地江寧府知府,其地位自然也在其他府之上。

祁同偉,是正廳級官員。這個職位在清朝時也有對應的官,那就是一省的提督。不過那會的提督職位真心不低,是和巡撫一樣的二品官,負責全省的綠營。注意是綠營而不是八旗,八旗有當地的駐防將軍,那就好比是現在的軍區司令了。

但是,這個二品的提督權力卻是小的可憐,任何事情都要經過總督、巡撫的指示,說的更透徹一點,提督的實際權力還不如一個知府。

侯亮平,是副廳級官員。很尷尬,這個職位在清朝還真沒有對應的職務,要是非要找一個職位的話,那就只能是都察院的各道御史。

在清朝,都察院下屬各道御史,分別稽查各省的官員紀律問題,比如江蘇省就有分管江蘇的御史。但問題是這些官員都是京官,只是偶爾出差巡視一下,其工作性質其實更像是侯亮平的老婆小艾,更為偏向紀委巡視組。

談到這裡,就要講講清朝一把手和他下屬之間的關係了。

清朝的總督、巡撫權力非常大,至於他們具體的分工,這裡就不更多累述,只講一點,這些督撫們手裡握著一個天大權力——題報權。

題報權是個非常重要的權力,也體現一個地方官的身份地位。題報政務就是用題本向朝廷皇帝奏報政務,這個權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具有奏摺權力的官員相對廣泛,而這個權力在地方上只有督撫、駐防八旗將軍、都統還有專門管理鹽政、學政的官員才有。

而布政使(省長)、按察使(政法委一把手),相對來說權力就要小太多,他們在督撫的絕對領導之下,隨時都會面臨被參的風險。但是在雍正以後,這種情況有了變化,雍正擴大了密折制度,這些地方大員都擁有這個權力。

而擁有這個權力的好處就是,可以監督地方督撫的絕對權力,對那些違法的一把手可以隨時進行舉報,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點互相制約的意思。

相關焦點

  • 以程式設計師的名義,分析 「人民的名義」
    官員們聊起天來不動聲色,暗藏機鋒,生死對決都是在談笑間搞定,這都讓我嘖嘖稱羨。所以,我是要看 「人民的名義」 的。雖然看電視這事,在程式設計師文化中,乃最遭歧視的三件事之一。看了2周後,我有了些感悟,算是一個觀察,不一定對。那就是,本劇的編劇和導演,很可能是我們程式設計師圈子裡的人,即便不是,也一定借鑑了我們程式設計師開發的很多思想和方法。下面展開講一講,供大家觀劇參考。
  • 《人民的名義》中人物的取名藝術,達康書記寓意「奔小康」?
    文 | 張十巴仙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用參考了真實案情而寫出的劇情揭露了官場的腐敗,具有警示作用。然而,作為一部虛構作品,作家必須為其中的人物取名字。作家兼編劇周梅森在為《人民的名義》人物取名時,其實賦予了很多寓意,例如人物性格和命運走向。
  • 在清朝,你是幾品官?
    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每品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與【翰遴院】來看下這些官階,算一算,你是幾品:正、從一品:相當於現在【正國級】官員,如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各部尚書等,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
  • 《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最脆弱的時候,一句話看出真朋友
    2017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爆紅,該劇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敘事主線,講述了檢察官們步步深入,查辦國家工作人員貪汙受賄犯罪的故事。該劇曾創造了近十年國內電視劇史最高紀錄。2017年5月19日獲得第22屆華鼎獎評委會大獎。
  • 清朝「三品官員」和「四品官員」是現在什麼級別?
    清朝的時候,官員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級。三、四品官員在清朝的時候,都可以列入中高級官員的行列匯中。他們的任命,都需要皇帝親自批准,給出具體的任命意見。而且,從康熙後期開始,清朝官員允許給皇帝上奏摺,直接跟皇帝溝通。   雍正以後,四品以上官員,全都允許向皇帝上密折。
  • 清朝官服有講究,看懂官服上的禽獸就知道是幾品官,你知道幾種?
    隨著這幾年清宮劇的熱播,也讓我們對清朝歷史上的一些人物有所了解,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妃子之間的關係是錯綜複雜,除了劇情之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清朝官員所穿的官服有點傻傻分不清,官服都很相似,但是官服上面的圖案都是五花八門,那麼今天小編對於清朝的官服給小夥伴們補補腦。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眾所周知,官員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等級最低的是九品芝麻小官,等級最高的是一品大官。不過,清朝一品官員擔任的官職可能和大家心裡想得有點不太一樣,這到底咋回事呢?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
  • 清朝官員的仕途升遷,哪一級最難跨越?從「四品」升「三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說完了知府,來說一下知府的上級長官道臺,道臺這個官職是清朝獨有的,道臺這個官職是介於巡撫和總督以及知府之間的官職,道臺的官位品級是正四品,不過也有特殊的時候,在清朝時期駐外的道臺中二品和三品的也有,不過道臺這個官職一般都是同品級的官員兼任,這個官職的職責有時候分工也有所不同,有的時候作為專門負責督糧和糧儲道,也被稱為糧道,以及負責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
  • 清朝的官階是怎麼劃分的?看懂官員身上的禽獸就知道他是幾品官了
    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每品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君子萬年,福壽宜之」,體現了古代「五倫」中夫妻美好的關係,是一種吉祥的瑞鳥。其作為官員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徵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 喻其兢兢業業。
  • 揭秘:清朝官員一年的養廉銀能買幾斤大米?
    除飯銀外,官員還會有一些灰色收入,京官還有地方官員的孝敬。可以說,官員一年得到的銀子遠比俸祿要多得多。清朝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很大的,康熙到乾隆年間,最優質的大米價格在10文錢左右一升,1兩銀子是1000文。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統治模式基本沿襲明朝,稱之為「清承明制」,包括官職體系。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 《六人晚餐》將映《人民的名義》達康書記出演下崗工人
    在《人民的名義》中出演達康書記的吳剛這次在電影中出演下崗工人丁伯剛,與鄔君梅扮演的蘇琴有不少對手戲。《六人晚餐》改編自魯迅文學獎得主魯敏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雲南重工業基地,兩個單親家庭、六個主人公之間的愛恨別離的故事。《六人晚餐》在曝光吳剛老師參演的劇照後,一直備受廣大影迷和網友的關注。
  • 《人民的名義》火了好演員 老戲骨真是帥過小鮮肉
    因為《人民的名義》這些拍戲多年的好演員火了   「達康寶寶的GDP我來守護」、「究竟誰才是幕後大BOSS」……諸多年輕網友看了正在湖南衛視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後,在《人民的名義》劇組拍戲時,他們兩人支起了個小廚房,拍完戲回房間做飯,吃完了散步對臺詞。   張志堅飾演高育良   角色背景:漢東省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這位儒雅的學者型官員老謀深算,侯亮平、陳海和祁同偉是其學生。   演員解讀:張志堅1955年10月出生於南京,身高1.78米。
  • 清朝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三品官員和市長差不多?
    說到古人當官,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官員的一品二品,我總是覺得這些東西非常的複雜而且也不容易分辨,也不知道到底是那種的比較大一些,哪種的比較小一些,那好我們現在就先了解一下清朝官職的排名情況。
  • 清朝的中堂、部堂、中丞都是什麼官?哪個官最大?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稱呼某位官員叫「中堂大人」、「部堂大人」、「中丞大人」,那麼這些被稱為中堂、部堂、中丞的大人都是什麼官呢?「中堂」是清朝對大學士的尊稱。總督(正二品)是清代權力最高的封疆大吏,大部分都會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加銜後的總督為從一品。清代各衙署長官因為都要在大堂上處理重要公務,故稱堂官。總督加了兵部尚書銜,因此被尊稱為「部堂」。此外,清朝還設有漕運總督、河道總督,擔任這兩個衙門的總督不能被稱為部堂,但可以尊稱為漕臺、漕帥,河臺、河帥。「中丞」是清朝對巡撫的尊稱。
  • 人民的名義:李達康的妻子,高育良的妻子,都不如他的妻子有背景
    要說近兩年來,能引起全民熱議的電視劇,那就要數去年風靡全國的《人民的名義》。劇中老戲骨雲集,個個演技精湛,渾身上下都是戲,為觀眾們呈現了一部活生生的官場現形記。在《人民的名義》中,有各種各樣的官員,有像祁同偉那樣濫用權力的,也有像沙瑞金那樣一身正氣的。
  • 清朝四品官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看完才知道電視裡的真相
    只要有官員,那麼就會產生品級,古代官員一般的品級是分成九級,在品級之內,還要再細分為正品級和從品級,也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們不妨拿滿清統治時期的四品大員來當做例子了解一下四品官僚相當於現代社會的什麼級別?
  • 《人民的名義》姊妹篇開播,這個男人又當公安廳廳長了
    此外,「小官巨貪」趙德漢(演員侯勇)、「愛學外語」陳清泉(演員侯天來)、「一煙兩賣」肖鋼玉(演員)以及那位吸粉無數的達康書記(演員吳剛)也將出演,但在前兩集暫未登場。《人民的名義》中的趙德漢《人民的名義》中的陳清泉
  • 在追《人民的名義》?這些反腐英語你不得不知
    3月28日,中國新劇之一《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播出。該劇描述了各級政府官員針對高層官員(「老虎」)和基層官員(「蒼蠅」)的反腐行動。  《人民的名義》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主人公是虛構人物——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他正在調查捲入漢東省京州市地產分配案的貪官汙吏。  Zhou Meisen, a renowned writer of political novels and dramas, was chosen to write the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