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江海間,滋潤三角洲。
9月16日上午,連雲港海州灣會議中心停車場內,停滿掛著蘇滬浙晥四地牌照的大中小型車輛,一輛輛商務車還不時從火車站、汽車站接來與會嘉賓。
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會議正在這裡舉行,三省一市41個地級以上城市港城「大聚首」。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現場。通訊員 連海州 攝
今年的經濟協調會上,大家「群聊」了啥?這個協調會在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紫君(紫金山觀察微信號:njzjsgc)特地到連雲港進行了現場採訪。
◆一起幹◆
28年前
長三角城市就開始「抱團」發展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長三角15個城市經濟協作部門主任聯席會議,1997年升格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
經過20多年發展,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已經成為長三角城市間促進交流合作、共同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
連雲港海州灣會議中心。通訊員 連海州 攝
28年來,長三角城市「朋友圈」越做做大、越抱越緊——
1992年
上海、無錫、寧波、舟山、蘇州、揚州、杭州、紹興、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興、鎮江14個市經協委(辦)發起、組織,成立長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協作辦(委)主任聯席會。
1997年
上述14個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個城市通過平等協商,自願組成新的經濟協調組織——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
2003年8月
台州市被接納為正式成員。
2010年3月
合肥、鹽城、馬鞍山、金華、淮安、衢州等6個城市加入。
2013年4月正式吸收徐州、蕪湖、滁州、淮南、麗水、溫州、宿遷、連雲港等8座城市。
2018年4月銅陵、安慶、池州、宣城加入。
2019年10月
黃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和阜陽七個城市加入。
至此,滬蘇浙皖一市三省41座地級以上城市全部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
其中,南京在2003年8月15日—16日承辦了第四次會議。會議以「世博經濟與長江三角洲聯動發展」為主題,通過了《關於以承辦世博會為契機,加快長江三角洲城市聯動發展的意見》。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長江三角洲合作項目的籤約儀式,籤約項目30個,投資總額近172億元。
根據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精神,城市經濟協調會這一重要議事平臺,目前已經劃轉到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統籌管理。
◆一家親◆
41城+上海16區
今年首次實現「大團圓」
2020年金秋九月,連雲港天高海闊。
41個城市市領導和上海市16個區的區領導,全部出席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會議,第一次實現「大團圓」。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次會議「市長合影」階段拍攝「全家福」,與會全體市領導合影。通訊員 連海州 攝
全體會議「市長圓桌論壇」上,南京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經濟逆勢正增長、首次進入全國GDP排名前十行列的發展成效,以及「企業家早餐會」、「鏈長制」等創新做法,引起與會嘉賓的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
論壇主持人向南京參會市領導提問,今年以來南京的發展給大家帶來驚喜,在高手林立的長三角,南京做對了什麼?
市長圓桌論壇。通訊員 連海州 攝
市領導表示,今年以來,南京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行動指南,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疫情防控方面,立足於「早」「準」「治」「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在經濟發展方面,抓復工復產,抓服務保障,抓模式創新,抓氛圍營造,牢牢把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
南京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將緊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主題,
抓實重點任務
圍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5大類32項任務,以及我市70條重點任務、重點政策、重點事項,按照既定工作目標和時間節點,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提升「首位度」
重點加大南京城市能級提升,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增強資源集聚力和發展輻射力,打造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推動區域合作
在呼應上海,主動接受上海的輻射、服務上海發展的同時,進一步立足區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引領促進南京都市圈、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充分用好江北新區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平臺,帶動周邊城市開放發展。
發揮科創優勢
聯動長三角區域創新資源,全面提升區域創新發展整體水平,持續加大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推進國家級紫金山實驗室建設,走寬有南京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會上,合肥市市長凌雲打了個比方:「合肥是一匹奔跑的黑馬,要用創新來重塑城市氣質和形象,在長三角一體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力爭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她說,合肥是個養人的地方,創新的天地。作為發展中的城市,合肥必須要尋找新賽道,有跟跑的心態,有並跑的信心,更要有領跑的勇氣,不斷追趕,在新一輪城市競爭進程中充分發揮合肥科技創新優勢,提升戰新產業核心競爭力,從而跑得更穩更快更遠。
合肥市城市風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連雲港市市長方偉就「連雲港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作主題交流。
他說,醫藥產業已成為連雲港工業經濟的主導產業和明星產業,2019年,創造了全市22%的工業產值。當前,連雲港正按照「港城特色、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標定位,聚力打造中華藥港,建成醫藥企業集聚、服務水平一流、營商環境優良、安全可靠的創業沃土、投資勝地。
連雲港市城市風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圍繞論壇主題,杭州市、寧波市、上海市閔行區等市(區)領導也分別進行了交流發言。
會上,南京市淮安市共建產業基地等19個重大合作事項集中簽約,涵蓋科技合作、園區合作共建、毗鄰地區合作、產業協同等領域。
南京市淮安市共建產業基地籤約。通訊員 連海州 攝
◆一體化◆
南京呼籲合作共贏讓創新故事精彩紛呈
會議還舉行了三場分會場活動:由南京市政府主辦的「長三角科技合作交流洽談會」、由寧波市政府主辦的「長三角園區合作共建分享會」、由合肥市政府主辦的「長三角環境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論壇」。
其中,「長三角科技合作交流洽談會」由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技局擔任支持單位,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承辦。
長三角科技合作交流洽談會現場。通訊員 江潺妍 攝
洽談會上,南京市表示,將在四個方面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的探索與實踐——
聚焦協同發展,以「科創圈」打造強勁活躍區域增長極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積極參與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儘早取得突破。
合力推進G312產業創新走廊,構建南京都市圈協同創新聯盟,打造暢通內外循環的創新樞紐。
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構想示意圖。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供圖
聚焦產業強基,以「鏈長制」推動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4+4+1」主導產業和5大地標產業,圍繞集成電路、軌道交通等8條產業鏈,實施補鏈強鏈專項行動。
著力打造中小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上市企業等,確保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6000家。
位於浦口經濟開發區的華天集成電路先進封測產業基地項目。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聚焦市場主體,以「寧滿意」打響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連續三年用新年「第一會」和「一號文件」形式,聚焦「創新名城」建設;
先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兩個「100條」,出臺「南京惠企十條」及24項實施細則,落實信貸支持、技改支持、信用豁免等個性化支持舉措;
定期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早餐會」,面對面解決企業訴求、破解發展難題。
在央視發布的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南京位居全國第六,實現較大幅度爭先進位。
企業家服務日「智匯寧企」早餐會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聚焦開放合作,以「強磁場」集聚創新資源
對內面向全國啟動實施「百校對接計劃」,對外開展「生根出訪」,與23個國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布局建立了28家海外系統創新中心,連續兩年舉辦創新周活動,達成了合作成果880餘項,總投資近3300億元。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最新發布2020年版全球創新指數,南京排名第21位,在國內創新集群中僅次於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
8月17日,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會議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南京在洽談會上呼籲——創新之路,攜手共進才能行穩致遠;創新故事,合作共贏才會精彩紛呈。
南京市委市政府邀請長三角「鄰裡」城市深入研討、廣泛交流,碰撞出更多科技創新的思想火花,催生出更多合作共贏的務實成果。
會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圍繞長三角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做主旨報告。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孫斌發布了長三角科創圈建設構想。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等五位來自地方政府園區、產業龍頭企業、專業研究所、技術交易市場、創投基金的嘉賓從各自行業角度分享了跨界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實踐經驗。
「長三角科技合作交流洽談會」面對面交流環節。通訊員 江潺妍 攝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推介中國(南京)智谷園區載體,重點吸引和培育人工智慧企業發展。通訊員 連海州 攝
上海市嘉定區等在會上還推介了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浙江省相關部門分享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浙江模式,與會創新人才、創業精英進行了11個項目的路演,並與相關園區、載體和投資機構交流互動、合作洽談。
與會城市表示,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的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各項部署,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從城市合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發揮城市合作平臺作用,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完善協同機制,促進城市合作,各揚所長,相互賦能,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各類生產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強大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共同把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強勁活躍增長極。
會議確定,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一次全體會議將於2021年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