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學視頻失效請聯繫微信ccjzb2016報告
《化學鍵》第一課時
《化學鍵》第二課時
對本節課知識點有問題的同學可以在下面留言,小編會回復的
離子鍵知識點總結
一 離子鍵與離子化合物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2.離子鍵
(1)概念: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離子鍵。
(2)實質:
(3)成鍵微粒:陰、陽離子。
(4)離子鍵的形成條件:離子鍵是陰、陽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離子鍵時,一方要容易失去電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電子。
①活潑金屬與活潑的非金屬化合時,一般都能形成離子鍵。如第IA、ⅡA族的金屬元素(如Li、Na、K、Mg、Ca等)與第ⅥA 、ⅦA族的非金屬元素(如O、S、F、Cl、Br、I等)化合時,一般都能形成離子鍵。
②金屬陽離子與某些帶負電荷的原子團之間(如Na與OH、SO4等)形成離子鍵。
③銨根離子與酸根離子(或酸式根離子)之間形成離子鍵,如NH4NO3、NH4HSO4。
【注意】①形成離子鍵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間發生了電子的得失。
②離子鍵是陰、陽離子間吸引力和排斥力達到平衡的結果,所以陰、陽離子不會無限的靠近,也不會間距很遠。
3.離子化合物
(1)概念:由離子鍵 構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強鹼[NaOH、KOH、Ba(OH)2等]、金屬氧化物(K2O、Na2O、
MgO等)和絕大數鹽。
【注意】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離子鍵,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二 電子式
1.電子式的概念
在元素符號周圍,用「· 」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式子叫電子式。
(1)原子的電子式:元素周圍標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每個方向不能超過2個電子。當最外層電子數小於或等於4時以單電子分步,多於4時多出部分以電子對分布。例如:
2.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例如:NaCl的形成過程:;
Na2O的形成過程:
CaBr2的形成過程:
【注意】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是要注意:
①連接符號必須用「→」而不用「=」。
②左邊相同的原子的電子式可以合併,但右邊構成離子化合物的每個離子都要單獨寫,不能合併。
第二課時 共價鍵
一 共價鍵
1.HCl分子的形成過程
在Cl與H形成HCl的過程中,H原子唯一的一個電子與Cl原子最外層7個電子中的未成對電子形成共用電子對,從而使各原子最外層達到穩定結構。
比較HCl、NaCl的形成過程有什麼不同?
由圖示可知兩種物質的形成過程不一樣。因為形成HCl的過程是雙方各提供一個電子形成共用電子對為兩原子所共有,從而使雙方均達到穩定結構。而NaCl的形成過程為Na失去一個電子形成 Na+,Cl得一個電子形成Cl-,這樣形成穩定的結構。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H、Cl 都是得到一個電子就可以達到穩定結構,所以而這形成共用電子對,而Na、Cl分別為活潑金屬元素與活潑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的原子易失去電子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易達到電子,所以有電子的得失。
2.共價鍵
(1)概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價鍵。
(2)實質:共用電子對對兩原子的電性作用。
(3)成鍵微粒:原子。
(4)形成條件:同種或不同種非金屬的原子相遇時,若原子的最外層排布未達穩定狀態,則原子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
【注意】①共價鍵的成鍵元素一般為非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但某些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之間也可形成共價鍵,如AlCl3中含有共價鍵。
②共價鍵可以存在於非金屬單質中,又可以存在於化合物中,如N2、NH4Cl、NaOH等。
二 共價化合物
1.概念: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價化合物。
2.共價化合物、共價單質及其形成過程的表示方法
(1)分子結構(即共價鍵)的表示方法:
①用電子式表示:例如:
②用結構式表示:在化學上,我們常用一根短線來表示一對共用電子,未成鍵的電子不寫出,
(2)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分子的形成過程
在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分子的形成過程時:首先需要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層有幾個電子,若要形成穩定結構,需要幾個共用電子對;然後再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書寫。例如:
【注意】用電子式表示共價分子的形成過程時:不用彎箭頭表示電子轉移情況,所得物質的電子式不標所帶電荷情況。
三 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1.概念:
(1)非極性共價鍵:在H2、N2、Cl2這樣的單質分子中,由同種 原子形成的共價鍵,共用電子對不偏向任何一個原子,這樣的共價鍵叫做非極性共價鍵,簡稱非極性鍵。
(2)極性共價鍵:在化合物分子中,由不同種 原子形成的共價鍵,共用電子對偏向吸引電子能力強的一方,這樣的共價鍵叫做極性共價鍵,簡稱極性鍵。
2.比較
非極性鍵
極性鍵
成鍵原子
同種元素的原子
不同種元素的原子
原子吸引電子能力
相同
不相同
共用電子對
不偏向任何一方
偏向吸引電子能力強的原子
成鍵原子的電性
電中性
顯電性
判斷依據
由同種非金屬元素組成
由不同種非金屬元素組成
實例
H-H
H-Cl H-O-H
存在
①單質中,如H2、N2
②共價化合物中,如H2O2
③離子化合物中,如Na2O2
①共價化合物中,如H2O、H2O2
②離子化合物中,NH4Cl
四 化學鍵
1.化學鍵概念:使離子相結合或原子相結合的作用力,也就是說,相鄰的原子(或離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成為化學鍵。
化學鍵的形成與原子結構有關,它主要通過原子的價電子間的轉移或共用來實現。那麼如何理解化學鍵與化學反應的關係呢?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
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而原子要重新組合,就要破壞原來的相互作用,重新成為自由原子,即破壞原有化學鍵的過程,我們稱為「舊鍵的斷裂」;在重新組合後又要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即「新鍵的形成「,形成了新物質。所以,化學反應的過程既是舊鍵斷裂又是新鍵形成的過程。值的注意的是: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不一是化學變化,如HCl溶於水,NaCl熔化等都有化學鍵被破壞,但都屬於物理變化。
通過化學鍵的學習,我們知道化學鍵分為離子鍵和共價鍵,根據化學鍵類型的不同,又可將化合物分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那麼離子鍵與共價鍵、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
(1)離子鍵與共價鍵的比較
物質的類別與化學鍵之間的關係:
①當化合物中只存在離子鍵時,該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
②當化合物中同時存在離子鍵和共價鍵時,該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
③只有當化合物中只存在共價鍵時,該化合物才是共價化合物。
④在離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屬元素又含有非金屬元素(銨鹽除外);共價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屬元素,但個別含有金屬元素,如AlCl3也是共價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如銨鹽。
⑤非金屬單質只有共價鍵,稀有氣體分子中無化學鍵。
(2)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比較
離子化合物
共價化合物
概念
由離子鍵形成的化合物
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
粒子間的作用
陰離子與陽離子鍵存在離子鍵
原子間存在共價鍵
熔沸點
較高
一般較低,個別很高(如SiO2)
導電性
熔融態或水溶液導電
熔融態不導電,溶於水有的導電(如硫酸),有的不導電(酒精)
熔化時破壞
的作用力
一定破壞離子鍵,可能破壞共價鍵(如NaHCO3)
一般不破壞共價鍵
實例
強鹼、大多數鹽、活潑金屬的氧化物中
酸、非金屬的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中
【注意】熔融態是否導電是判斷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最可靠的依據,因為所有共價化合物在熔融態時都不導電,所有離子化合物在熔融態時都導電。
五 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1.分子間作用力
(1)概念:分子間存在一種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間作用力,又稱範德華力。
(2)主要特徵:①廣泛存在於分子之間;②只有分子充分接近時才有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如固體和液體物質中;③分子間作用力遠遠比化學鍵弱;④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熔點、沸點、溶解度等物理性質主要有分子間作用力大小決定。
一般來說,對於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物質的熔、沸點越高。例如:I2>Br2>Cl2>F2;HI>HBr>HCl;Ar>Ne>He等。
2.氫鍵
(1)氫鍵不是化學鍵,通常把氫鍵看做是一種較強的分子間作用力。氫鍵比化學鍵弱 ,比分子間作用力強 。
(2)分子間形成的氫鍵會使物質的熔沸點升高。如水的沸點較高,這是由於水分子之間易形成氫鍵。
(3)分子間形成的氫鍵對物質的水溶性有影響,如NH3極易溶於水,主要是氨分子與水分子之間易形成氫鍵。
(4)通常N、O、F這三種元素的氫化物易形成氫鍵。常見易形成氫鍵得化合物有H2O、HF、NH3、CH3OH等。
(5)氫鍵用「X…H」表示。如水分子間的氫鍵:
由於氫鍵的存在,液態水或固態水常用(H2O)n表示。
高中化學QQ群:20162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