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份「古典音樂地圖」,讓耳朵暢遊世界吧!

2020-12-22 騰訊網

古典音樂,不僅僅局限於德奧

作曲家們的想像力總是比他們的

身體所在的地方走得更遠

讓我們來看看

他們是如何用音符為我們

譜寫「音樂地圖」

十一長假即將到來

借著這些古典音樂讓我們的心情先放飛一下

「音樂地圖」

首先

讓我們從歐洲出發

第一站

//

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也是最經典的音樂會曲目之一。這首《土耳其進行曲》最初是出自莫扎特《A大調第十一鋼琴奏鳴曲》中的第3樂章。

由於當時,一種異域風格正流行於歐洲,對藝術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莫扎特這首《土耳其進行曲》也就應運而生。

第二站

//

柴可夫斯基《義大利隨想曲》

柴可夫斯基在1879與1880年間的冬季在羅馬旅行時,無意中聽到一首由義大利民間歌謠所改編的樂曲。最初,他打算寫成一首舞曲,不過回到俄羅斯後,他把這段旋律,寫成了一首狂想曲。

《義大利狂想曲》應運而生,成為了老柴的創作中十分特別的一首,作品聽起來似乎摒棄了俄羅斯音樂一貫的憂鬱與深沉,取而代之的是義大利的熱情奔放!

第三站

西//

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西班牙隨想曲》

《西班牙隨想曲》是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在1887年寫成的一部管弦樂曲。這部作品是裡姆斯基最為絢爛奪目的管弦樂作品之一。作曲家試圖通過音樂來表現西班牙民間的歡快、熱烈的節日氣氛。

樂章中,採用了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地區用來迎接日出的傳統舞曲以及阿斯圖裡亞斯風格的方登戈舞,它是西班牙北部阿斯圖裡亞斯地區一種富有活力的舞曲。不僅如此,作曲家精彩的管弦樂配器更為整部作品增色了不少。

第四站

/

格什溫《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是美國作曲家格什溫創作的交響詩,音樂將爵士、古典相結合,創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帶有爵士風味的交響樂。

在古典音樂史上也屬於裡程碑式的作品。格什溫也憑藉這部作品,成為了美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第五站

/

巴赫《英國組曲》

組曲是一種古老的器樂套曲形式。巴洛克時期的組曲由一些帶有強烈舞蹈風格的小曲組合而成。有些舞曲是組曲中必選的,有些則是可選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傳統模式固定下來便形成了巴洛克時期組曲特有的結構。

巴赫生活的時代,組曲已經在歐洲非常盛行並完善。巴赫寫過兩套組曲,《英國組曲》與《法國組曲》,這些組曲中,就包含許多舞曲,比如阿拉芒德、庫朗特、薩拉班德等。

第六站

/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1721年,為了在政治之都柏林求得一份好的差事,更為了向當權者展示他的音樂才華,巴赫把之前所做的協奏曲其中的六首湊在一起獻給當時炙手可熱的布蘭登堡選帝侯克裡斯蒂安·路德維希。

《布蘭登堡協奏曲》選用當時已經不佔主流的體裁形式大協奏曲寫成。所謂的大協奏曲是指,以一組獨奏樂器與樂隊相抗衡的協奏曲。在這部作品中,巴赫把大協奏曲的特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正如許多研究學者所說,巴赫用這首作品把大協奏曲推向了最後的高峰。

第七站

/

斯美塔那《我的祖國·沃爾塔瓦河》

作為捷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斯美塔那用自己對祖國最真摯的情感,創作了感動世界的旋律!交響詩《我的祖國》中的一曲「沃爾塔瓦河」,歌頌了捷克著名的母親河沃爾塔瓦。

如今,所有去過捷克的遊客幾乎都要去一次沃爾塔瓦,感受一下捷克精緻典雅的建築,與那條至今仍然流淌著的河流。

第八站

/

蕭邦《波蘭舞曲》

波蘭舞曲,並不是一首作品,而是一種音樂體裁。它是16世紀以來波蘭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波蘭舞曲不像瑪祖卡那樣富有民間風俗性,而常具有莊重,華麗的波蘭貴族氣息,古典波蘭宮廷貴族衣著華麗,在波蘭舞曲伴奏下以莊重的步伐走向宮邸大廳,作為舞會的開始。

蕭邦曾創作過許多以波蘭舞曲為體裁的鋼琴作品,其華麗的裝飾音、莊嚴而隆重的節奏,顯示出了波蘭宮廷音樂的精髓。

第九站

//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所寫的鋼琴曲,這套鋼琴曲匯集了許多匈牙利民間音樂元素,遂將其稱之為《匈牙利狂想曲》。

《匈牙利狂想曲》在音樂中,體現了匈牙利音樂特有的一些節奏與曲調,並且在李斯特高超的作曲技術之下,在保留了匈牙利地方特色的同時,又將高難度的鋼琴演奏技術融合在了作品之中。

第十站

/

格裡格《挪威民間生活素描》

格裡格,是挪威的國寶級作曲家。他也喜歡採集一些挪威的民間曲調來創作音樂,他的鋼琴小品集,就有許多來自挪威的優美旋律。

這套《挪威民間生活素描》就是格裡格著名鋼琴作品之一。音樂充滿了格裡格對挪威的山川、河流、森林的眷戀之情,宛如一幅幅動人的風景速寫,樸實而又熱忱。

第十一站

/

西貝柳斯《芬蘭頌》

西貝柳斯是芬蘭最著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在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的音樂帶有比較明顯的北歐人民深沉,冷峻的氣質。

這首《芬蘭頌》,是西貝柳斯著名的愛國交響樂作品,旋律激情澎湃,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抗爭精神,又被稱為「芬蘭讚美詩」。

第十二站

//

格林卡《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

《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格林卡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也奠定了之後的俄羅斯交響音樂,對穆索爾斯基、柴可夫斯基等後世作曲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作品充分採用了俄羅斯民歌元素進行創作,在格林卡的筆下,他對這些優美的俄羅斯風格的旋律進行精緻的編排與配器,不僅使主題得到了充分的展開與變奏,音樂也充分體現了俄羅斯傳統民間音樂的特色。

第十三站

/

德沃夏克《「美國」弦樂四重奏》

「美國」弦樂四重奏,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最受歡迎的室內樂作品,由於其優美的旋律,富有彈性的切分節奏,以及波西米亞人天生帶有的充沛情感,使它至今,仍是全世界最常演奏的室內樂作品之榜首。

在創作這首作品的時候,德沃夏克正在美國擔任一所音樂學院的院長。在感受到美國快節奏的生活,高樓林立的建築之後,德沃夏克覺得自己正體驗著與家鄉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他很快受到了黑人音樂的影響,將一些美國黑人特有的音樂元素,融入到了自己的創作中去。

第十四站

/西

喬治·莫瑞《巴西舞曲》

喬治·莫瑞,出生於阿根廷,現居住在紐約。他是一位具有強烈個人風格與嫻熟高超技藝的吉他演奏家。不僅如此,他還創作吉他作品。

他所創作的吉他作品,列入了古典吉他的經典曲目單,他不斷挑戰傳統、技術與風格的界限。對於古典吉他的演奏方式進行創新,探索新的聲音效果。他常常將他喜歡的拉丁美洲的節奏形態和複雜的爵士和聲,再將他們結合自己的音樂想像來創作音樂。

這首作品,是喬治·莫瑞著名的作品,採用了喬治喜歡的巴西拉丁美洲的音樂元素,以及高超的古典吉他演奏技術,顧名為《巴西舞曲》在古典吉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第十五站

//

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

阿根廷最著名的作曲家,阿斯託爾·皮亞佐拉,是一位具有天賦的作曲家。

這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就是他音樂風格集中體現,通過音樂,皮亞佐拉向我們描述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景。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工匠精神,傳承古典,琢·原木藍牙音箱用音樂喚醒耳朵
    第一個提示點這款產品在古裝劇和抗日戰爭劇中,在一些達官顯貴的家中很常見,第二個提示點播放音樂戲曲,第三個提示點出音口類似於嗩吶。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留聲機了吧! 讓我們一起走進琢·原木藍牙音響的世界,用音樂喚醒你的耳朵。
  • 西華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李明老師《傾聽世界,暢遊西方音樂史》之第...
    請收聽:莫扎特父親的故事之薩爾茨堡奇蹟1.m4a05:37來自藝術語言大講堂天天語音只一條,聽聽雙眼不疲勞;古典伴我漸成長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聽了還想聽(點擊一下文字收聽):1.暢遊西方音樂史第二期:致敬紅髮神父——維瓦爾第2.暢遊西方音樂史第三期:西方音樂之父--巴赫 之家族背
  • 古典音樂真的比流行音樂更加優越嗎?
    2.聽眾和歌詞很容易聯繫起來,在歌詞裡會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3.毋須成為大師就可以欣賞;4.及時滿足(或快速娛樂),夜幕低垂,白日散盡,腦海中的愁緒隨著歌詞節奏飄向遠方,忘記現世,短暫的沉浸在那個世界,很美;流行音樂比較能引起當代人的共鳴吧
  • 迷你世界之可以雙用的地圖,音樂地圖還是跑酷地圖,傻傻分不清楚
    在迷你世界中有許多種類型的地圖,像是跑酷地圖、解密地圖、音樂地圖、電路地圖等。但是大部分的地圖屬於什麼類型就只能玩其對應的玩法,然而近日筆者發現了一款可以一圖兩用的地圖,既可以當跑酷地圖,還可以當音樂地圖,有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 高德地圖九大絕密卷宗帶你暢遊上海迪士尼
    「米奇大街」、「奇想花園」、「探險島」、「明日世界」、「寶藏灣」以及擁有奇幻童話城堡的「夢幻世界」園區等六大主題園區同時向遊客開放。但從首日客流來看,遊客入園和熱門遊樂項目排隊時間都非常地長。那麼,想第一時間感受這座內地首個迪士尼樂園的奇幻旅程,要怎麼樣才能排隊時間稍微短些?玩得效率更高點呢?別著急!要想在迪士尼玩得開心順利,那導遊「神器」可不能少。
  • 我是金麥克,如何用脫口秀的方式講古典音樂,問我吧!
    我是金麥克,如何用脫口秀的方式講古典音樂
  • 什麼是古典音樂?
    淺析什麼是古典音樂高檔進口音響總代理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世界各地的名貴音響品牌產品,有機會有機會距離古典音樂這麼近......真是一種莫大的福氣!「古典音樂太高深了,我能聽懂嗎?」 對的,當然聽不懂!這個世界上也根本沒人聽懂!我們欣賞音樂,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聽懂它,而是為了享受在音樂的世界裡漫遊探索的過程。有些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不要放棄和探索,欣賞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的過程也是如此。那麼,出了陶冶情操,欣賞古典音樂還有其他益處嗎?這個話題,改天單獨開一個話題聊聊。
  • 聽古典音樂,講究!
    因為音樂是感性的,就像旅行,你必須自己感受,而不是只聽別人說。對於音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音樂的基本常識和發展歷史可以讓我們客觀的認識它。所以在這套音頻課中,我們用簡單易懂、陪伴聆聽的方式來介紹一些古典音樂的常識。
  • 布希戈爾茨鋼琴丨如何欣賞古典音樂的「美」?
    在這樣的方式裡,聆聽者完全是在無思慮的狀態下進行,也就是說,聽音樂的人單純從聽得聲音本身而得到樂趣,毫不經意地讓自己沐浴在音樂的聲音中,像這樣不用腦筋而身心卻被吸引的情形,就是從音樂的感覺面去聽。不過,這種方法只能稱之為「聽音樂」而不是「欣賞音樂」,因為提到「欣賞」二字,則多少有一點「探究」在裡面。
  • 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耳朵」
    臺灣作家汪培珽曾經寫過一本關於英語學習的親子暢銷書,書名就叫《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如果借用到音樂啟蒙教育上,那就是培養孩子的「音樂耳朵」,這是一個再精準不過的說法。  我記得第一次帶伊伊去參加穀米文化P&O音樂教育中心的鋼琴課時,鋼琴老師就讓孩子們聽樂隊演奏大象在不同情境下的聲音,既有高興的大象,也有悲傷的大象,還有憤怒的大象。當他們聽完樂隊演奏的每一種聲音後,老師都要求每一個孩子用腳步聲來模擬不同情境下大象走路的聲音,然後再用鋼琴來演奏這些聲音。  剛開始的時候,我心裡一直在嘀咕,這個鋼琴課太「浪費」孩子們的時間了。
  • QQ音樂五一假期聽書指南, 讓耳朵帶著心靈去放鬆
    也許我們還不能出門感受春光,但可以讓心靈透過耳朵感受更多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在有聲書的海洋裡暢遊,放鬆身心,收穫感悟。而這個五一的特別驚喜禮物,是深受年輕人追捧的國漫IP《鎮魂街》廣播劇版,也將於5月3日上線,讓粉絲們用耳朵感受漫畫中的熱血場景。  趣說人生百態,躺著也能漲姿勢  除了青春世代的流行IP,傳統的聽覺享受QQ音樂一樣也沒有落下。
  • 用音樂繪製世界地圖 「愛的致意」 世界音樂之旅音樂會即將上演
    武漢晚報訊(記者梅冬妮) 8月29日,武漢愛樂樂團將攜手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傅人長,在琴臺音樂廳上演「愛的致意」世界音樂之旅音樂會。屆時,觀眾將跟隨中國民歌《茉莉花》、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等,遊歷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
  • 不再陽春白雪:APP Store推出古典音樂APP
    現場還展示了一款與茱莉亞學院共同開發的一款同名的app,希望用技術的方式重新解讀古典樂。  所謂曲高和寡,說的就是古典樂。自身更高的欣賞門檻、相對單調的曲目以及音樂市場借粉絲經濟興起的流行樂的主流化,都在讓古典音樂逐漸成為為一種小眾藝術。  如何欣賞古典樂無疑是這個悖論的的核心問題,一方面高昂的音樂會門票把普通人擋在了古典樂的門外,另一方面坐在音樂廳的聽眾大部分時間是搞不清臺上演奏到哪個樂章,更遑論音樂的主題、結構和意義。
  • 當我們聽古典音樂,我們在聽什麼
    提起古典音樂,似乎每個人都有話可說,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耳熟能詳的音樂家和他們一生波瀾壯闊的經歷,即使在最年幼的孩子的日記裡也能窺見一兩篇這樣的故事。但他們同時又是陌生的;當話題轉向古典音樂本身,大多數人便紛紛緘默了。
  • 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歐陽東方:讓古典音樂活起來
    &nbsp&nbsp&nbsp&nbsp曾多次和歌劇之神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合作,並在美國頂尖歌劇團「洛杉磯歌劇團」擔任小提琴手的歐陽東方,最近暢談他對古典音樂的全新詮釋,他說,自己雖然是學古典音樂出身,但很希望讓古典音樂「活」起來,例如他自己演奏時就會加入自己譜曲的華彩片段,賦予古典音樂全新的生命力
  • 古典音樂小課堂:單樂器的小品更適合入門
    說到古典音樂如何入門,我一向認為合適的就是最好的。剛開始可以從單一樂器,單一作曲家開始,也就是說,看你的耳朵裡最喜歡什麼樂器。小提琴也好,鋼琴也行,小號也罷,先不用上手就是鴻篇巨作,單樂器的小品更適合於輕鬆入門。至於作曲家,浪漫主義時期的各位名家如莫扎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都是不會錯的選擇。
  • 古典音樂 說明書
    用古典音樂提高生活品質,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藍字,悄悄變聰明↓↓→點我,解析20位音樂巨匠的超凡之作
  • 用經典芭蕾舞劇培養孩子熱愛古典音樂
    今天談談如何用經典芭蕾舞劇來培養孩子熱愛古典音樂。通常學樂器是從古典音樂開始,如果孩子對古典音樂還沒能產生興趣和感覺,就整天被催著練琴,會很容易對樂器感到厭倦。如果只是把古典音樂(比如貝多芬和莫扎特)作為背景音樂來播放,其實是不夠的。沒有相關信息的話,孩子很容易把背景音樂屏蔽掉,就跟我們在超市購物時聽到古典音樂沒啥不同,頂多混個耳熟。
  • 著名古典音樂普及人劉岠渭再訪清華導賞古典音樂
    著名古典音樂普及人劉岠渭再訪清華導賞古典音樂  清華新聞網5月8日電 (通訊員 王媛)5月7日晚,臺灣著名古典音樂普及人、臺北藝術大學教授、「財團法人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音樂總監劉岠渭再訪校圖書館報告廳,以《古典音樂的美感特徵——音樂的對比》為主題,引導在場的百名校內外愛樂者賞析了多首古典音樂曲目
  • 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簡談音樂的一些誤區
    很多人把只要不帶明星唱歌的音樂都稱作是「古典音樂」並加以排斥,其實這是很狹義並且錯誤的一種理解。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曾經說過,所謂的「古典音樂」也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狹義的古典音樂是指在古典時期創作的音樂,而廣義地來說,古典音樂是指我們之前年代的、所有時期的所有音樂形式。就比如我們現在的音樂,也許在多年後也會被劃入古典音樂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