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寶應參賽選手在團體賽現場
第二十一屆「七巧科技」系列活動全國總決賽暨「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主題實踐活動,最近在揚州開賽,來自山東、安徽、浙江、江蘇、內蒙古等全國800多名學生參賽,其中揚州40餘名學生參賽。在昨晚的頒獎晚會上,記者了解到,揚州有5人獲團隊一等獎、一人獲個人一等獎。「七巧科技」系列活動是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全國少工委長期組織推薦的一項全國性青少年重點科普活動項目。
揚州首次舉辦全國七巧板比賽
2日,第二十一屆「七巧科技」系列活動全國總決賽在揚州新華中學舉行,分為個人競賽和現場團體競賽。比賽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用七種幾何圖板,發揮想像力拼成不同圖案。據悉,這一全國級比賽首次在揚州舉行,吸引了全國800餘名學生參賽。
當天上午,團體賽首先開賽,學生根據現場命題「我成長我理想」為主題創意繪畫。按照團體賽規則,5個孩子通力合作,繪畫作品必須運用智力七巧板拼接繪製,要用25套七巧板,在規定尺寸的紙上拼出圖形。
記者在現場看到,孩子們席地而坐,完全沉浸在創作的樂趣中,有的學生拼出了字體,有的拼出了太空人、外太空,還有的拼出了運動員和大樹等,表達了他們內心對於成長和理想的看法。
來自浙江溫州的小選手告訴記者,要先設計圖案再思考各板塊用來表達事物的哪個部位,抓住每個板塊的特點,以靈活的拼法表達出事物特徵。
據了解,個人比賽則包括了七巧板的分解、組合、命題創新等內容。
「七巧科技」系列活動組委會戴服君老師介紹,智力七巧板的無限組合給孩子們無限的創作空間,可以鍛鍊思維,培養創新意識,養成團隊合作精神。
揚州一代表隊獲團體一等獎
揚州市科協普及部副部長汪建飛介紹,在揚州,七巧科技深受學生、老師和愛好者的喜愛。目前揚州有七八十所學校開展了這一課程教育,有一萬餘名學生參與這一項目。今年是揚州第17年舉辦「七巧科技」系列比賽。
汪建飛介紹,七巧科技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孩子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增強了孩子們的思維訓練,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智力七巧板個人賽中按圖分解可以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意識,有助於他們形成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團體賽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現場構思、配色、發揮能力得到了提高,增進了學生相互間的友誼。這是一項鍛鍊孩子動手又能動腦能力的活動。
據了解,此次揚州施橋中心小學、寶應氾水中心小學等40餘名揚州小朋友參加了比賽。寶應氾水中心小學科技輔導員朱友祥表示,他們學校從2008年開始參加七巧板比賽,每年都會層層選拔出優秀選手參賽。
記者了解到,個人競賽和現場團體賽都分別設一二三等獎,寶應氾水中心小學5名學生組成的參賽隊獲團體比賽一等獎,揚州施橋中心小學參賽隊獲團體賽二等獎;高郵市城南新區小學談政獲個人一等獎,揚州還有8名小選手獲個人二等獎、19名選手獲個人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