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9月19日報導:隨著各大高校陸續開學,廣大新生也紛紛迎來了「開學第一課」。作為新學期學習生活的起點,課堂上都講了些什麼呢?
上海交大「開學第一課」現場
上海交通大學:外在的「知」內化為自己的「識」
「同學們,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人才,主要並不是看他的智商有多高,最終要看他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大小。貢獻大就是大人才,貢獻小就是小人才,如果毫無貢獻,恐怕再聰明也不能叫人才。實際上,最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崗位肯定就是自己最能發揮作用的崗位。」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在「開學第一課」上,為2020級本科生上了一堂入學教育課。「年輕是人生的黃金時段,學習的巔峰,記憶力強,可塑性高,學什麼都事半功倍。」楊振斌書記結合自身經歷,語重心長地告誡同學們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大學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學不厭多,藝不壓身,要做到堅持不懈、與日俱進,要把外在的「知」內化為自己的「識」。楊振斌希望同學們能夠協調好時間、全面發展,高效率地打好一生發展的思想基礎、知識基礎、能力基礎以及身心基礎;能夠不斷拓寬知識邊界,找尋興趣點,打開創新的源泉,突破既有的認知框架,提升學習的境界,獲得真知和智慧。
「第一課上,楊老師分享的經驗教會我正確的大學規劃。」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20級本科新生張博藝說:「青年時期是黃金時期,寸金難買寸光陰。今天我走進交大,未來我將學在交大,攜拼搏精神繼續前行,努力保證大學學習效率,以成第一等學問;保證大學體育鍛鍊,以成第一等體格;保證精神的充實,以成第一等品行;用最寶貴的青春時光做最重要的事,以成第一等人才。」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為新生上開學第一課
同濟大學:講述交通事業的「中國道路」
在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為全校本科新生開講的「開學第一課」上,他以「中國道路」為主線,以中國交通事業的發展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巨大優勢,闡述了交通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密切關係,展現了我國交通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
方守恩首先從交通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說起,以新中國公路發展、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等為例,闡述了我國交通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課堂上,方守恩講述了我國交通建設主戰場上的同濟智慧。無論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機場建設,還是城市軌道交通運行管理、城市的交通組織管理優化、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統等,處處都活躍著同濟人的身影。
方守恩還以李國豪老校長,李金城、朱永靈等一批校友以及學校測繪遙感團隊等為例,展現了一代代同濟人發揮專業所長,為南浦大橋、青藏鐵路、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他指出,交通與土木、橋梁、隧道、汽車、電子信息、環境、設計、法學、人文、醫學等學科都有關聯,這些學科專業都可為我國交通事業發展助力。
上海師範大學「開學第一課"
上海師範大學:一堂「毛概課」開啟新學期
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日前走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政課堂,為生命科學學院、美術學院學生上了一堂別開生面、深富內涵的「開學第一課」,共迎新學期,起航新徵程。
圍繞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從「毛澤東同志的人格魅力」,至「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再到「新時代下如何踐行毛澤東思想」,林在勇用生動的故事、鮮活的案例、藝術的形式和形象的語言,為同學們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和毛澤東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理論精髓,並寄語師大學子牢記肩負的責任與使命,秉承「厚德、博學、求是、篤行」的校訓,傳承賡續師道永恆的師大精神,成長成才、搏擊青春,與祖國同向同行。
生命科學學院2019級生物科學卓越創新班陳未來同學表示,林在勇書記以促膝談心似的方式,從自己小時候對毛主席的崇拜談起,為我們講述了對毛澤東思想不斷深入的認知過程,使我也對毛澤東思想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更讓我對這門課程產生了更大的學習興趣。
新教師的「開學第一課「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新教師也要上第一課
除了學生要上「第一課」,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還為2020年進校的新教師們上了一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校黨委書記李世平以《立德樹人——教師的使命與擔當》為新教師們開授思政課,從大學之道、大學使命、課程改革、文化自覺、課程思政和與時俱進等六個方面深刻詮釋了一名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肩負的使命與擔當。第一課旨在幫助剛剛走向講臺的青年教師們扣好教師生涯第一粒扣子。
李世平在課堂上強調,新時代要加強課程文化建設,增強課程文化自覺意識,積極探索培養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課程改革。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在大數據催生新教育形態、驅動管理精準化的背景下,教育正從傳統的「一所學校、一間教室、一位老師、一群學生」向「一張網絡、一個終端、成千上萬學生、學校老師任挑選」的教育服務形態遷移,李世平表示,高校教師要做到以生為本、主動求變,培養適合面向未來的人才。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自覺,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呈現應有的文化傳承和文化創造的擔當精神;必須大力推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實現思政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必須與時俱進,提升分析能力、掌握複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