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樹媽媽
前幾天樹媽抽空刷微博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一個話題叫做。
點進去發現是節目組請一些平凡的女孩子們,一起做了一個為期50天的實驗,看下來覺得對咱們養育孩子特別有啟發意義。
實驗說來很簡單,就是改變女孩子們所處的環境,看看50天後會給女孩們帶來怎樣的改變。
其中一位21歲大四女生山本恭華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她因為外貌的問題非常自卑,也不擅長跟異性接觸。
因為經常被同學嘲笑鼻毛外露,所以總是選擇帶著口罩出門。
整個人完全沒有大學生該有的活力和神採,總是顯得怯生生的。
節目中決定改變山本恭華所處的這種充滿負面壓力的環境,讓她進入到積極的環境中去。
首先,節目中安排她選擇一位自己喜歡的外教,開始學習義大利語。
山本恭華選擇了義大利外教Angelo,Angelo是位非常帥氣的男老師,平時也有從事平面模特的工作。
作為山本恭華的老師,Angelo給了她非常積極又真誠的讚美。
第一天見面時,Angelo就讚美山本恭華:「黑色頭髮和紅色眼鏡很配」。
這時候很不習慣被誇獎的山本恭華本能的回應說:「沒有,沒有」,但是卻聽出來她有在笑。
整個學習過程中,Angelo老師都快速抓住山本身上的亮點進行積極的猛誇。
什麼「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皮膚保養得很好」,「你寫得很棒」這類的話,持續不斷。
隨著被誇獎次數的增多,山本看起來也越來越放鬆和自信。
之後在外教們舉行的聚餐會上,山本還在大家的鼓勵下摘掉了口罩,以自己自然的樣貌跟大家交流。
連續被誇半個月後,山本的狀態越來越好。
她開始收拾自己的屋子,並且嘗試化妝。
她開始主動的跟朋友們聚會,能夠開心的自拍。
她第一次走進了美髮沙龍,給自己做了新的髮型。
50天後,原本那個內向自卑的她,變得自信了很多,眼睛裡多了光芒,氣質也提升了一大截,效果堪比整容。
看完這期節目,真的很為山本恭華的改變感到高興,也想到了身邊的很多孩子。
的確是能夠發現,最有神採、最有活力的那些孩子們,都有很會鼓勵他們的父母。
用語言鼓勵讚美孩子這件事,不花一分錢,卻是讓孩子一輩子自信從容的高級教育。
積極輕鬆的環境
更容易造就好性格的孩子
身邊讓我感觸最大的,是我一個遠房表哥家的孩子。
表哥家在十八線小城,為了更好的生活,他早年跟表嫂去了周邊稍大一點的城市,一起經營一個小小的五金店。
店鋪雖然不大,但事兒很多很雜,所以他們的女兒彤彤一直放在表嫂父母家寄養。
姥姥和姥爺當然是很疼愛孩子的,可老人家很愛嘮叨和指責。
口頭禪就是「別動那個」「老實一會兒」「真是不懂事」……
還很愛數落彤彤的各種不是,無論是衣服髒了還是吃飯慢了,都要人前人後說上半天。
圖片來源:電視劇《都挺好》
等表哥表嫂生意起色一點,把彤彤接回身邊的時候,孩子已經5歲了,明顯看出比同齡孩子拘謹膽小得多。
她不愛笑也不愛動,無論看到誰都低著頭,稍微遇到點兒事兒就默默的哭。
表哥表嫂這時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想方設法陪彤彤玩兒,帶彤彤出門,生活中大事兒小事兒都儘量多誇獎多鼓勵。
等我之後過了兩年回家過年,再看到彤彤的時候,她的狀態好了很多,肉乎乎的小臉上掛著調皮的笑。
並且已經能夠落落大方的跟我打招呼,拉著我一起玩兒了。不愛吃飯的問題也早已經不復存在。
彤彤兩個階段的狀態,其實也是兩種教育方式下孩子的狀態。
孩子都是一個孩子,姥姥姥爺用挑剔的眼光看她,她就是個亂動東西、不愛吃飯的「煩人精」。
在這種打壓批判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她本身也沒了自信,開始自我否定。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但是父母用鼓勵寬容的眼光看她,她就是個聰明善良,天真無邪的「小可愛」。
在積極輕鬆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她也找回了自己的笑容,回歸成精神飽滿的樣子。變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有時候,父母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人。
被欣賞和肯定
是孩子進步的最大動力
作家林清玄寫過的一篇小文章《再加兩個蘋果》,裡面提到一位老師改造一個班學生的秘訣。
老師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這個班學生學習情緒非常低落,每天功課只是勉強交差,學生的狀態也是畏畏縮縮,小小氣氣。
原來,這班學生低年級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特別嚴格的老師,給學生作業很多,但給學生的評價卻很低。
好多孩子明明很努力,卻拿到不好的評價,家長也因為成績給孩子很多壓力,時間久了,孩子們也就逐漸失去信心了。
所以這位老師來到班上,第一件事就是改變評分標準,給孩子們更多的肯定,老師說起:
「我開始把作業的最低分數定為甲下,即使寫得糟的學生都給甲下,當然好一點的就是甲了,再好一些的是甲上。寫得很不錯的,我給他甲上加一個蘋果,真的很用心的則給他甲上加兩個蘋果。」
老師所謂的「蘋果」,只是一個刻成「蘋果」的印章蓋在甲上的旁邊。
隔段時間,還頒發一些貼紙、鉛筆盒之類的獎品,幾乎每個孩子都有獎。
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學生都變得歡天喜地,家長更是開心得不得了,非常善待那些原來被認為「頑劣的子弟」。
而且真的好像變魔術一樣,學生又有了開朗的笑容,成為充滿自信、容光煥發的孩子。
老師感嘆的對林清玄說:「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而表達愛最好的方法是歡喜、獎勵與讚賞。」
圖片來源:電影《生日卡片》
不可否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犯錯的,需要必要的批評跟引導。
但批評不應該成為孩子生活的主要環境。嚴苛不應該成為孩子們對父母、老師最終的印象。
當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嚇得瑟瑟發抖,當孩子面對上課而恐懼焦慮,當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回來了,不是歡天喜地而是緊張壓抑……
這些時候,孩子的學習力和創造力一定的大大降低的。他只顧著眼前的挫折和害怕,很難繼續堅持向上走。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一生有恆久的幸福力,就需要給孩子一個積極安定的環境,讓孩子能夠抬著頭挺著胸的,去探索他周圍的世界。
鼓勵不等於盲目誇獎
好的時機,事半功倍
很多時候,父母吝嗇於誇獎是擔心孩子飄飄然,陷入「驕傲使人落後」的怪圈。
其實鼓勵和誇獎的運用,也是非常講究方式方法的,只要用對了方法,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從前面日本節目的實驗中就可以發現,外教老師對山本的誇讚,都是從一些細節開始的。
他誇山本的紅色眼鏡跟黑色頭髮很相配,誇山本某個句子寫得很好,這些都是真實的細節。所以會讓山本非常受用。
我們平時誇獎孩子的時候,也可以試試這種「從細節入手」的誇獎方法。
之前咱們還發過一篇美國學校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的「話術清單」,結合使用,效果加倍。
1. 你很努力啊!(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努力)
2. 儘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讓孩子明白堅毅和耐心)
3. 你做事情的態度非常不錯。(讓孩子知道態度很重要)
4. 你在______上進步了很多!(讓孩子知道你留意到了他的改變)
5. 這個方法真有新意!(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創意)
6. 你和小夥伴們合作得真棒!(讓孩子明白團隊合作精神的可貴)
7. 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
這些表揚誇獎的話語,加上對細節的充實,能夠讓孩子越來越有自信,表現得越來越好。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得到他人的欣賞和認可,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孩子。
孩子們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都來源於周圍成年人對他的看法。
父母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那麼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跟孩子說話,給他希望、給他鼓勵、給他支持,讓他一輩子有底氣,能夠坦然的接受自己,堅定的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