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社會總是在呼籲家長要加強對小孩的安全問題的重視,但是問題卻總是層出不窮,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小孩墜樓或者在家中發生安全事故的新聞爆出,讓人心痛不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強生製藥發布的《兒童傷害預防倡導》的數據表明,中國0~14歲兒童中,傷害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每年有近5萬名0~14歲兒童因傷害死亡,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傷害死亡,在家中發生的傷害佔44.5%。
家對於小孩來講,本來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卻成為了傷害孩子的最多的地方。很多在家中發生意外的孩子,因為沒辦法得到及時的救治而喪生或留下終身殘疾,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悲劇。
作為父母,我們絕不能忽視家中任何一個可以誘發安全風險的地方。
對於剛開始學步、攀爬的小孩來講,家裡的各種安全風險幾乎無處不在,我稍微羅列了一下,就有十三項之多:
1.插座、插板
風險點:小孩喜歡模仿大人插插頭、用手觸摸插頭或用鑰匙、金屬物去插插孔,有觸電風險。
2.家具、門框的邊角
風險點:在學步、攀爬中極可能磕到餐桌、家具、門櫃邊角,造成磕傷。
3.藥品
風險點:處於口欲期的小孩,誤食藥品容易引起中毒。
4.垃圾桶
風險點:垃圾桶極不衛生,容易滋生細菌,小孩用觸摸過垃圾的手吃東西或誤食垃圾桶中的物品,極易造成拉肚子。
5.風扇等電器
風險點:出於好奇,嘗試用手指觸碰風扇葉,被運轉的扇葉打傷或絞斷手指。
6.沙發、凳子、椅子、床等高處
風險點:在攀爬過程中,從高處跌落,小則頭部長包,嚴重則顱內出血。
7.八四消毒液、洗廁劑等清洗劑
風險點:誤食會對小孩呼吸道、腸胃等器官造成損傷,嚴重者可能引起中毒。
8.剪刀、菜刀、水果刀、叉子、筷子等尖銳用具
風險點:玩耍過程中,容易造成誤傷。
9.高處存放的物品
風險點:小孩因好奇去翻動、拉扯,極易造成物品從高處跌落,砸中頭部造成外傷,嚴重者甚至喪命。
10.裝著水的大盆、桶子等
風險點:小孩玩水過程中跌入桶中或盆中,導致嗆水或溺亡。
11.隨處亂丟的物品或玩具
風險點:極易被各類擺滿一地的玩具絆倒,磕到地上、其他有邊角或金屬材質的玩具上。
12.扣子、硬幣、花生、瓜子等細小物品
風險點:吃這些細小的物品極易卡到肺裡引起咳嗽,甚至窒息,即便沒有出現上述情況,食用硬物也對小孩腸道不好。
13.其他不注意安全的操作
比如說看護者亂擺放熱水瓶、在低處用熱得快燒水等等,這些不安全的操作都極易給小孩帶來風險。
當然,在看管小孩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實際中存在的風險點遠遠不止這些,有的看似極其平常的情況,也會造成小孩傷害。
對於父母來講,比找出這些風險點更重要的是如何降低風險,讓小孩處於一個比較安全的狀態。
不過在我看來,解決措施無非三種方法:第一,從源頭上減少安全隱患;第二,提升小孩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第三,增強看護者的安全意識。
1.從源頭上減少安全隱患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做好安全措施、風險防範,將各種不安全的情況降到最低,這也是確保小孩安全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
當寶寶即將學步、攀爬的時候,媽媽最好對家中的一切進行整理,調整那些存在風險的地方,將藥品、清潔劑、道具、硬幣等的物品收起來,藏到小孩無法觸及的地方。對於那些比較安全的地方反而要打開讓小孩玩耍,小孩的好奇心比較重,與其將所有的地方都藏起來,還不如開放部分地方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現在,媽媽基本上可以通過網購買很多防護用品,比如防撞條、防撞角、圍欄、蒙古包蚊帳、電風扇安全網罩、插座蓋以及防摔枕,基本上應有盡有,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這些措施能夠有效減少小孩在家活動的風險,也減少了看護人的負擔。
防撞條、防撞角
電風扇安全網罩
插座蓋
小孩都喜歡攀爬沙發、椅子以及床,父母可以在沙發、床旁邊鋪上瑜伽墊、爬行墊或者其他能夠起到保護和緩衝的物品,即便寶寶在攀爬過程中出現了跌落,也不會直接撞擊地面,導致撞到頭部;亂翻亂動亂扔基本上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對於一些隨時丟放在地方的玩具,要及時幫忙收納,防止小朋友絆倒。
2.提升小孩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在進行走路訓練前,要先教他下蹲、跪立,每天對其進行腿部按摩,先鍛鍊腿部、腰部肌肉,增強大腿和腰部的力量,能有效減少他在練習行走過程中摔倒的風險。
我們大人摔倒時,會第一時間用手撐地,將腦袋抬起來,防止腦袋直接著地,這基本是一個人的本能。可是,當我們去觀察一歲左右剛學走路的小孩,會發現他們摔倒時,基本是頭先著地或者是頭隨身體一起直挺挺的著地,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不好。所以在他們練習走路的早期,父母可以有意識地模擬摔倒的場景,教小孩如何用手、膝蓋撐地,防止頭部撞擊地面或摔倒。
對於愛攀爬、愛亂翻的小孩來講,風險無處不在,有時候防不勝防,即便看護者時刻制止或解釋,他們仍然一意孤行,其實,這並不能說明小孩不聽話,而是他有限的理解能力無法理解你說的後果,所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之下,適當讓他們體驗一下風險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當小孩要去觸摸熱水時,你跟他講「很燙」,他理解肯定不了,那麼你就隔著杯子讓他燙一下,讓他將「燙」與燙的感覺聯繫起來,下次當我們喊燙的時候,他自然不會再觸摸了。平時,我們在家的時候,可以適度地讓小孩攀爬高處,讓他跌倒並感受到痛感,下次他肯定就長記性了。
當小孩出現安全風險時,看護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能夠及時阻止風險的人,同時,很多安全防護措施的日常維護也是由看護者負責,所以,看護者的安全意識也是至關重要的。通常,我們在新聞中可以看到很多小孩跌傷、墜樓等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為看護者疏忽大意導致的。如果年輕父母白天沒辦法看護小孩的話,一定要經常加強對老一輩看護者的安全提醒,提高安全意識,以免發生意外。
安全無小事,希望父母時刻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