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一種說法
「黃山景區2萬人扎堆」的教訓與警示
孔德淇
4月5日,黃山景區現場擁擠不堪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據了解,清明節期間,黃山景區迎來「報復性」參觀,出現嚴重擁擠現象。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官微5小時內連發4條公告,稱因景區限流2萬,建議遊客至黃山市其它景區遊覽。
3月30日,黃山市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黃山發布」率先刊發推文,為清明假期景區開放預熱。該文章提及,為提振疫後旅遊市場,黃山市定於4月1日至14日針對安徽省市民開展為期兩周的「江淮大地串門遊」活動。安徽省市民憑本人有效證件可享受黃山市指定A級旅遊景區門票免費、免預約優惠政策,其中即包括黃山景區。
眾所周知,兩個多月以來,面臨疫情大考,旅遊行業遭受重創,一些相關領域的中小企業瀕臨破產,一向擁擠熱鬧的景點也變得冷冷清清。隨著日前復產復工按下「快進鍵」,黃山政府出臺政策,對省內民眾實行免門票、免預約參觀,既體現讓利於民的美意,又能夠刺激旅遊市場復甦,本該是皆大歡喜之事,但現實卻是,因為限流一些民眾被擋在景區外面敗興而歸。
正如有網友所言,遊客能擠爆黃山,也能擠爆其他名山。不管是黃山,抑或其他景區,只要疫情期間開門迎客,就必須做好相關配套和防疫措施。歸根究底,旅遊作為一種產品服務,除了在門票優惠上下功夫外,如何確保品質和人性化,有效滿足遊客的遊玩需求,同時在特殊時期保障防疫工作落實到位,更是至關緊要的。
不久將迎來「五一」小長假,為避免類似狀況重蹈覆轍,一方面,政府部門和景區有必要加強計劃性,考慮景區最大承載量和接待能力,制定周密的開放方案,推行有利於秩序維護的預約制,對入園人數進行嚴格控制,有效提升遊客進入景區後的旅遊體驗,同時強化服務保障,在社交媒體等平臺實時更新園內遊客數量,發布預警信息,提醒遊客提前規劃線路、錯峰錯時出行;另一方面,應當採取防範措施,形成應急機制,有效應對突發情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當地政府和景區要通過一系列的後勤舉措,使廣大遊客「五嶽歸來還看山」,而不是「黃山歸來不太悅」。
據了解,除黃山景區外,「江淮大地串門遊」活動的多數景區尚有當前承載量50%以上接待空間,能夠容納大量遊客。但由於缺乏提前知會,加之大部分遊客早已制定節日出行計劃,這一消息並不能對黃山景區及時分流遊客起到實際效果。在某種意義上,這也印證了提前制訂方案的重要性。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戰疫」,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積極向好,但連日來,一些地區仍出現零星散發和本土新增病例,這也表明當前尚不是全面恢復旅遊業的最佳時機,我們不能存有僥倖心理,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覺,思想上不能放鬆。景區出現扎堆聚集、不注重防護,無疑就是「放鬆」的表現。各地人流密集性場所加強疫情防控必須慎終如始,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對疫情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
疫情當前,安全仍應作為人們出遊的首要考慮因素。踏春遊玩不扎堆、不聚集,確保安全、理性、文明出遊才是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