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事件發生以後,柬埔寨社會對新冠疫苗的討論急劇升溫,洪森首相前天還宣布,只購買世衛組織認可的疫苗,決不讓任何一位國民成為疫苗試驗品,這句話讓很多民眾都感到暖心。但我們在調查後發現,如果柬埔寨真的要等到世衛組織對某支疫苗認可後才購買,恐怕已經排不上號。
蛋糕只有這麼大,全球各國都在搶,而且最有希望獲得世衛組織認可的幾支疫苗,其計劃產量的85%已經被發達國家預定光,即便柬埔寨明天就開始行動,也已經晚了很大一步。
12月15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宣布,柬埔寨只購買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新冠疫苗。但迄今為止,尚未有新冠疫苗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因此外界有了另一種解讀,表示柬埔寨暫時沒有購買中國疫苗的計劃,因為中國疫苗目前也沒有獲得世衛組織的官方認可。
衛生部發言人奧婉丁
這樣的解讀,大有挑撥柬中兩國關係的意味。衛生部發言人奧婉丁12月16日便跳出來解釋稱,這是由於柬埔寨已經加入了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機制,所以會在世衛組織的主導下,獲得疫苗份額的分配。但奧婉丁同時也指出,柬埔寨仍計劃從機制外額外訂購100萬劑疫苗。
柬埔寨之所以要做兩手準備,是因為政府已經發覺,如果只是指望新冠疫苗保障機制來獲取疫苗,將無法滿足柬埔寨的需求。
據悉,新冠疫苗保障機制由世衛組織主導,致力於讓全球各國公平獲取新冠疫苗,目前已有186個經濟體加入。但所謂的公平或許只是臺面話,因為最有可能率先被世衛組織認可的幾支疫苗,85%的預計產量已經被發達國家預定光。
《紐約時報》的疫苗實時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有58種疫苗處於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其中7種疫苗被批准在早期和限制條件下使用。最受全球關注的新冠疫苗是輝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其有效性分別達到了95%和94.5%。到2020年底,這兩款疫苗的產量將足夠3000萬人使用。
但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全球若想戰勝新冠疫情,至少需有53億人接種新冠疫苗,也就是至少需要生產106億劑有效疫苗,所以疫苗的生產還將是個很漫長的過程。但106億這個數字,被很多人視為新冠疫苗生產的峰值。
不過,壞消息是,杜克大學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已有30個國家、地區和聯盟組織,打算採購96億劑新冠疫苗,其中64億劑已明確下單。
花旗銀行的數據也顯示,發達國家新冠疫苗的訂單量佔到全球總預訂量的85%。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歐盟國家,已經訂購了超過本國人口總數的供應量。
另一方面,即便世衛組織明年開始進行疫苗分配,但2021年年底的預計產量也只有20億劑,而加入到新冠疫苗保障機制的經濟體共有186個,大家到時候都會明爭暗搶。柬埔寨既不是疫苗研究的出資者,也不是國際話語權較重的國家,而且從感染人數來看,更不是疫情嚴重的國家,因此世衛組織實在也沒有理由在分配疫苗時向柬埔寨傾斜。
可以說,各國都在搶先布局,緊鑼密鼓地加速疫苗接種計劃,但柬埔寨仍在等待世界衛生組織的分發,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即便柬埔寨已經有計劃在新冠疫苗保障機制之外訂購100萬劑疫苗,也只夠50萬人使用,缺口還是太大。
但柬埔寨政府很聰明,一直和中國保持著密切友好關係。中國疫苗的低成本和中國政府提供疫苗的積極意願,都增加了中國疫苗的吸引力,也增加了柬埔寨獲取疫苗的機會。
今年2月5日洪森訪華
而且中國曾明確表示,將優先將疫苗提供給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湄公河流域國家,柬埔寨作為疫情發生後第一個前往北京「探望」的國家,自然到了有福同享的時候。
所以,事情發展到最後,柬埔寨或許還是得靠中國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