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學學科教育比較與研究」項目圓滿結束

2021-02-19 博世凱英語

7月下旬,由青浦區教育局、青浦區教師進修學院主辦,上海博世凱進修學院承辦的「中美科學學科教育比較與研究」培訓項目圓滿結束。來自青浦區的35名初中科學、小學自然的骨幹教師參加了本次學習,培訓效果很好,得到了青浦區教育局和參訓教師的高度評價。

本次培訓中,美國馬裡蘭州的優秀中學科學教師Michelle Ziesman擔任主講,美國Towson University孫偉教授協助翻譯講解,主要圍繞「中美科學學科課程標準的比較與研究、中小學課堂教學法的比較與研究以及中小學生科學測試評價的比較與研究」為核心內容開展培訓。

Michelle在青浦實驗中學和瀚文小學分別就「電路」和「光合作用」為話題,開展了示範課。培訓中將專題講座與互動研討相結合,示範教學與現場診斷相結合,情境體驗與實踐反思相結合,強化了學員的互動參與,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

通過培訓,青浦教師們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內容組織、教學方法、學習方式以及評價策略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對 「課標——教學——評價」一致性的把握能力。中小學教師們近距離了解並感受了美國科學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創新。青浦科學教研員評價道「美國教師Michelle治學嚴謹、真心喜歡學生,真誠、熱情對待青浦的每一名學員,這次培訓真的很有收穫。」


歡迎關注博世凱教育官方微信

歡迎登陸博世凱官方網站

www.pacicanedu.com

相關焦點

  • 中美科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下)
    東南大學的師資隊伍是一支多學科交叉的、高層次的年輕科研隊伍,研究人員學術背景包括:腦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學、信息科學和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眾多學科。UTeach項目側重於應用,以培養高素質的基礎教育科學教師為目標,東南大學科學教育專業則注重學術研究與技術開發,以培養一專多能的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人才為目標。
  • 中美科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上)
    如德克薩斯大學的UTeach項目中,主要提供給本科生4~8年級和7~12年級兩個層次的教學證書。學生在四年學制中完成學位計劃不僅可以獲得學士學位證書,還可以獲得相應的教學資格證書,如物理科學學士獲得物理科學教學資格證書,可同時任教物理和化學兩科;生物科學學士學位獲得綜合科學教學資格證書,可任教生物、物理、化學、地理中任一科。
  • 中美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比較研究
    本文以中美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報名條件、報名材料和選拔流程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中美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差異,並針對我國現行的「申請-考核」制博士招生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與完善的思考和建議。此外,科學計劃書字數要求在三千字以上,一些申請者尤其跨專業學生無法詳細規劃讀博期間研究項目和具體思路,出現摘抄大量文獻綜述充字數的現象,這不僅使計劃書流於形式,而且還降低了招生單位的材料審核效率。專家推薦信與科研計劃書的形式化也側面反映出申請者提供的書面材料可能並不被重視。
  • 楊振寧:中美教育優劣比較
    作為一名科學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做好兩件事情,一要打好良好的學識基礎,二要隨時掌握研究學科領域最及時的消息。在選擇自己的學術研究領域時,要選擇一項前景廣闊的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9月13日在瀋陽師範大學這樣告誡擠得水洩不通的師生們。
  • 中美優勢對比!從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看「教育強國」如何建設
    工學教育的發展極大促進了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進程,提升了我國科研創新能力,而工學教育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也極大豐富了我國人才儲備。因此,工學領域內多種學科的強勢發展與我國的戰略發展路線也是一脈相通的。三、 理學領域美國佔優,中國高校化學和數學亮眼理學領域共包括8個學科,中美高校在各學科均有上榜。
  • 中美科學教育深度對比——未來人才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美K12教育方面的比較更多的突出了中美兒童在科學研究和創新科技方面的差距,深思之下你會發現這遠非本質。何況我們大多數的孩子也並不一定以成為科學家和發明家為人生追求。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曾在《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文中論述過:在知識和教育上,我們衡量的標準是「完滿的生活」。什麼是完滿的生活?就是能夠解決生活、工作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 中美科學啟蒙教育到底有啥不一樣?
    在科學思維的引導上,什麼樣的具體啟蒙方法才是更好的?中美教育各有什麼樣的特點?剛巧看到加州州立大學舊金山分校物理與天文系終身教授滿威寧分享了自己的對中美科學教育的具體對比分析,有不少有趣的地方。從一個小學生科研比賽的結果談起
  • 中美合作MPH學位教育項目2016招生簡章
    >              為適應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和對外交流,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級公共衛生人才,經教育部批准,大連醫科大學與美國班尼迪克大學合作舉辦公共衛生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批准書編號:MOE21US1A20121272N)於2013年正式開始招生。
  •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香港DSE項目品牌發布會圓滿落幕
    在此背景下,2020年12月26日,力邁中美(國際)學校與香港華夏書院京港學生聯合培養項目籤約儀式暨力邁中美(國際)學校香港DSE項目品牌發布會在北京力邁中美(國際)學校九華校區舉行。    △活動主持人  力邁中美(國際)學校總校長劉學言、力邁中美(國際)學校九華高中校區常務校長饒萍、香港華夏書院校監黃紹乾、清華大學河北研究院院長曹建國、清華大學河北發展研究院國際教育與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偉
  • 讓AI教育落地生根,首期AI種子教師培養項目圓滿結束
    (2020年7月2日)2020年7月2日,首期商湯科技「AI種子教師培養項目 」圓滿結束。作為AI基礎教育的重要一環,該項目旨在通過一系列系統化的選拔、培訓和考核,培養出一批具有高專業素質、高授課水平、高教研能力,能夠起到示範作用的AI骨幹教師,將AI基礎教育紮實推進中小學,為加快AI課程落地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讓AI教育落地生根、快速發展。
  • 中美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比較:兩者有何差異?美國的是不是更科學?
    UCD成立於1905年,原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農場,目前設有農業及環境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學院 、工學院和文理學院4個學院以及獸醫學校等6個專業學校(school),研究涉及農學、獸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醫學等學科。
  • 王漢瀾: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科的奠基人
    他曾多次被授予國家、省、市、校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稱號,1992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教師二等獎,1997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王漢瀾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他根據教育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行創造性研究,形成了獨特的治學思想,在全國教育理論界產生了極大反響。
  • 人工智慧學科聯合建設暨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啟動儀式圓滿結束
    9月15日,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上,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與華為公司共同舉辦的高校智慧校園創新發展論壇圓滿結束。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與中國-東協(華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合作的人工智慧學科聯合建設暨人才聯合培養項目正式啟動,廣西大數據發展局副局長林基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李文軍、數字廣西集團執行總裁樊凱、華為廣西政企業務部副部長陳躍參與本次項目啟動。
  • 中美合作MPH學位教育項目2017招生簡章
    大連醫科大學與美國班尼迪克大學合作舉辦公共衛生碩士學位教育項目2017年招 生 簡 章為適應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和對外交流,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級公共衛生人才,經教育部批准,大連醫科大學與美國班尼迪克大學合作舉辦公共衛生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 科研進階 | 紐約大學 | 教育學、國際教育、社會學:國際教育研究:中西方教育體系比較(2021.6.12開課)
    項目將以中美兩個教育大學的教育體系為例,帶領學生自主探索上述問題的答案。項目內容包括地方與中央治理如何影響學校的社會角色,中美兩國如何定義種族/民族與移民,中美兩國教育體系的性別模式,高等教育為何無法等同於優質勞動力,如何有效比較教育體系。
  • 項目式學習與STEAM教育,又一場精彩的直播圓滿結束!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動態的學習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現實問題,獲得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項目式學習自1897年被首次提出以來,其理論不斷被教育專家豐富和完善,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也在不斷實踐和探索,被證實有其獨特的優勢。
  •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圓滿結束 中國中微子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中微子研究是國際粒子物理研究的熱點,是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研究前沿。中國中微子實驗研究由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起步,實現了從無到有並跨入國際先進行列。12月12日,大亞灣實驗裝置完成其科學使命,正式退役。中微子個頭小,又無所不在,它不帶電、質量近於零,而且穿透力極強。比較形象的比喻是:在常人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每秒鐘約有650億個太陽中微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呼嘯而過。
  • 比較教育學科的開放性及發展路徑
    關鍵詞:研究;教育學科;開放性;創新;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發展戰略;教育交流;學科立場;合作 作者簡介:   若以1817年朱利安發表《比較教育的研究計劃與初步意見》作為學科建立的標誌,那麼2017年就是比較教育學科建立200周年。
  • 多元化評價:中美比較的視角—新聞—科學網
    下面,筆者就將通過中美比較的視角,在對中美高等教育科研評價相關問題的優劣特徵進行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探尋各自特點,力求促進和實現中美高等教育相互取長補短。 理解評價的本質 要對中美高等教育科研評價相關問題的優劣特徵進行分析比較,明確評價概念在中美語境下的差異是前提。
  • 教育觀察:中美教育親歷者和研究者的思考!
    對於這個觀點,從事中美比較教育研究30餘年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教育學院教授蘇智欣深表贊同,結合自己的研究、觀察和生活經歷深入分析楊振寧的觀點,理性解讀美國的基礎教育。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曾在清華大學的發言中表示,「美國教育絕對不比中國好」。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他觀察到,今天中國的大部分家長和教育者都有一個誤區——美國的中小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