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希望大家停下來好好地想一想想現在的你需要的什麼?而你又在做什麼?有沒有意義?是不是覺得忙了一天沒有收穫,還受了氣……
希望朋友們能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後能夠重新開始,不要活得太累,太辛苦。
你是否總會有這樣的時候——心血來潮的時候會理定一個計劃,還把每一步都寫出來,感覺特別完美。但往往事與願違,你所想的幾乎沒有實現,覺得身邊總有一些事兒會阻礙你的計劃;但回想起來又覺得就算有那些阻礙著你計劃的事情,你也可以完成計劃的。
那麼你沒能實現計劃目標的原因是什麼呢?
1.不自律,習慣性拖延
貪睡、睏倦、恐懼、憤怒、慵懶、拖延是人性中六種禍患;節制、靜默、秩序、決斷、儉樸、勤勞、誠摯、正直、涵養、整潔、寧靜、貞潔、謙遜、謹慎、敏捷是做人的三十字方針。」
現代的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點拖延症,總會禁不住手機,遊戲等誘惑,不到最後一刻不行動,執行力太弱,其實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取決於一個人的執行力,我們也稱之為「自律能力」,有時一個人做作業的時候會先掃一遍題目,看著仿佛都是老師講過的,認為簡單,這時就會想著先玩一會兒手機,再做,可當做起來的時候又發現有很多變動的地方,壓根兒就不想控制自己的同學會去搜答案;不想放縱自己,但又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同學又要熬夜苦戰,貌似很努力,然而成績總是上不去。
自律對一個成功者來說簡直不要太重要——萬達集團老總王健林,每天無特殊事情七點到公司;籃球明星科比「知到每天早晨四點鐘的太陽」;「很會減肥」的優秀青年演員朱一龍……他們成功的背後是嚴格的自律。
2.不純粹,把目標設到自己都看不見的地方
你是否也是個患有嚴重拖延症的人,又老愛給自己制定計劃,把結局想得太理想,在執行過程中當某一步和自己計劃的不符時,會將結局的要求一步步降低。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得到,在外人看來仿佛自己很努力,後來才發現這既欺騙了別人,也欺騙了自己,使你永遠都擺脫不了現在的境況。
其實,只有按生活本來的面貌去生活,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完善的人。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雖然有益,但多數人花費過多的時間反省過去,計劃未來,這其實是在浪費時間,因為只有生活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一個優秀的演員說過「我喜歡做簡單的事情,稍微純粹一點,我的目的簡單一點——就是這件事情我能看清楚一點,我喜歡做這樣的事情。」讓許多人很是受益。
如果你不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自律的人就不要給自己設立太難太遠的目標,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可以先有一個遠大目標,但不要經常去想,把它劃成幾個小目標——你現階段能做到的,簡單一點,純粹一點,腳踏實地,活得通透,慢慢培養出自律的習慣,最終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好的人生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