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兩岸交流的澎湃大潮中,青春不缺席。臺灣年輕一代正越來越多跨過海峽,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他們在大陸廣袤的希望原野上,辛勤耕耘,紮根融入,唱響不負青春、踏夢前行的奮鬥之歌。

  夢的「方程式」

  方程式,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許多臺青西進大陸前後,曾面對親友的擔憂、質疑。那些意見多源於「未知」,但登陸臺青將「未知」視為無限的可能,求解「夢的方程式」,得出亮麗成績單。

2019年4月,陳亞妏在平潭城關幼兒園與臺灣參訪團交流研討。(受訪者供圖)

  「90後」陳亞妏登陸兩年多,有臺灣同行問她是否後悔。「勇敢踏出去,會發現認知局限限制了自己。」她辭掉臺灣公辦幼兒園工作時,唯一的念頭是:「大陸天地廣,是我們這代臺灣年輕人應該來親身體驗的地方」。

  剛入職平潭城關幼兒園,陳亞妏就「震撼」了:「這裡有18個班級,我像從小公司到了大企業。」這位臺灣老師很快贏得學生、家長的信賴。去年她車禍受傷住院,家長自發排班,輪流送餐,讓她倍感溫暖。

  今年,陳亞妏獲得「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這麼短時間收穫這麼多,這是待在臺灣不能設想的。」她說。

華啟洋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後,決定留在大陸,在重慶創辦吉他培訓學校。新華社記者李愛斌 攝

  來重慶前,華啟洋在臺灣工作穩定、生活安逸,但感覺「少了些激情」。後來,他來到四川音樂學院攻讀碩士。

  畢業後,家人多次催他回臺,但華啟洋決定留在大陸,在重慶創辦吉他培訓學校。開班之初,門可羅雀,重慶南岸區文化館注意到這個懷揣夢想的臺灣年輕人,邀他去授課,華啟洋慢慢累積知名度,事業逐步入軌,如今已開辦3個分校。

  華啟洋還積極投入以音樂為紐帶推動兩岸交流的大事業,組織渝臺兩地小學生互訪演出,在暑期舉辦「琴系彼岸」活動。

  初到重慶時,華啟洋「差點被辣哭」,還讓山城的立體交通「繞到懵圈」。如今,他已愛上這裡,和大陸妻子帶著兩個孩子,紮下了根。「我在這裡延續音樂夢想,幫助孩子得到藝術薰陶,很欣慰。」他說。

  夢的「空間站」

北京創業公社港澳臺部總經理鄭博宇在公社的臺灣驛站中。(受訪者供圖)

  空間站,是寄託探索宇宙夢想的「人類驛站」。

  北京中關村有一個「臺灣青年創業驛站」,也是一座孵化夢想的「空間站」。

  北京創業公社港澳臺事業部總經理鄭博宇今年33歲,2016年在公社創辦這個「驛站」以來,幫助註冊的臺青團隊已有70多個。

  由於島內政治紛亂、經濟發展遲滯,臺灣新生代常被稱為「生不逢時的一代」。「所幸,我們也生逢其時,因為參與兩岸交流,加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獲得施展才華的更大空間。」鄭博宇說。

  幾年來,鄭博宇和不斷加入的小夥伴們一道成長,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他今年也獲得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臺灣青年創業驛站」是大陸70多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之一。這些臺青追夢「空間站」已入駐或服務臺灣團隊約2000個,吸引逾萬人。

範姜鋒在海峽論壇發言分享創業體會。新華社記者許雪毅 攝

  範姜鋒也是一位「臺青助夢人」。登陸後,他先是自主創業,得益於福建省臺青創業扶持政策,在業內打響名氣,而後與大陸合伙人創辦了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

  不到3年,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已協助7000名臺灣青年來閩交流,幫助超過300名臺青、150個項目在閩落地。

  去年,範姜鋒獲得「福建五四青年獎章」,曾反對他登陸的父親發來簡訊:「兒子,我以你為榮。」不久前,一位臺青對他說,自己永遠記得他的一句話:「在臺灣,我們看不到全世界。在大陸,全世界都看得到我們!」

  夢的「同心圓」

  臺青西進熱潮中,兩岸青年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構造出攜手追夢的「同心圓」。

臺商蔡漢信(右一)和大陸創客樂文城(左一)是一對「兩岸拍檔」。(受訪者供圖)

  在江蘇崑山,40歲的臺商蔡漢信和「90後」大陸創客樂文城是一對「兩岸拍檔」,合作快4年了。

  兩家公司交叉持股,還一起搬進新大樓,辦公室是合作打造的。「我不在時,就是樂總顧『家』。」蔡漢信笑著說。

  20多歲就登陸的蔡漢信直言大陸年輕人想法前衛,執行力強,有衝勁,「我和他們很玩得來」。樂文城則說:「和蔡總合作後,我的臺灣朋友越來越多了。我和蔡總還約好,要一起去臺灣旅遊。」

莊劭祈(左一)和王藝璇正研究新項目,兩人正籌劃共同成立公司。新華社記者陳鍵興 攝

  而立之年的莊劭祈從臺北來長沙已經第四個年頭,雖然父親在大陸有投資,但他選擇做自己的事,先在湖南一家臺企工作,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餐飲管理公司。

  「接地氣」,是莊劭祈談起登陸創業時的高頻詞。在大陸,他也有一位「夢想合伙人」——1994年出生的長沙姑娘王藝璇。

  「藝璇的公司擅長做設計,我們開始是甲乙方關係。」同樣是辭職創業的年輕人,兩人很快一拍即合,開始兩家公司的深度合作。

  莊劭祈說:「我佩服藝璇的勇氣和創業理念,而且她熟悉長沙市場,我們非常互補。我們都是實幹派,做事情的想法非常契合。」王藝璇說:「我們為人處世態度很像,合作非常舒服。」

  兩人正籌劃共同成立公司,更緊密攜手打拼。湘江之畔,高層寫字樓上的辦公室裡,兩人帶著團隊研究著新項目,笑語不斷,氣氛輕鬆暢快。

  「兩岸年輕人抱團發展、共同追夢,是大趨勢。」莊劭祈面對的落地窗外,正是陽光明媚,水闊天空。(記者:陳鍵興、劉歡、許雪毅、趙宇飛、何磊靜、張玉潔、趙博、石龍洪)

相關焦點

  • 龍明彪寄語兩岸青年:不負韶華,無悔青春
    龍明彪寄語兩岸青年:不負韶華,無悔青春 2020年01月18日 15: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1月18日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看望「臺灣青年社團精英走近北京冬奧體驗營」交流團。
  • 逐夢青春 不負韶華——平法青年這樣說
    在「燃燒激情、建功平度」的如虹徵途中,青年幹部要把握青春、珍惜當下,逐夢前行、不負韶華,在追求夢想的舞臺上再創佳績,在幹事創業的大潮中再立新功。聆聽了謝書記的黨課,平度法院青年幹警們深受啟發、備受鼓舞,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學習感悟!
  • 以夢傳夢:優秀臺灣青年蘇州講述大陸追夢之路
    本次在蘇州的宣講是「優秀臺灣青年全國巡迴宣講交流分享會」繼南京之後的第二站。包括王孟筠在內的7位優秀臺灣青年結合自身實際,分享自己在大陸就業、創業的感悟和經驗。廣西第一位臺籍「三八紅旗手」、廣西納入事業編制的臺籍第一人……「80後」的王孟筠創造了臺灣人在廣西的多項第一。小時候看著左鄰右舍的老兵收到大陸親人的來信熱淚盈眶,從大一開始多次到大陸參訪、交流、學習。
  • 致敬青春、不負韶華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致敬青春、不負韶華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今天   「五四」青年節   讓我們向青春致敬
  • 致敬青春 | 不負韶華 奮力追夢
    致敬青春 | 不負韶華 奮力追夢 2020-05-05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恩平華僑中學學子:追夢不負青春,奮鬥不負韶華!
    【聚焦】恩平華僑中學學子:追夢不負青春,奮鬥不負韶華!歸校的腳步終於如期而至非常的開學季別樣的重逢見到數月未見的老師和同學我們再一次坐在同一個課室裡聽著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在新的學期裡華僑中學學子重新揚起了帆勇敢逐夢
  • 勇敢追夢 不負青春
    站在記者面前的這名陽光大男孩,是成都體育學院研一學生,目前正在研讀體育人文社會學新聞與傳播方向,並準備報名參加成都大運會青年記者計劃。恰好昨天是國際大學生節,梁皓文感覺這一天很有意義,「這個節日激勵全世界大學生共同為建設一個和平、民主、進步的世界而努力。大運會就是充分展現各國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時代特徵,為彼此之間構築起增進友誼的橋梁。
  • 2014「兩岸情·青春夢」兩岸青年夏令營在臺灣舉行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臺中消息 7月13日至19日,2014驚豔臺灣兩岸青年夏令營首次在臺灣臺中舉行,來自廣東嶺南師範學院等11所大陸高校師生和臺中教育大學共200餘人參加此次兩岸青年夏令營活動。  活動以「兩岸情·青春夢」為主題,夏令營期間,嶺南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華僑大學、暨南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集美大學、吉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大學、鄭州大學共11所高校的青年將於與臺灣青年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  14日上午,夏令營開營儀式在臺中教育大學舉行。
  • 魏樹旺:不負青春 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 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
    魏樹旺走進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寄語青年不負青春 不負韶華 不負時代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11月25日,市委書記魏樹旺來到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為廣大青年學生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他寄語廣大青年學生,要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市領導鄭欣、汪海波參加活動。活動由遵義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凌主持。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學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 追夢青春 聲動兩岸
    8月5日至9日,由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主辦,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廈門市人民政府支持,福建省學生聯合會、廈門市學生聯合會承辦,廈門信息集團、青瓦孵化器有限公司協辦,主題為「追夢青春,聲動兩岸」的第十四屆兩岸大學校園歌手邀請賽首次移師島外,來到廈門,在充滿創新創業氣息的軟體園三期舉行
  • 不負青春 追夢前行
    上好「最後一堂課」、繪製校園版的「秘密花園」、拍攝創意畢業照……離別之際,畢業生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下大學校園最後的一段青春歲月。寄語贈言既勵志又溫情近段時間,各大高校陸續舉辦畢業典禮。校長們在「最後一堂課」的講話也備受關注。新潮的、幽默的、溫暖的,無論是哪一款的校長寄語都成了畢業生們的「專屬記憶」。
  • 追夢圓夢,不負偉大時代使命
    原標題:追夢圓夢,不負偉大時代使命——軍隊部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投身強軍實踐掠影    火箭軍某飛彈旅發射營長羅寅生——為打勝仗多練幾手    李永飛、奉雷、李振華    雨中亮劍    以奮鬥之我圓夢軍營    嚴珊    五月,青春因肩負使命而煥發絢爛色彩;五月,青春因激情奮鬥而綻放無限光芒。    「廣大青年應該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 詩意青春情暖路長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以夢為馬,以詩詞養浩然之氣,以歌聲抒男兒情懷。為了高鐵安全,你在深夜巡檢線路,一雙大腳走出「月湧大江流」的氣勢;參加詩詞大會,你徜徉詩詞歌賦,一首鴻雁唱出「恰同學少年」的豪情。你以詩詞修身壯膽,以實幹保障安全。你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身在基層,心在遠方。人生有詩,你不畏艱難,人生不會孤單。鐵路有你,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安全。
  •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2020年12月09日 08:39:00來源:新華網 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  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  「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
  • 願青春不負韶華——嶺泉鎮舉辦機關青年「愛嶺泉」演講比賽
    逐夢嶺泉願青春不負韶華11月28日
  • 青年有志 逐夢前行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逐夢之路,你我同行//////////////////////青/年/有/志/逐/夢/前/行//////////////////////「逐夢計劃」是一項以在校全日制大學生進機關感受頗多,深刻的體驗到警察這個職業不是嚴肅而難以接近的一份職業,在工作上他們可以認真負責紀律嚴明,而在活動中也可以放下平時嚴肅刻板的一面,活潑可愛的展示平時我們普通人不常看見的一面。我們生活在瀘縣這片土地上,有著這樣一群對工作認真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們保護著我們,我想我們是幸運的。也十分感謝逐夢計劃這個活動提供這一次社會實踐的機會,如果沒有逐夢計劃我就不可能了解到平安瀘縣,背後一群人的辛苦付出。
  • 「地評線」華聲網評:在追夢的路上,用奮鬥擦亮青春底色
    約請美術工作者描繪各行各業的有為青年,生動展現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風採,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用奮鬥譜寫時代華章。在新時代的青年群體中,各行各業湧現許許多多擔當有為的青年,他們在追夢路上用奮鬥擦亮青春的底色,在奮鬥中增長才幹、實現人生價值、升華理想境界、成就一番事業,以不懈奮鬥的進取精神成就時代榮光,讓激情飛揚的青春在奮鬥中精彩綻放。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也從來都是使命擔當的主力軍。
  • 龍明彪副主任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
    (中國臺灣網 陳文韜 攝)中國臺灣網12月4日廣州訊 4日上午,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並舉行開營儀式。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出席活動並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尊敬的張新副省長,各位嘉賓、青年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 追夢青春 不負韶華 廣州公交分局青年民警側記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在廣州市公安局公共運輸分局有這樣一群趕路人,他們或是以專業為「基」,為打擊犯罪、社會穩定築牢「護城河」;或是以創新為「翼」,為安防檢查、守護萬家提升「驅動力」……他們分布在指揮、打擊、巡防、戰略研究以及智慧強警等不同的崗位上,以「嚴格、精準、高效、服務、創新」為準繩,以「醉斬長鯨倚天劍,笑凌駭浪齊川舟」的志氣,以遠大的理想、熬鷹般的耐力、青春的激情追逐著宏偉的平安公交夢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我們通過反覆挑選,錄取了20位臺灣大學生,安排到途虎養車、新再靈科技這樣的新經濟企業進行暑期實習,是主動回應臺灣學生到大陸創業、就業需求,幫助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香港大中華會主席、黃埔二期抗戰將領胡靖安之女胡葆琳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