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奧迪TT還是我留學的時候,之所以被吸引是它可愛圓潤的身材讓我感覺就像是一顆煮雞蛋在中間劈成了兩半,後來才知道是奧迪TT的第一代。隨著年輕人成為主力市場,對性能的口味也著實挑剔,普通TT已經不再符合他們的味道,因為當初在國內TT還算是女性的專屬座駕,但是奧迪TTS進入中國後人們對這臺車的看法改變了許多。原來它不只是女性日常駕駛的小車,同樣也下得了賽道。
從外觀來看新奧迪TTS與新款TT基本保持一致,但對車身的空氣套件提升了等級,前臉和車尾都增強了空氣動力效果,其保證美觀的前提下提高車輛的整體導流,新款TTS的前中網造型為了追隨當前家族樣式的腳步同樣為六邊造型,其中網兩側傾斜角度的搭配,顯得這臺全新TTS十分有科技感、同時輪廓感格外硬朗。
從大燈到中網樣式全新TTS和老款車型完全不一樣,雖然新老款兩輛車型放在一起的確是雙胞胎,但身為弟弟的全新TTS看上去更有張力,扁平的LED的大燈造型仿佛能看穿一切。
奧迪全新的家族前臉一直都是我喜歡的一個亮點,曾經過於圓潤的前臉總是讓人感覺一絲「娘」氣,然而全新前臉造型硬朗大氣多了些許陽剛的味道,從駕駛這輛TTS行走在大街小巷的時候我漸漸的發現全新TTS吸引的也不再單單只是女性的目光了。
這臺測試車配備的是19英寸5輻「刃」形鋁合金鋼圈搭配了韓泰的高端輪胎萬途仕VentusS1evo2規格為245/35 ZR19 93Y,但其實全新奧迪TTS標配是一套18英寸鋼圈。同時TTS的前制動卡鉗採用四活塞鋁合金材質相比上一代重量更輕。
雖然沒有誇張的空氣套件,但全新TTS的整體面相已經可以說明他不是一輛普通的小跑車,並不是誰都能招惹的善茬,前保險槓兩側碩大的進氣口給車輛水箱起到更好的冷卻作用。可手動升降的隱藏式尾翼給車身隨時隨地提供下壓力,提高車身穩定性。
奧迪TTS的專屬排氣為四出樣式,這也是與普通版TT最為不同得一個亮點,同時為了更貼近日常駕駛排氣的聲浪調校並不是很激進相對比較沉悶好比被人鎖住了喉,對於一臺性能小跑兒來說如果可以搭配可開關式閥門排氣會更人性化一些。
全新TTS的外觀容貌是成功的,其吸引的不再是女性的目光,全新的造型讓TTS看起來更像是奧迪R8,六邊形中網讓它看起來更寬更扁,醒目的TTS車標體現著它本身的價值,同級別的跑車裡全新TTS的顏值絕對不輸給任何車。
來到車輛內部對於取消的中央顯示屏並不是太過意外,因為全新的奧迪TT的上市讓很多人發現,中央顯示屏已經集成到了12.3英寸的儀錶盤液晶顯示屏當中,對於TTS的內飾整體,可以說是簡約而不簡單,如果不是因為方向盤醒目的「TTS」標誌我真的會認為它就是一臺普通的奧迪TT。
奧迪的內飾理念一直給人一種視覺簡單、學習簡單、操作簡單的感覺,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很乾淨利索,完全不會因為內飾按鍵的繁多影響駕駛者的駕駛感受,就好比用慣了蘋果系統你還受得了安卓嗎?
高集成化的空調可旋轉式按鈕替代了之前各種按鈕集中在中控臺的傳統樣式,圓形的出風口葉片好似飛機發動機進氣端葉片,在車內已經體現到了它的速度感。
奧迪TTS的所有功能類的顯示都集成在這個12.3英寸液晶儀錶盤上,通過檔把下方的MMI旋鈕或方向盤按鍵直接控制,多功能運動方向盤做工細膩毫無瑕疵,不管在車內外的任何細節處理的都是妥妥噹噹,德國造車的嚴謹度不愧是強悍的。
對於TTS的內飾我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它看起來就是那麼乾淨利索不邋遢,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了,你拿它跟別的車比豪華性舒適性,那這臺車真的不適合你,相信選擇TTS的車主都是對奧迪品牌和奧迪做工的鐘愛,當然話說回來這臺全新的TTS也不是什麼「軟柿子」。
全新奧迪TTS不光有著短小精幹的身材和兇氣的前臉,同時它還配備了一臺2.0T高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其最大功率最大功率210千瓦/5300-6200轉,最大扭矩380牛·米/1800-5200轉。
與這臺高功率發動機搭配的是一臺溼式6速雙離合變速箱,同時TTS有五種駕駛模式可供選擇分別是經濟、舒適、自動、動態、個性化。
奧迪的彈射不需要任何設置,直接關閉ESP切換到S檔,瞬間轉速就有明顯的提升,發動機聲音也變得亢奮起來,左腳剎車右腳油門同時踩到底,當轉速打到4000的時候瞬間鬆開剎車,然後你會被全力的推出去,自動換擋的回火聲從車尾傳進耳朵,身體被強有力的按壓在座椅上,最後我們測試0-100公裡/小時加速結果為5.12秒,同樣制動測試100-0公裡/小時最好成績為36.52米。
在繞樁環節當中,車子的指向性非常不錯,抓地能力也非常強,這功勞不光來源於輪胎更是有功於這套quattro四驅系統和ESP車身穩定系統。在60公裡/小時的速度繞樁無壓力,非常輕描淡寫的就通過了測試。
在噪音測試上我認為其隔音效果已經非常不錯,本以為這麼暴躁的小機器會讓開著它的人感覺會燥,但是這個噪音測試結果上來看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而且在駕駛這臺TTS的時候車內真的算是比較安靜。
開慣了普通家用車,再來試試這臺TTS真的需要好好適應一下,剛學會開車的時候父親就跟我說:「在你開別人車的時候,你要先輕輕試試它的剎車和油門力度,每臺車感覺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年同款的車型」。沒錯,就算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雙胞胎他們的性格也不會是一樣的。
因為在喧鬧交通擁堵的城市幹線上TTS的速度一直上不來,但是在併線超車方面卻十分乾脆,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隨著發動機的一聲呼嘯非常容易就可以和其他車輛拉開距離,油門和剎車調校的還是有些靈敏。
這臺車日常駕駛舒適感還是很到位的,開久了也不會太累,相比四五十萬的「鋼炮」系列不管是它的避震還是座椅舒適度都非常不錯,當然了TTS的這套MRC電磁懸架確實是個好東西,不同模式下你所感受的懸架支撐度也不一樣,還有如果你曾經駕駛的家用轎車時間居多,那這輛TTS會非常折磨你的腰。
●總結
其實單從外觀真的不是很能分辨它與TT到底有多麼的不同,也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第一眼叫它TT,但不管怎麼說TTS的內在性能可不是TT能攀得上的。這臺性能小跑車說白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有顏值同樣也有本事。但其70萬左右的價格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的,這也把TTS推向了有錢人的玩具箱裡,總而言之TT系列已經在中國走到了TTS那TTRS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