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吉林大學生用紙殼針筒自製 「康復機器人」
中新網吉林4月24日電 (記者 蒼雁)用一年時間,以紙殼、針筒為材料,自製「康復服」和「康復機器人」,吉林市幾名大學生自製的康復器械近來受到患者的好評。
20歲的薛德宇系吉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治療學專業大二學生。24日,薛德宇和他的同學們向記者展示了兩件獨特的「康復器械」。
「康復服」是用紙殼和針筒製作的,被繪製成中國古代漢服的樣式。 蒼雁 攝
其中「康復服」是用紙殼和針筒製作的,被繪製成中國古代漢服的樣式。衣服是中國古代男裝,腰帶中間繫著一個太極圖的裝飾,並佩戴寶劍,看著像一位古代俠客。面具的造型是一個動漫形象的狐狸,而且背後還掛著一對天使翅膀。
薛德宇說,這款「康復服」是為了吸引患者注意力,特別是年齡小的患者。「患者可以用手掌或手指推動針筒,達到康復運動的效果。比如腦出血、偏癱的患者,可以通過鍛鍊恢復手掌或手指的靈活性。」薛德宇介紹,該設計源於針筒液壓原理。
「康復服」是用紙殼和針筒製作的,被繪製成中國古代漢服的樣式。 蒼雁 攝
另外一件「康復機器人」與「康復服」原理一樣,同樣按照動漫形象製作的,紅色的機器人高60釐米,寬80釐米,有兩隻手臂,手部是「夾子」可以夾小物品。「康復機器人可以增加康復師和患者的互動性。患者自己操控針筒,隨著針筒抽動,機器人上下左右挪動手臂,並嘗試夾起小型物品。」薛德宇說,在患者推動針筒時,對手部有抗阻訓練,可以鍛鍊患者手部力量和靈活性、穩定性。
兩件「康復器械」的製作用了近一年時間。「學校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單獨開辦了相關課程,由指導老師對創新、創業的思維和方法進行指導,並留下作業,讓大學生完成。」薛德宇說,他和另5名大學生組成團隊,開始製作獨特的康復器械。「我們選用的製作材料就是身邊的物品,比如紙殼、針筒,這樣既新奇環保,又節省費用。」
患者通過操控「康復機器人」夾起小物件,進而鍛鍊手部力量和靈活性、穩定性。 蒼雁 攝
「在製作過程中,比如機器人手臂打孔的位置不太好掌握,有的地方會因為材質軟而斷開。」薛德宇和同學們屢次嘗試,經過反覆改良,終於完成兩件康復器械。
目前,在任課老師的支持下,康復器械已投入臨床,讓患者進行使用。「患者使用後,反響非常好,覺得增加了康復訓練的趣味性。」對於未來,薛德宇表示,將批量製作放置醫院內並申請相關專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