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位參加中考的同學內心都懷有這樣的期待——我是多麼期望在中考現場能夠「超常發揮」呀!心理學研究表明,有時候適度做點美夢,反而會有助於激發出積極樂觀的情緒,這是因為夢想通常伴隨著希望!
許多家長和同學都問我們,超常發揮的學生有什麼特點?我們怎麼做也能超常發揮呀?根據這些年我們對往屆初三畢業生的考後跟蹤和調查採訪發現,那些在中考中最終取得超常發揮的同學(我們常稱他們為「小黑馬」)在考試之前,其自身往往並未覺察到自己與以往有何明顯不同。即便老師各種啟發和引導,他們往往會說『我真的覺得沒什麼,就是把該複習的都複習,該做的練習的都做好,按老師要求的盡力去做就好……』
猜想不少家長讀到這裡的時候,是不是感到『我感覺我家孩子也能夠做到這個標準啊』!其實,我們不少老師聽到這些孩子這麼講述的時候,也感到不可思議。或許是當局者迷,或許是因為他們沒有刻意關乎這個問題……總之,他們講述的滿足不了大家期望想聽到的。
事實上,每次中考結束,我們圍繞這類學生進行『個體學習行為與結果研究分析』的時候,總會從平常他們學習過程中找出以下這些重要的端倪,而這些現象往往預兆他們極有可能成為一匹「黑馬」!
我們歸納出以下三點,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情況對比自查,或許你也可以成為今年的「小黑馬」哦。
1、 他們看上去很「專」(聽課入神、勤思善練)
(1)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複習歸納要點的時候,他們十分專注並且能明顯感受到「大腦在思考,和老師同頻」。
(2)做練習時,他們刷題表現的很有章法,量不大,做題時很投入、安靜練習,能長時間保持專注不分神,好像在「研究每類題型」。把每道題都能做透、做熟,直到優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節奏(保證做對的前提下,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完)。
(3)做總結時,他們習慣經常反思和吸收他人的優點和經驗,並且總結和歸納的比較到位、對自我優劣勢評價客觀公正。
我在想,雖然以上三點未見得能全面覆蓋他所有的與眾不同之處,但也已經足夠讓我們認識到正是這份 「專注」讓他們收穫了比別人更高質量的複習結果。
2、他們看上去很「準」(縮小範圍、精準突破)
不同於許多同學中考衝刺階段每日異乎尋常的忙忙碌碌,他們看上去常常是從容不迫,張弛有序。尤其是一模、二模後老師布置大量的模擬試卷要完成,但仔細觀察他們發現,他們拿到試卷後總善於「首先對題目做好分類,然後安排好優先順序,有選擇、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去練習、歸納和總結。以至於常常發現許多題目都是空著,問他為何『空著』的緣由——沒有時間了」!
回頭再看,這難道不是很聰明的做法嗎?知道有限的時間下要取得最大的受益,那就應該選擇自己最應該練習的內容、優先分配時間給這些精選的內容,這不正是在踐行「縮小範圍、針對練習、精準突破」的正確方針嗎?難怪花費同樣的時間,他們取得的進步比一般人要大許多。
3、他們看上去很「穩」(步步為營、擴充實力)
以前我的文章裡致敬15歲,擁抱最美的青春——獻給中考學子曾說過,對於一個15歲的孩子來說,中考是他人生頭一次真正意義上認識到什麼叫別無依靠,必須由他自己勇敢地扛起這份責任,無人可以替代!
隨著中考日漸臨近,不少同學的緊張感和焦慮感都寫在了臉上。每天高強度的複習、大量的練習,即便是高分段的學生,也常常發現他們的眼神裡都流露出難以掩飾的疲憊和倦意!過度疲憊將會對穩定發揮造成極大隱患。
而那些取得超常發揮的幸運兒看上去卻很「穩」。說他們穩是因為,老師觀察發現他們的整個人狀態表現得比較淡定、整個人的精氣神兒明顯比較足,看上去沒有那麼累。日常做題、和老師、同學交流互動的時候,反應的敏捷性等等都顯示他的狀態真是了得。
他們的這種輕鬆是建立在過去兩、三個月以來採取了正確的策略、步驟和方法的基礎之上。每攻克一類難題就好比放下了一塊石頭,所以越來越感到輕鬆。他們採取了「步步為營、擴充實力」的策略,並堅持貫徹落實到每科照此方案執行。打個形象的比方:好比吃肉啃骨頭,能吃的肉都吃到了,把最難啃的骨頭放在了最後,即便到最後時間不夠了,但也基本上吃飽了,自然也能心滿意足,心態肯定也輕鬆許多。積極的情緒和優良的心態極容易激發並釋放一個人最大的潛能,超常發揮的態勢已經露出端倪。
寫到這裡,基本把這類『小黑馬』學生(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明顯覺察到)之所以能最終取得超常發揮的「秘密」發掘完畢。
我常常感慨,難道這些所謂的「(小黑馬的)秘密」對那些普通的同學那麼遙不可及嗎?我敢肯定,當你讀完以上內容的時候,你的回答一定是「這有何難?」。
世上的人,不乏聰明之輩。事實上,眾人在對一件事物的認識不足是很容易通過閱讀或交流獲得一致看齊的,但難在個體日後的『踐行和日復一日的堅持』,我想後面這兩點是造成同學們最終走向不同類型學校的關鍵原因吧!
文章來源| 帝都中考
喜歡就請「關注」我們,每一位讀者的鼓勵都會讓我們更加奮進。
教育是值得我們一生追求和研究的永恆話題。我們以中考的視角,全面審視我們每個人15歲前後生活與成長的道路和軌跡、各種教育方式和方法,並試圖探索出那些能促使每個人從教育中受益的規律。教育讓我們每個人掌握獲得幸福人生的能力,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在閱讀我們文章的過程中,如觸碰到您感興趣或想有更多了解的話題,期待您私信或評論區留言給我們,我們一起互動、分享、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