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共築網絡安全鋼鐵防線。
什麼是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系統的硬體、軟體、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洩露,系統連續可靠地運行,網絡服務不中斷。在資訊時代,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領域的安全有著密切聯繫。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如何理解當前我國網絡安全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網絡空間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關鍵因素,被普遍認為是繼陸、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間,具有普遍性、跨國性、脆弱性、戰略性等特徵。相比傳統安全而言,網絡安全問題更加綜合,更加複雜,更加抽象。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工作,《網絡安全法》制定實施,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安全屏障進一步鞏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當今世界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重大網絡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具有很強破壞性和殺傷力。我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不斷加劇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防護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築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福祉提供安全保障。
危害網絡安全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網絡入侵、網絡攻擊等非法活動危害網絡安全。比如,2014年5月12日,黑客組織利用NSA洩露的「永恆之藍」工具發起蠕蟲病毒攻擊,我國超過30萬臺機器中招,至少有28388個機構被感染。2019年委內瑞拉兩次大規模停電,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主要原因就是電力系統遭到網絡攻擊。
非法獲取、洩露甚至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時有發生。比如,2015年12月,全球連鎖酒店凱悅集團支付系統被惡意軟體入侵,大量用戶數據外洩;2018年3月,某社交平臺有超過5000萬用戶個人資料疑遭洩露。
網絡謠言、網絡色情、電信網絡詐騙等亂象亟待整治。2019年,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0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3萬人,同比分別上升52.7%、123.3%。
新時代如何維護國家網絡安全?
要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慧、物聯網、下一代通信網絡等新技術新應用,又利用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積極引導。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並重,立足開放環境維護網絡安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共三門峽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