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獲獎名單公布,來自浙江的雷琦榜上有名,成功拿到這個號稱「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並將於2021年10月份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
01 「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
羅德獎學金,是全球學霸食物鏈的最頂端、被大家稱作「全球最難申請的獎學金」,每年全球的發放率僅為0.7%,相當於中國高考錄取率的1/107,相當於哈佛大學錄取率的1/8。
申請者一旦被組委會選中,就會受邀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每年還能獲得70000英鎊的津貼,相當於60多萬的人民幣,足夠涵蓋上學期間的學院費、食宿、醫療保險等所有費用。
除了高額的獎金,羅德獲得者還有資格參加在牛津內部的「羅德公館」休閒交流,這個羅德公館不僅逼格甚高 ,而且到這裡交流的都是全球各個領域的尖端人士。
「羅德學者」遍布政治、經濟、醫學、法律、高校等多個領域。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澳大利亞前副總理霍克、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麥可·斯賓塞等都是羅德學者的獲得者。
2015年,羅德獎學金第一次面向中國大陸開放申請資格,浙江大學張淳映、復旦大學鞏辰卓、北京大學張婉愉、清華大學任娜瑛四人首批獲得羅德獎學金。
02 為什麼是雷琦?
羅德獎學金的申請是非常困難的。
2017年度羅德學者毛曉曾經介紹,羅德獎學金的要求相對於牛津大學的學位項目而言,是更高的。專業前5%、託福110以上、相關學術經歷等都是硬性條件。這些硬性條件本身對於本科生而言就已經夠高了,同時還需要具備其他條件:要具備「將自身才能極致發揮的精力」、「追求真理,富有勇氣,忠於職責,同情並保護弱者,善良、無私,具有合作精神」、「品質高尚,且具有領導才能,關心同胞的福祉」等。
儘管嚴苛,雷琦的成績和履歷卻是配得上這樣的要求的,尤其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
雷琦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經濟學方向。論成績,她的專業排名是第一,論實踐,她的表現也是非常優秀的。今年疫情期間,她加入了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的疫情融資活動,幫助受到疫情打擊的貧困地區經濟復甦,也曾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實習,致力於推動亞洲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在本科階段,她長期深入社區做普法援助,將課堂所學用在了利他的工作中。
羅德獎學金的箴言是:「fight for the world's fight。」
優秀的學子很多,但是要明白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出什麼,並竭盡全力把自己所學用幫助別人,這大概是雷琦之所以受到羅德獎學金青睞的重要原因吧。
3、高考滿分作為——輕嗅文骨的芬芳
雷琦第一次被媒體廣泛關注,是她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輕嗅文骨的芬芳》。
這篇作文直到今天仍被眾多高考學子奉為神作,能夠在考場上如此短時間內引經據典,行文好似流水,字句間好似蓮花盛開,如若沒有深厚的文史功底,不可能寫出來這樣的驚鴻大作。
傅庚生先生在《中國文字欣賞舉隅》中拋問:「後生學者,文與心道契否?」有人筆底波瀾萬丈,心中槁木死灰;有人拊掌大樂,文飾不堪,徇名逐利;有人天生潔癖,抱璞守真,留戀理想國;有人拍案而起,剖心燭照,敢放一把野火,澤被寰宇,筆談間氣吐霓虹!
文章一開頭便恢弘大氣,對仗工整卻鋒芒畢露,連續四個排比句,逼真呈現後生學者的眾生百態,令人拍案叫絕。
雷琦從小就喜歡閱讀,涉獵大量的文學作品,有著深厚的人文積澱。但她並非簡單的「小鎮做題家」,雖然閱讀量大,但因為雷琦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女生,她的文章通常含蓄而大氣,並非考場作文需要的簡單直接的文風。在高考前一個月,她甚至還因為作文成績不理想,向語文老師哭訴:「為什麼我的作文才得這點分?」
慶幸的是,在老師的點撥下,聰明的她很快掌握了高考作文的技巧,一舉拿到滿分的好成績,當年語文成績140分,順利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這也再次證明:原來一切的幸運,都已經暗中標明價碼,沒有長期的積累,哪有考場上的爆發?
結語
英國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曾說:「牛津大學所體現出來的大學精神,首先是對卓越有絕對的追求,無論是在教學還是科研上,都永遠不會安於現狀,持續地追求做得更好。」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成績的優異,而更大格局地讓孩子心懷世界、心懷理想,從內在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們自發地產生驅動力努力學習,懂得自己將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從而努力實現這個理想。#動態獎學金激勵計劃#
我是人魚媽媽,每天分享家庭教育知識,陪伴父母成長。喜歡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