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期綜藝《王牌對王牌》中,「帶貨女王」薇婭談到自己的工作時滿臉容光,她說在某一年「雙十一」的時候她連續三天只睡了一個半小時,但是她都不覺得累,她特別熱愛自己的工作,她覺得工作可以給她帶來巨大的價值感。
談到工作,薇婭滿滿的自信,似乎在工作上戰無不勝,但是談到女兒的時候,薇婭的語氣弱了,神情也黯淡了,女兒曾經跟她抱怨,說媽媽從來不陪自己,別的同學放學回家都有媽媽接,而自己從來就沒有。
不知道若干年後,薇婭會不會因為自己的選擇後悔,會不會因為錯過女兒的童年而懊悔不已。畢竟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沒有了,母女之間的親密感,信任感可能也沒有機會再建立了。
01真正愛孩子,就主動陪伴孩子
杜通老師說過,深圳很多學生在長達五年或者十年的時間裡父母都是完全缺失的,等孩子高中以後,出現了各種問題,父母基本實現了財富自由才想起來需要教育孩子,但是已經晚了。
朋友說,他的一個學生學了一年多,花了四十多萬,託福得了41分,父親氣急敗壞地說,真是一萬一分啊。但是殊不知,沒有父母的長期陪伴,用心傾聽,愛的呵護,沒有自律和長期的學習習慣培養,失去的時間,失去的機會,再多的錢也沒有辦法挽回。
李嘉誠說,「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沒有辦法彌補教育上失敗的遺憾。」誠然物質基礎很重要,但是為了物質基礎就放棄陪伴和關注,只能是得不償失。多少孩子擁有的零花錢能夠買到一切,卻仍然不快樂,他們只期望父母能夠多陪伴多關注自己。
前一段時間,一個叫恩雅的小女孩不斷地刷屏。父母四月份復工,她跟著媽媽來到熟食店,在案板下面認真的上著網課,寫著作業。
「案板上的生活,案板下的希望」感動了很多人。媽媽說,孩子生在我們家真是委屈孩子了,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但是從恩雅滿意知足的笑臉上能夠看出她是多麼幸福。有這麼愛她的媽媽,有媽媽的陪伴和關心,她不會因為物質的貧乏而覺得有任何委屈。
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著「愛孩子」,卻不捨得放棄自己的一點點兒時間,不捨得犧牲自己的工作,這樣的「愛」只是自己的幻想吧,就像一個人說自己喜歡跑步,但是從來沒有行動過。
02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即使不工作的時候,很多家人陪孩子也是心不在焉,自己刷著手機,看著電視,孩子興衝衝地跑來分享自己認為天大的消息時,父母也總是眼睛盯著手機,漫不經心地應答一句。這樣的陪伴並不是高質量的陪伴,也沒有做到用心傾聽,和對孩子的尊重,只是物理空間上在一起,這樣雖然是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還是覺得很孤獨。
年前去英國的時候,在波蘭轉機。波蘭機場有一個遊樂園,離登機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在徵得了我們的同意以後,可可在遊樂園裡開始玩,我就在旁邊座位上看著她玩。旁邊剛好也有一對夫妻,他們兩歲多的孩子也在遊樂園玩。孩子在充氣氣球上玩,夫妻兩人刷手機刷的不亦樂乎,小男孩玩的很開心,探出頭來招呼媽媽,「媽媽,看看我,看看我......」他媽媽的眼睛並沒有離開手機屏幕,說一句,「看著呢,看著呢......」小男孩「哇」的一聲就哭了,他媽媽不再看手機,上前開始哄男孩,「我這不是看著你呢嗎?你怎麼無理取鬧呢?」
其實,孩子雖然小,但是媽媽有沒有關注自己,有沒有眼神的交流,有沒有發自內心的鼓勵,孩子都知道。
英國跟我九年前離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變化,一切還是老樣子,倫敦以外的城市都還是現金支付,一切都沒有什麼新奇的。只有一件事情是我之前沒有注意過的(因為我之前上學的時候還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
周六我們在學校附近的草地遊樂場玩,遊樂場有幾個爸爸帶著孩子也在玩,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爸爸們一直在全身心的陪伴著孩子們玩耍,和孩子們聊天,推鞦韆,玩搖擺車,沒有一個人掏出手機,我甚至懷疑他們都沒有帶手機。
跟孩子玩其實沒有什麼意思,因為小孩喜歡的東西總是很簡單又很重複,所以在國內我見過大多數的家人都是讓孩子們自己玩,他們找地方刷手機,所以在英國遊樂場的見聞讓我很驚訝。
在飯店吃飯的時候,無論是等餐還是吃飯,父母們也都很認真的跟孩子們說話,或者聽孩子們說話,沒有人擺弄手機,孩子們能從這些小事情中感到平等,尊重和關注。
我回來跟大家分享這些見聞的時候,很多人不以為然地說,「英國網特別慢,特別差,所以他們不玩手機,國內網多快啊。」這也算是原因吧,但是我還是覺得在陪伴,關注和尊重孩子方面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03用心陪伴,發現亮點
今年因為疫情,孩子們的寒假一直延續到暑假,史無前例的長。在二、三、四月份裡面,我跟女兒每天24小時在一起,但是也只是物理空間的在一起,我總是忙自己的事情,上課、批作業、聽外刊、讀書、寫文章......我太喜歡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女兒來找我玩的時候我總是把她推開,繼續目不轉睛的看著電腦。
我看到別的孩子開始學幼小銜接的課程,也給女兒買了幼小銜接的書,每天規定女兒學習,結果鬧了很大的矛盾,使得女兒還沒有上小學,就開始討厭學習,她後來不能聽任何人談到「小學」,「學習」,「作業」這幾個字,一聽到就情緒激動,捂著耳朵跑開。我又焦慮又生氣,心裡想到了小學跟不上可怎麼辦,我也變成了一個為了孩子學習急得焦頭爛額的老母親。
六月份我暫停了工作,開始了對女兒真正的陪伴。我們一起讀繪本,一起聽故事,一起畫畫,一起塗色。我開始慢慢了解女兒,她的想像力特別豐富,詞彙量也特別豐富,對於色彩、構圖都有自己的主意。
她不喜歡按照書上一頁頁的做數學題,但是她願意算帳,算去超市裡買多少花多少錢,我才意識到這才是數學真正的意義。還沒有上小學的小朋友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要一頁一頁的做題,這些數學題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意義。
我跟女兒一起聽故事,才知道她把小學階段要求讀的很多課外書籍都聽完了,而且每個都聽了十幾遍,甚至基本都能記住了。
我經常和女兒討論書中的故事情節,才發現原來她懂得那麼多,對於每一個故事細節都有自己的見解,表達也很流暢。她自己聽故事的時候遇到不懂的詞會來問我,「媽媽,說時遲那時快是什麼意思?古董是什麼意思?全職媽媽是什麼意思......」我都給她一一解答,有的如果我答不上來,我就說我們一起查一查,看看「百度小百科」。
有一次和女兒一起塗色,她設計主題,我負責塗色,我雖然進行著重複的工作,但是內心很平靜。原來用心陪伴能夠發現自己孩子有這麼多值得欣賞的優點,我不再為她未來發愁擔憂了,她就按照自己的軌跡走,一定會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我不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會千以內的加減法,彈幾級的鋼琴,認識五百個字......因為我的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特點。
尹建莉老師說,教育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過程,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給到的教育關注和愛,等孩子大了肯定要還的。在孩子小的時候用心陪伴,給足關注,愛和尊重,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愛而愛自己,愛自己就會自律,成為自己所尊重的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