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新聞,一歲女寶睡醒後在床上玩耍時突發意外,卡在了床護欄和床鋪縫隙之間!幸虧家長發現及時,緊急送往醫院,才避免了一場悲劇。
我們購買床護欄是為了保護寶寶不掉下床,卻沒想到,寶寶會因為卡在那裡比掉下來更危險。
而在2019年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抽查45批2~5歲兒童適用床護欄,顯示合格率幾乎為零。
這些新聞看得鈞媽倒吸一口氣,鈞媽相信很多人都是衝著安全去買了床護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床護欄的危險性,
了解床護欄顯得尤為重要。
床護欄可能導致的危險
童床護欄就是在成人床側面建起的圍護欄,防止兒童摔下床,有保護兒童的作用。
不同型號的床對應不同尺寸的床護欄,有1.2米、1.5米、1.8米等。主要安裝方式有1面裝、2面裝、3面甚至4面裝等。
常見種類有下折式床護欄、固定式床護欄、伸縮式床護欄等。
下折式床護欄
固定式床護欄
伸縮式床護欄
這些護欄到底有哪些危險呢?
01
導致寶寶窒息風險:
如果兒童床護欄產品上沒有標註推薦床墊的尺寸,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忽視這些使用細節,護欄組合安裝後與床墊之間形成的縫隙,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兒童窒息甚至死亡的傷害。
寶寶在活動或睡眠時,滾入這種間隙中,由於他們缺乏活動技巧和力量,無法扭頭或支撐起身體擺脫,就會導致窒息,甚至死亡。
監測信息顯示,國內外都發生過護欄與床墊周圍的空隙使兒童陷入,造成嬰兒不幸死亡的相關案例。
同樣,如果家長為了防止寶寶卡住手腳、撞傷、跌落和保暖,在嬰兒床上為寶寶安裝厚厚的蓬鬆的填充了棉花的防護墊, 這種做法不可取。
如果寶寶在睡眠過程中換成趴臥睡姿,很容易會被防護墊堵住臉部,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寶寶窒息模擬
02
寶寶被夾傷風險:
如果兒童在床上玩耍過程中,將手指、四肢、頭、頸和軀體等部位伸進相臨護欄之間孔、開口和間隙當中,有可能造成夾傷。
如果寶寶會扶著護欄站起來或走路後,一旦腳踩空在護欄與床墊之間,還容易造成關節扭傷或骨折。
寶寶被夾模擬
03
寶寶跌落的風險:
如果兒童床護欄高度不夠,兒童在床上玩耍攀爬過程中,有可能翻出護欄;
如果護欄產品的欄杆、圍布等強度不夠,護欄就容易產生形變甚至斷(破)裂,極端情況下,有可能使兒童從床上跌落地面而受到傷害。
2015 美國兒科學會(AAP)公開聲明:不應在嬰兒床上使用防護墊,並建議在全美範圍內叫停這種產品。
美國床欄標準強調,2歲以下的兒童禁止使用。英國床欄標準則強調,18個月以下兒童禁止使用。
而且,目前國內對於此類產品沒有統一的安全標準,導致不少商家有空可鑽,產品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質量測試,就流入市場銷售。
這個新聞中8個月女嬰頭被床護欄縫隙卡住窒息身亡。
家長認為是產品有問題,而商家卻表示:要麼是沒把護欄安裝好,要麼是家長看管不嚴。
這種情況,我們還能輕易相信床護欄嗎?
但是很多家庭是只有一個人帶孩子的,不可能一天到晚都把孩子抱在手上或者一直看著,因為總是有事情要做的,那麼一定需要床護欄的話,我們該怎麼選購呢?
正確挑選床護欄
一
選購
1. 儘量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護欄,查看產品信息是否齊全,包括生產廠家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產品的名稱、型號、安全警示標識及使用說明書等。不要購買三無產品。
2. 購買時應向經營者索取發票或其他購物憑證,作為日後維權的重要憑證。
二
使用
1.使用前一定要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尤其是其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2.要認真檢查護欄是否穩定牢固安全可靠,在兒童可觸及區域內不應有夾傷手指、四肢、頭、頸和軀體的孔、開口和間隙, 兩片護欄之間的縫隙最好有防夾傷設計。
3.不要使用和床墊尺寸型號不相匹配的護欄產品,避免床墊和護欄之間的縫隙對兒童造成傷害。
4.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小孩,避免小孩在護欄內獨自休息或玩耍,教育小孩不要攀爬護欄,避免受到傷害。
5.如果您家中正在使用兒童床護欄,一定要注意觀察護欄安全狀況,留意廠家的召回通知,聯繫廠家提供防夾傷的配件及安全技術服務。
若您家中兒童床護欄存在安全風險或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傷害事件,可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提供有關產品傷害信息或缺陷線索。
鈞媽總結
如果是白天的話,鈞媽還是建議不要把寶寶放在床上了,在地方鋪一張爬行墊,然後圍一圈圍欄,將寶寶圈在裡面,放幾個他喜歡的玩具。
這樣寶寶翻出來了也比從床上翻出來的高度要低一些。
而在床邊呢,我們也可以鋪一些較厚的海綿墊、毛毯等物品。
總之,在照顧寶寶的事情上,我們不可大意哦。
大家還有想了解的,可以在下方留言與鈞媽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