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山湖回到句容市區,已經是午後一點了。這個時候,天空終於沉下臉來,灑下滴滴點點的雨,我的肚子也開始叫起來。我胡亂地找了一家餐館,炒了一個小菜,要了一瓶啤酒,開始小酌。溫柔的雨突然變得狂躁起來,傾盆而下。我坐在玻璃窗後,一邊喝酒,一邊看著窗外迷濛的世界。等我喝完酒,雨卻停了,好像是專門配合我的行程。
我越過一條街道,來到一個湖邊。湖畔剛剛被雨水衝刷過,不留一點菸塵,地面殘留著雨水,人走在上面噗噗地響。燥熱的天氣在這場雨後也涼爽了許多。岸邊的涼亭下坐著兩個男女,安靜地望著湖面。可能他們是暴雨阻留在這裡的,或就是來這裡小坐,消受這久違的涼風。
湖東是一條環湖的遊步道,鋪著地磚,湖邊有石砌的防護欄。青蔥的水草緊靠防護欄,在微風中簌簌地搖擺。觀景亭邊高大的銀薇樹開出一樹白花,潔白的花瓣圍繞著鵝黃色的花絲和火紅色的花葯,如彩色的雲錦。雨水被它們的美陶醉了,捨不得離開,在花瓣上凝成了無數水滴。風起時花兒輕舞,雨滴不得不和它們告別,一聲嘆息,摔在地上,從此兩相思。
湖的北面有一個小的三潭映月,三座石塔立於水中,仿西湖的三潭映月而建。三潭映月的北面有一座大聖塔,塔身總共9層,高大雄偉,是句容市的標誌性建築。歷史上句容確實有一個大聖塔,可在上世紀被毀,這座塔是近些年新建的。它可以免費進去觀看,但我去的那天電梯是關閉的,每層塔四面的門也是鎖著的。
大聖塔的西面有一堵圍牆,圍牆那邊是一座道觀。據說,那裡是東晉道士葛洪煉丹的地方。相傳,葛洪是東晉時句容市有名的道士,每天在湖邊的道觀裡煉丹,最後修煉成仙了,後人稱他為葛仙,把他煉丹的地方叫葛仙觀。這裡的湖本來叫郭西塘,顧名思義就是城西的池塘。大概覺得這個名字太土了,句容市把它改為華陽公園。再後來可能覺得還不夠有故事,又把它改為葛仙湖。
大聖塔和葛仙觀之間有一塊寬闊的草坪,草坪裡有幾棵棗樹。盛夏時節,青綠的棗子爬滿了樹,兩個年輕的媽媽領著兩個小孩子在晃樹打棗子。棗子掉落到地上,帶著雨露,水靈靈的。我走過去,撿了幾顆來吃。棗子很大,但是還不甜。我的家鄉有一句谷語,「七月七,棗抹蜜」,意思是棗子過了七夕後才甜。現在離七夕還差五天,棗子在口感上真的差了很多火候。
離開了棗子樹,我來到東北的廣場上,那裡很乾淨,也很安靜。站在廣場上看葛仙湖,一汪平靜的湖水,湖畔的亭臺樓閣在湖水裡投下一道清影,微風起時,清影緩緩飄蕩,消逝在柔波裡。偶爾有一兩個人從湖邊晃過,很快又消失在我的視線裡。
葛仙湖是一個城中湖,地處鬧市,四周都是交通要道,對面就是句容市石獅中學。以它的地理位置,不應該成為安靜之所。可能到了晚上或者雙休,這裡會是另一副樣子,成為句容市最熱鬧的休閒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