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有很多媽媽躍躍欲試,想把孩子頭髮剃掉,其原因是:自家寶寶的頭髮又稀又黃,剛出生的時候就是個光頭,聽說剃掉幾次,就能長出厚、密的頭髮,而且孩子小,不懂美,剃掉也影響不大。
但是
剃掉真的就能讓頭髮變好嗎?
儘管家裡人安慰道:貴人不頂重發!但每個媽媽都希望寶寶有一頭濃密烏黑的頭髮,應對寶寶頭髮稀少問題,有些父母會選擇給孩子剃光頭,可也沒什麼效果,究竟是哪裡出了狀況呢?
頭髮稀少的原因有哪些?
0
1
遺傳因素
有的人天生頭髮多,有的人天生頭髮少,孩子的頭髮也跟遺傳有很大的關係。
來說新生兒的頭髮都不多,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會慢慢變化,變得又黑又粗。
頭髮的遺傳傾嚮往往比較明顯,通常表現在數量、曲直、色澤上。如果爸爸媽媽頭髮多而密,孩子可能也會如此。相反,如果父母的頭髮本身就稀疏,寶寶自然也不會多。
0
2
營養缺乏
頭髮的健康生長,需要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因為小孩子的飲食可能比較單一,只能吃某些特定的食物,稍微年長的一些小孩子,還會存在挑食等現象。
因此從小就應該特別重視小孩子的飲食健康,教育小寶寶不能挑食,飲食要均衡。如果出現嚴重缺鐵缺鋅的現象,就需要從相關的營養品進行適當的補充,這不僅僅是頭髮的問題,小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0
3
疾病影響
有些寶寶頭髮稀少與疾病有關。疾病可導致頭發生長緩慢,如佝僂病、某些稀有元素的缺乏和過剩、有遺傳代謝疾病等的患兒都會表現為頭髮稀疏、發黃等問題。
如果寶寶1歲左右頭髮仍無明顯改善,可去醫院檢查,看寶寶是否患上某些疾病或者營養缺乏,並根據醫囑注意調節飲食結構和加強身體鍛鍊。
0
4
任意清潔
寶寶的頭髮同樣需要認真清潔,但有的家長卻因為害怕把孩子的頭髮洗掉,而選擇隨意了事。
實際上,長期不洗頭髮,會使得孩子受到油脂和汗液的刺激,造成感染,影響新頭髮的生長。
除此之外,用生薑擦頭皮,或者多次剃頭等偏方來刺激頭發生長,都不適宜幼兒,一方面刺激性大容易造成皮膚感染,另一方面也會干擾孩子的頭發生長。
頭髮稀、黃這樣做
1、保證寶寶足夠的營養
增加含鐵、鋅、鈣的食物。頭髮的生長需要適量的硫胺基酸,而硫胺基酸非人體能夠合成,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2、頭部清潔
0-6個月,頭皮乳痂,用橄欖油或嬰兒油輕塗,5分鐘後清洗。6個月後,2-3天清洗頭髮。1-3歲,每周洗頭髮3次。保持頭皮清潔,刺激頭發生長。
3、睡眠
新生兒每天20小時;1—3個月睡眠16—18個小時;4—6個月睡眠15—16個小時睡眠;7—9個月睡眠14—15個小時;10個月睡眠10—13個小時。
4、曬太陽
紫外線是天然的殺菌劑,促進頭皮血液循環。但避免頭皮曬傷。
5、必要時候就醫檢查
佝僂病、缺乏微量元素也能導致寶寶頭髮稀少。建議醫院做微量元素和其他相關檢查。調節飲食結構、鼓勵寶寶多運動。
圖片來源:
網絡、攝圖網(圖片與文字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