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及杏花嶺,那在太原是小有名氣的街巷,對於體育愛好者來說,那是建國以來,太原最大的體育活動中心,也是他們心目中的明珠。但是,如今的杏花嶺,既無杏樹、杏花,更無坡嶺之勢
杏花嶺街,西起五一路,東折北至府東街,長525米,寬10米。杏花嶺原本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花園林苑的名稱,本來是誕生於五六百年之前的明晉王府花園之一。因地勢較高,多植杏樹,故清代取名為杏花嶺。
據《明史》記載,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三子朱棡為晉王。1378年,晉王建藩太原,住在今精營街一代的晉王府。作為晉王府花園的杏花嶺,是個有坡有嶺、遍植杏樹,令人賞心悅目的地方。堪稱太原城中的園林之最。
早年的杏花嶺,地處晉王府城內東南隅。每逢仲春之際,坡嶺翠綠,杏花簇簇,綠紅掩映,香氣噴溢,簡直是一個杏花的世界。後來,晉王府城「壽終正寢」,杏花嶺也逐漸荒蕪。
直至清中葉之後,這裡才慢慢得到開發,杏樹、榆樹成林,成為太原城中一片公共林地。而今,杏樹、杏花一去不返,土坡土嶺也已夷為平地。然而杏花嶺,卻演變為街名流傳下來,給人們留下無限憧憬。當年的杏花嶺還是土馬路,一過車,土能蕩得老遠,下了雨就更不用說了,那叫一個泥。
史料記載,在日本侵略軍攻陷太原前,當時的杏花嶺還是林木茂密,花香鳥語。後來日軍看中了杏花嶺這塊風水寶地,在這裡砍伐林木修建神社。為掩飾其掠奪行為,他們在這被砍伐殆盡的嶺坡上修建了簡陋的體育場,供在並的日軍操練。
日寇投降後,閻錫山又在這個所謂的體育場上,修築碉堡加固城防。一個數百年的良好自然景觀,就這樣在十多年間,葬送在日本侵略軍和軍閥的魔掌中。
太原解放後,這裡已是樹木凋零、花卉無幾、滿目瘡痍的荒坡。太原解放之後,太原市人民政府在荒坡上重新修建了運動場,以其原稱杏花嶺將其命名為杏花嶺體育場。
1992年,杏花嶺體育場的地皮被賣,杏花嶺體育場也隨之消失,成了人們永遠的記憶。但杏花精神能給人以始終拼搏向上的力量。杏是我國著名的觀賞樹木,花色又紅又白,花繁姿嬌。同時,杏還是沙漠及荒山造木樹種,樹齡長,可活100年以上。因此杏樹代表著一種精神。
現在的杏花嶺,雖沒了往日畫一般的杏林美景,但一提起杏花嶺這條街,太原人還是很熟悉。很多人說,因為它舊日的美無法讓人忘卻。
今天的杏花嶺,卻因它的黃金地段,讓人趨之若鶩。順著杏花嶺街向西走去,用不了10分鐘,就可直達繁華的銅鑼灣、柳巷和大型超市。再折向南,就來到太原最知名的休閒地五一廣場。
杏花嶺街道雖然不長,但是,如果到街上的小巷子裡走一走,去社區裡面轉一轉,發現生活在這裡真是方便。
徒步逛逛這條街,只要10分鐘就能走完全程。從街道西頭往東走,你會看到,街邊兩側的商鋪一家挨著一家,居民區內房屋錯落有致,其中,既有上百年的老房子,也有現代化的高樓。試想一下,春暖花開的時候,走在街邊楊樹的林陰下,逛逛街邊的小鋪,一定是很愜意的事。
在杏花嶺,賣菜的、賣水果的、小超市、茶吧、美容院、藥店、風味飯店、文具店、鮮花坊、服裝店應有盡有,都是人們能隨意逛逛的路邊小門面。
杏花嶺黃金般的地理位置還體現在,這條不長的街道上,竟然分布著兩所醫院。我省首批重點中學進山中學,也坐落於杏花嶺街。這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我省首批重點中學,從創辦至今,已歷經八十多年的風雨歷程。
許多太原人喜歡在杏花嶺居住,是因為這裡煙火氣濃,買什麼都方便。如今,街道兩邊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已經開始。一些老住戶希望改造後的杏花嶺街能再種上杏樹。杏花開的時候,讓住在這裡的人們想像著曾經的杏林,感受到過去杏林的美。
路線:杏花嶺街(西起五一路,東折北至府東街),525米。
到達:向西,可至銅鑼灣、柳巷;向南,可到五一廣場、兒童公園;一直向東再往北拐,可到達府東街。
逛街指南·吃喝
杏花嶺街兩側有許多特色小吃店,如西北牛肉拉麵、重慶粉館、口口香鍋魁坊、餃子館、西安麵皮、川娃子小吃林等。
購買日常用品,向西可去美特好超市五一路店,向東往北拐可到達華聯超市。買衣服鞋子,可向西前往柳巷、銅鑼灣。或者,逛逛街上的精緻小店,也很有趣。
目前,萬達、宜家、愛琴海、華聯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將共同組成北城商圈「五駕馬車」,如今,太原杏花嶺區高端產業集群「北部商圈」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