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好似拖拽虛舟的身姿,與萬年前的某些人何其神似。
蘇心齋轉世成了客棧掌柜的閨女,此時在陳平安的面前現身,對陳平安來說,大概相當於為陳平安的書簡湖之行畫上了一個句號的輪廓。
在書簡湖的陳平安,當然是輸得不能再輸了。救下了顧璨之後,舉辦周天大醮與水陸道場之前,陳平安開始帶著曾掖前往各處,了卻一部分執念較深的亡魂的遺願。而陳平安在書簡湖的整個過程中,作為大師兄的崔瀺除了給陳平安在遠方點起一盞燈火,就這麼看著陳平安,跌跌撞撞,兜兜轉轉。
一路上,依舊心苦。
一個個與顧璨和炭雪有關的亡魂,執念卻都是那樣簡單。有率領袍澤返鄉的魏姓武將陰物,面對這位有些不一樣的北方仙師,豪邁道下輩子再還陳仙師的錢。有回山門上過香便足矣的蘇心齋,對於陳平安說的有緣再見,蘇心齋笑道,到時候陳先生可別不認得我呀。有想要尋仇的周過年,得知仇家門派幾乎全部戰死,轉而請陳平安替家人上墳就好。有再見過家人之後,決定繼續跟著陳平安的馬篤宜。
正像陳平安開始質問顧璨時說的那樣,在陳平安眼中,就好像是顧璨親手打殺了一個個原來的泥瓶巷少年與小鼻涕蟲。如何不令陳平安心如刀割。
吳霜降一番問劍,把陳平安崔東山姜尚真三人折騰了個半死才罷手,閒聊之中,吳霜降留給陳平安一句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書簡湖。想來這也是書簡湖的話題在三百多章之後依舊保持熱度的原因之一。或是年少無知時錯過的某人,或是一直沒有機會說出的某句話,或是回首望去卻再也無法彌補的某些過錯。或大或小,遺憾終究還是成了遺憾。
因而書簡湖之行,只從結果來看,陳平安就只是熬過來了,僅此而已。而陳平安在大驪京城與蘇心齋的轉世重逢,筆者以為,這大概算是曾經的文聖首徒崔瀺對陳平安這位小師弟極其難得的好臉色了。既不是誇讚,也不是指責,崔瀺好像是在對陳平安說,你我都知道,世道就是這樣,人往往也就是那樣,而我們的很多錯誤就是永遠無法彌補。但是,我們的一飲一啄,一言一行,終究依然會在這個世界的某處開花結果。
我們來到世間,我們總要為世間做些什麼。
陳平安以功德牽線,以拖拽虛舟之姿為上萬陰靈引路,這當然是壯舉,我們當然也學不來。但陳平安也說了,錢沒了可以再賺,功德沒了也能再掙,對陳平安來說,這就是一件現在的陳平安能夠做得到的事。捐希望小學當然是善舉,捐舊衣舊書當然也是善舉。無論如何,我們只要做些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這其實就足夠了。
既飲江湖酒,當慰江湖意,好在江湖裡的酒確實還行。
開卷總是有益,歡迎評論交流。
關注一燈亭,好書且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