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是什麼「神仙組合」?

2020-12-14 反調青年

在春秋時代,有一個荒淫的國君——齊襄公。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齊襄公的兄弟糾和小白,避難別國。

不出所料,齊襄公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而「弒君者」也沒蹦噠太久,就被殺了。

齊淪為無主之國。國不可一日無君,糾和小白這對昔日兄弟,如今成了競爭對手。

充滿戲劇性的是,糾和小白各有一位能力強的臣屬,分別是鮑叔牙和管仲。鮑叔牙、管仲是髮小,他倆共同締造了成語:管鮑之交,近似「刎頸之交」。

管、鮑曾經合夥經商,分營利所得時,管仲老是多拿多佔。鮑叔牙曉得管仲的家境清寒,毫不計較。

管仲

有次,鮑叔牙讓管仲幫忙辦事,結果,事兒黃了。鮑叔牙曉得「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的道理,也不責備。

管仲曾經三次被開除,鮑叔牙沒覺得管仲懷才不夠,反而認為管仲是未遇明主。

總之,鮑叔牙處處「關照」管仲。管仲引為知己,感激涕零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如今,這對至交,各為其主,鬥智鬥勇。

看來,命運之神是愛捉弄人的皮皮鬼啊!

皮皮鬼:《哈利·波特》中,遊蕩於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專愛捉弄人的有趣靈魂鬼魂。

糾在魯莊公的支持下,殺奔齊國首都。與此同時,小白也在莒國的支持下,趕往齊國首都。

先入齊國首都者為國君。因此,這是一場爭分奪秒的博弈。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小白無暇欣賞,他「快馬加鞭未下鞍」。忽然間,前方出現了小股部隊,為首者是管仲。

管仲二話不說,「biu」的一箭,射中小白。

小白大叫一聲,嘴角流血,跌下馬來。

管仲見小白吐血而亡,揚塵而去。

齊桓公

沒承想,小白一點兒都不「小白」,他剛才是「假動作」!那支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他的衣扣,他情急智生,咬舌裝死,「騙」走了管仲。

管仲慢悠悠地回去復命,糾也不再日夜兼程地奔赴齊國首都。

就這樣,小白捷足先登,當上了齊君,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既已上位,念及魯國幫助過糾,遂發兵徵討,並放出話來:只要魯國殺了糾,並遣送管仲回國,齊魯就可以重歸於好。

魯莊公自忖不敵,立即依照齊桓公說的去做。

這時候,魯國大臣施伯跳出來制止:「齊國索回管仲,不是想殺他,而是重用他。倘若齊國重用管仲,從此走上富國強兵之路,必將成為魯國的大患啊!不如殺了管仲,把屍體送回去。」

魯莊公不願得罪齊桓公,況且,他從未覺得管仲是王佐之才,也就把施伯的話當耳旁風了。

管仲被遣送回齊國,齊桓公想懲罰他。鮑叔牙勸說:「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大意是:倘若主公只想治理齊國,有我等輔佐就妥了;倘若主公想要成就王霸之業,非管夷吾不可。

鮑叔牙

於是,齊桓公重用管仲。有了管仲的智慧加持,齊國大治。

公元前684年,齊國再次伐魯。

齊軍在鮑叔牙的統領下,連戰連捷。魯國君臣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慮得「快焦了」。

曹劌

接下來,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曹劌論戰」。

先是平民曹劌求見,發表「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和「以人為本」等高論。然後,曹劌指揮若定,大敗齊軍。最後,曹劌給魯莊公分析戰勝原因,道出那段經典的話:「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長勺之戰

可見,這個時期的齊國,尚未崛起。齊桓公有叱吒風雲的野心,但國力暫時匹配不上他的野心。說白了,火候未到。

讓齊國變強的,恰是管仲。管仲確實是一位大才,頒布了一攬子富國強兵的政策。

管仲制定的不少國策,值得稱道,比如在強軍方面,齊國人要在春秋兩個季度狩獵,既可以獲取食物,又可以鍛鍊體魄。管仲還提倡以小團隊形式來練兵,如此一來,將領和士兵們知己知彼,「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平時,將士們一塊居住,共同行動。哪位兄弟戰死了,大夥化悲痛為力量,奮勇殺敵。夜戰時,將士們通過聲音就能互相辨認,避免誤傷。另外,深夜舉火把,容易暴露並淪為敵人的活靶子。將士們以聲音辨人,可以規避這一風險。

齊桓公與管仲

再比如,為了擴充兵器庫,管仲允許犯人們按照罪行輕重,繳納兵器贖罪。

為了增加國家收入,管仲甚至主張開國營妓院。既可以創收,又可以接待外國使節,還可以在妓院中安插各種眼線,可謂「一舉三得」。

最絕的是,管仲還玩起了貿易戰。管仲先讓齊國貴族們穿魯縞(魯國生產的布料),以哄抬魯縞的價格。要知道,在中國,啥玩意兒有暴利,國民們必定趨之若鶩。這是亙古不變的國情。即便是在遙遠的春秋時代,亦如此。

當魯國百姓們見魯縞價格飆漲,紛紛丟掉了手頭的業務,全民織魯縞。農民們不務正業,田地逐漸荒蕪,反正賺到錢,糧食是可以從別國買的嘛。

沒承想,管仲見魯國各行各業陷入停滯,突然又有了新舉措:禁止進口魯縞,與此同時,限制出口糧食。

如此一來,魯國家家戶戶堆滿了賣不完的魯縞,而魯國農田幾近荒蕪,當飢餓的魯國人想從齊國進口糧食,卻驚訝地發現「齊國出口的糧食價格如坐火箭般上天」。但食物是剛需,魯國人不得不含淚買下。而之前通過賣魯縞賺到的錢,分分鐘還回去了!

井井有條的治理+玩弄敵國的騷操作,雙管齊下,齊國逐漸變強。

終於,火候到了!有雄厚國力作後盾,齊桓公開始逐夢。

先拿哪只小蝦米試鋒刃呢?齊桓公想了想,憶起當年路過郯國,郯國國君無禮地對待自己。藉口有了!齊軍三下五除二就滅了郯國。

接下來,齊軍這把出鞘的利劍,該指向誰了?

齊桓公再次想了想,憶起當年在魯國長勺吃過敗仗,是時候雪恥了!齊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魯國。這時候,曹劌或許已經離世,沒有再次勇紓國難。

倒是有個叫曹沫的魯國武將,自告奮勇地請戰。然而,曹沫三戰三崩,魯國不得不籤訂城下之盟。

於是,齊魯在柯地會盟。在會盟之壇上,曹沫突然劫持齊桓公,說了「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諸如此類的話。猝不及防的齊桓公,攤手保平安,無可奈何地承諾歸還魯國割讓的土地。

曹沫劫持齊桓公

稍後,齊桓公想反悔,被管仲制止。管仲說:「諸侯無戲言。主公既已答應,就不能反悔。否則,主公將失信於天下諸侯。」齊桓公對管仲言聽計從,就把土地歸還給魯國。

從此,齊桓公的「信義著於四海」。

公元前663年,「野蠻人部落」山戎侵擾燕國。燕國告急,齊軍馳援。

齊軍氣吞萬裡如虎,區區蠻夷小邦,豈是對手?山戎連連敗退,齊軍一路追擊。此役,不僅擊潰山戎,而且滅了離枝國和孤竹國。

班師時,由於人生地不熟,齊軍迷路了。管仲獻計:「老馬之智可用也。」齊桓公欣然採用,讓一匹老馬當先引路,「遂得道」。

行軍途中,又遇到了缺水的難題。齊桓公麾下的另一位智囊,獻計:「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大意是:螞蟻冬天住山南,夏天住山北。螞蟻窩所在的土壤,往下挖一寸,就有水。」齊桓公依計而行,「遂得水」。

等齊桓公率大軍凱旋時,燕國萬人空巷,君民夾道歡迎。為了報答齊桓公施以援手的恩情,燕莊公親自送齊桓公。送君千裡,終須一別,燕莊公送到齊國境內才止步。

齊桓公:「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得出國境,孤不能違犯禮制啊。」燕莊公送到哪,齊桓公當場把燕莊公用步伐丈量過的土地相送。

燕莊公佩服齊桓公的慷慨大方時,或許暗搓搓地想過:「如果能重來,寡人再多送齊桓公一程。」

總之,這件事過後,各路諸侯的內心os幾乎都是:「齊桓公,我們做朋友吧!」畢竟像齊桓公這般講義氣的朋友,千載難逢啊!

不久後,另一支「野蠻人部落」北狄侵略衛國,齊軍再次馳援,擊退北狄。

齊桓公平生功業,一言以蔽之:尊王攘夷。

如果救燕國、衛國等,算「攘夷」;那麼,齊桓公有哪些「尊王之舉」呢?

說來滑稽,齊桓公的「尊王之舉」,居然緣起於「戀愛の煩惱」。

某年某月某日,齊桓公與夫人蔡姬在濤聲依舊中談情說愛。

蔡姬是個任性的女孩子,故意把小舢板顛得左搖右晃,不習水性的齊桓公瘮得慌,趕緊制止蔡姬。沒承想,蔡姬玩心大盛,更加賣力地顛簸小船了。

下船後,汗流浹背的齊桓公斥責了蔡姬一頓,並把她趕回娘家蔡國,但沒離婚。

蔡國國君,也就是齊桓公的老丈人,見女兒被趕回來了,一時被怒氣衝昏了腦袋,竟然把女兒改嫁別國。

齊桓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率大軍討伐蔡國。

蔡國果然很「菜」,分分鐘被揍趴下。齊桓公心想,來都來了,順道教訓一下楚國吧。從某種意義上說,齊國打楚國,也是「攘夷」,因為楚是「南蠻」嘛。

據某些史料,蔡姬似乎改嫁給楚成王。這或許也是齊桓公對楚國強烈不滿的原因之一吧。

楚成王見大軍壓境,質問:「為啥侵略寡人的領土?」

管仲回覆:「想當年,周武王的兄弟召康公對姜太公說過,五侯九伯,若有犯上作亂者,盡可討伐之。齊國自姜太公建國以來,便擁有『東到大海,西抵黃河,南至穆陵,北達無棣』的權力。楚國不進貢包茅,而且有淹死周昭王的嫌疑。」

姜太公:齊國始祖。姜太公輔佐周武王,在伐紂過程中立下大功。茅:一種過濾酒槽的茅草。周昭王:周朝第四代國君。周昭王巡查帝國南部,登上一條賊船,餵了魚。

包茅不值錢,楚國不進貢,非吝嗇,是懶得搭理周天子。眼看懶惰要付出代價,楚成王立刻表示:「不進貢,寡人確實有錯。從今往後,楚國一定按時進貢,絕不怠慢。至於周昭王溺水的事,與楚國無關。」

另外,楚成王派大將屈完,與齊桓公對壘。兩軍陣前,齊桓公想以兵威壓服楚國,說道:「以此眾戰,誰能抵禦?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屈完態度強硬,毫不示弱地說:「君若以德服眾諸侯,誰敢不服?君若訴諸武力,楚國據方城山和漢水,深溝高壘。哪怕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誓死捍衛疆土!」

談不攏,就開打吧。然而,楚國畢竟不是蕞爾小邦,一時半會鯨吞不了。齊國勞師遠徵,天天耗費大量軍餉、糧食。打持久戰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齊桓公再三權衡,同意訂立盟約。雖然齊國沒能取得理想的戰果,但好歹保住了顏面。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主持葵丘會盟,參加者有齊、魯、宋、衛、鄭、許、曹等國。周天子派大臣送來祭肉等禮物,齊桓公想接納,「知禮守禮」管仲連忙制止。

後來,周朝王畿之地發生內亂,齊桓公派管仲替周天子平叛。周天子打算以上卿之禮待管仲,謙遜的管仲,先叩首,然後說:「臣豈敢受此大禮?」

齊桓公屢次匡扶王室,卻沒有居功自傲。在管仲的提醒下,齊桓公表現得謹小慎微。齊桓公對王室的忠誠,是否發自內心,不好評判。但至少在表面功夫上,他讓周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這便是「尊王」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區別。

可惜的是,晚年的齊桓公寵幸小人。

管仲在世時,齊桓公再怎麼浪,好歹有個度。充任類似「剎車裝置」的是管仲,只要管仲在,就可以防止齊國這艘巨輪撞上冰山。

管仲離世後,齊桓公搞「一言堂」。這時,齊國不是沒有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但能讓齊桓公聽得進去的,幾乎沒有。

諫臣不吃香了,反倒是溜須拍馬的小人們登上歷史舞臺。齊桓公在世時,還能鎮住他們。等齊桓公薨後,這群小人把齊國攪得天翻地覆。

齊桓公屍骨未寒,齊國就發生各種內訌、亂鬥,以至於齊桓公在病床上「躺屍」67天,竟然無人收拾。蛆從腐屍上鑽出,通過門縫爬到外面,宮人們這才發覺齊桓公已薨。

一代霸主,結局如斯!悲哉!惜哉!痛哉!

小議

「春秋五霸」有N個版本,涉及的人物包括:齊桓公、宋襄公、楚莊王、晉文公、秦穆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不過,這些如雷貫耳的威名,無論如何排列組合,齊桓公均在霸主名單上。齊桓公身為首霸,既有「尊王攘夷」的功績,又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事跡。

當然,僅是「一匡天下」,而非「一統天下」。且不論齊桓公是否有問鼎之心,齊國的實力暫時匹配不上如此大的野心。當時,天下大勢是「一超多強」。「超級大國」齊,聯絡眾小邦,屢次弄出了類似「X約」的軍事組織。但秦、晉、楚等大國並未加入組織,而是耐心等待齊桓公薨的那一刻。只待齊桓公逝去,大國們就將角逐霸主這頂冠冕。

管仲,無疑是一位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大政治家。

後來,很多大咖以他為idol。

孔子曾經高度評價管仲:「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大意是:倘若沒有管仲的輔佐,齊國很難稱霸,更沒有餘力去救困扶危、驅逐蠻夷。蠻夷的鐵蹄將踏平周朝,我們將淪為階下囚,並逐漸被同化,從此披頭散髮、穿得跟蠻夷一般。

諸葛亮也經常「自比管仲」。

鮑叔牙是「鐵三角」中最低調的一位,但千萬不能忽視他的作用。

太史公曰:「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大意是:世人欣賞管仲賢能的同時,更多欣賞鮑叔牙的知人善任。

主要參考資料:1.[漢]司馬遷 撰 《史記》;2.[戰國] 左丘明 撰 [三國吳] 韋昭 注 《國語》;3.[戰國] 韓非 撰 《韓非子·說林上》;4. 顧頡剛 童書業 撰 《國史講話:春秋》

圖片來源:《東周列國·春秋篇》(導演:沈好放)。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齊桓公 管仲 鮑叔牙故事介紹
    齊桓公、管仲 、鮑叔牙的故事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後發布的內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鮑叔牙生在富裕人家,是齊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家貧,是公子糾的老師。管仲才華出眾,智慧超人,鮑叔牙對他讚賞不已,兩人雖家境不同,但自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彼此相知相識,成為莫逆之交。齊國當時很亂,為避禍,公子小白隨鮑叔牙出奔莒國,公子糾隨管仲出奔魯國。
  • 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的二三事
    更對小白說:「如果國君胸無大志,只想把齊治好,我鮑叔牙就有這個能力,如果你要稱霸稱王,則非管仲不可」小白是胸有大志的人,最終接受了管仲,但並未重用,才有不聽管仲之言而善自伐魯之舉。曹劌說這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 商業世界裡的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
    當齊桓公、鮑叔牙、管仲的故事出現在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科考試中,關於三位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便再度引起人們的深思。齊桓公、鮑叔牙、管仲,沒有他們,便沒有春秋五霸的發端,他們是成就空前霸業的鐵三角。
  • 高考全國1卷裡的管仲、齊桓公和鮑叔牙
    令無數高三學生和家長揪心不已的全國高考終於結束了,又到了全員曬考題的時間,在第一科語文考試結束後,各考卷的作文題目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其中全國1卷的題目是這樣的: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觸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 今年高考作文題目居然是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
    考題居然是齊桓公、管仲以及鮑叔牙?理科學子紛紛吐槽:怕不是拿到了一份假的語文試卷,考個語文咋還要考歷史呢?那麼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又是什麼來歷呢?他爹齊僖公昏庸無道,導致大權旁落,有名無權,只好和他的苦命兄弟公子糾外逃避風頭。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他哥齊襄公就更慘了,被外戚公孫無知弒君奪位,史稱齊前廢公,為啥呢?因為公孫無知的國君位置還沒有坐熱就嗝屁啦!
  • 齊國霸業的真正幕後推手,不是齊桓公管仲,而是鮑叔牙
    可沒想到,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擔任齊相,因為鮑叔牙與管仲相交甚深,他認為管仲治理國家的能力比自己更強。但齊桓公始終無法忘懷當初管仲對他的一箭之仇,所以堅決不同意,說:「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殆於死。今竟用之,我有病嗎?」
  •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高考作文題中的黃金三人組
    姜小白順利登基,鮑叔牙當然一榮俱榮,按理他和管仲的人生之路,應該就此分道揚鑣了。但恰恰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鮑叔牙顯示出了驚人的風度和眼光——他對齊桓公說:「如果你只是想治理好這個國家的話,那麼靠我應該是夠了。但如果你是想稱霸這個時代,那就必須要任用管仲。」齊桓公一聽,什麼情況?你對他的評價居然那麼高?
  •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這3人是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全國Ⅰ卷的作文題目就是根據一段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的一段描述,以及孔子與司馬遷的評語,來闡述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三人關係的思考和感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發言稿。這對歷史知識不太了解或課外閱讀不多的同學們來說,可能會覺得無從下筆,這也反映了我國對應試教育制度的一種改革和探索。 那麼,這三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但他沒有,就是因為他遇到另外兩位——管仲和鮑叔牙。 二、管仲和鮑叔牙這兩友 鮑叔牙和管仲,他們兩個可以說是「青梅竹馬」,發小的關係,鮑叔牙是商人出身,當時管仲家境不好,又要養老母親,鮑叔牙就叫上管仲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這三人是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我國較之世界最大的不同點是什麼?沒錯,就是文化不斷層,這是多少個國家所羨慕的,我們的文化是他們想羨慕也羨慕不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考我國歷史文化還是非常好的,最起碼這次考試讓多數人記住了這幾個歷史人物,也是不錯的。在第一個考生出來告知題目的時候,很多人都蒙了,管仲、齊桓公、鮑叔牙?這幾個人物是誰啊?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亂入高考,你還不知道他們的故事?
    比如齊桓公的胸懷,敢於任用一個曾經射殺自己的敵人,最終成就霸業;比如管仲的賢能,改革土地制度、經濟制度,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比如鮑叔牙的識人眼光、惜才愛才,所有HR都應該向鮑叔牙學習。管仲和鮑叔牙是最先認識的,兩人都是齊國的貴族出身,只不過管仲家族已經沒落,而鮑叔牙家庭比較富裕,在二人認識之初,鮑叔牙就非常欣賞管仲,雖然咱們也不知道鮑叔牙是怎麼看出來管仲的潛質的,反正就是看出來了。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成了高考作文題
    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 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三人發生啥事,能成為今年高考作文題?
    而管仲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跟齊桓公、鮑叔牙一起出現在今年全國一卷高考作文題。今年題目是主要圍繞著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三個人物寫一篇在班級讀書會上的發言稿,講講自己感受與思考。而鮑叔牙不計私利、審時度勢、謙虛禮讓,對齊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不少的幫助。管仲才能出眾、恪盡職守、功勳卓著,有利於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三人無論品行,還是格局,或者是人格境界,都在春秋歷史上留下不可抹去的墨彩。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中的三個歷史人物,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
    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三個歷史人物,因為2020年的高考,再次上了國人熱議的風雲榜。那麼這三位又是怎樣吒吒風雲的人物,三者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呢?齊桓公為人君,虛懷若谷,知賢善用;鮑叔牙是舉賢薦能的伯樂;管仲是治國理政的千裡馬。
  • 高考作文為何青睞齊桓公,管仲,鮑叔牙?小編認為有四點原因
    >是好朋友,兩個人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可以說穿一條褲子都嫌多餘,管仲家條件沒有鮑叔牙好,鮑叔牙經常接濟管仲。而且,鮑叔牙還像齊桓公推薦了管仲,兩人好比高山流水,俞伯牙和鍾子期。而且,在齊桓公稱霸時,鮑叔牙推薦了管仲。
  • 高考全國Ⅰ卷作文:管鮑坑齊,鮑叔牙知管仲不知齊桓公
    鮑叔牙知管仲不知齊桓公聖人愛君,但有行而無去也。,德仇之際,天下分明,而鮑叔牙辭相以遺管仲,桓公納之。桓公者,其仁不聞不見,其不仁亦不聞不見。管鮑之心,一心可以事百心,是心者,五就湯,而湯不疑。五就桀,而桀不疑。此心傳之伊尹。而桓公之心,非湯非桀,桓公之志,非聖非奸。桓公之意,在於伯天下也。伯天下非以仁,非以聖,以武也。故如鮑叔牙者,使斯人早被其澤,管仲繼之。以逞齊桓之意也。是以管仲之為用,察天時,按地利,戰必勝,守必固,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盡施陰謀。而管仲其人,疵咎天下,孝竊以聞。
  • 2020高考作文||你以為的管仲、鮑叔牙、齊桓公,其實另有玄機
    、鮑叔牙、齊桓公,隨便欣賞哪個都行。試卷一面世,不少人都開始對此作文進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自圓其說。有的人說這三人是相互成就,都值得欣賞,缺一不可。沒有鮑叔,就沒有管仲;沒有管仲,就沒有齊桓公的大業;沒有齊桓公,管仲和鮑叔可能就成了伯夷與叔齊,只能躲到山上餓死。
  • 全國卷作文:為何說管仲的賢能,來自鮑叔牙的知人,齊桓公的善任
    管仲雖然運氣很背,但他有個知己叫鮑叔牙。經過鮑叔牙的推薦,管仲才有機會進入齊國王室,擔任公子糾的老師。沒成想數年過後,齊國因為齊襄公與文姜一事爆發內亂,管仲與鮑叔牙分別保護幼主公子糾和小白,出逃齊國避禍。公元前686年齊國內亂稍微緩和後,管仲與鮑叔牙不約而同地看到「爭儲」的時機,他們有分別帶領自己的主公開始「返齊躲位」的鬥爭。
  • 擁立桓公 舉薦管仲 鮑叔牙才是齊國霸業的幕後推手
    歷史上的鮑叔牙,胸懷與氣度兼具、智慧與謀略卓然…… 02 山高水長、青史昭彰。縱觀鮑叔牙的一生,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賢者和仁者。他,才是齊桓公時代到來的真正推手 …… 齊桓公的父親齊襄公在位時,曾與魯桓公的夫人私通。齊襄公在謀殺了魯桓公後,更是無所忌憚。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一臺戲: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成就
    本文首發驕陽逸雪為你讀,作者李沐子2020全國卷作文材料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