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7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繼續深化轄區平安校園建設工作,積極排除校園安全隱患,全力維護校園秩序,進一步淨化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防止校園欺凌案事件的發生。近日,開發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開展了「維護校園安全 杜絕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期間共懸掛宣傳條幅50餘幅,發放電子版校園欺凌調查問卷3707份,擺放舉報箱6個,覆蓋轄區中心學校、風化店小學、小園小學、劍橋中學、渤海學院、技師學院等6所學校。
敢於向欺凌說不!
舉報電話:3094110
舉報郵箱:czskfqgaj@163.com
什麼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胆的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
校園欺凌的主要表現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複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對受害者的影響
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身心影響:恐懼、消沉抑鬱、創傷後遺症、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自己也成為欺凌者,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響:常常缺席、對老師不恭敬。
校園欺凌的形式
一:肢體欺凌
推撞、拳打腳踢以及搶奪財物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二:言語欺凌
當眾嘲笑、辱罵以及替別人取侮辱性綽號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三:社交欺凌
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四:網絡欺凌
在網絡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絡言論、曝光隱私以及對受害者的照片進行惡搞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欺凌行為
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侮辱其人格等。
對受害者進行重複性的物理攻擊。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
幹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閒話。
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繫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
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畫侮辱畫,寫侮辱性的文字。
網上欺凌,即在網誌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
來源:滄州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
原標題:《亮劍2020 | 敢於向校園欺凌說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