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個「世界讀書日」過去了,讀書寫作結緣的鬆散群體「佛系公號部落」連續11天,每天帶來一篇佛部成員撰寫的「書故事」,篇篇主題不同:書房書店舊書新書尋書藏書偷書禁書焚書籤名書共讀書……
這次朋友們聯手寫書之故事,我抽到的是「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事物之一。
我最想講述的這個圖書館,不是標準意義的公共圖書館,是中山大學的圖書館。
我們客居廣州的那兩三年,最好的時光便是在圖書館度過。每日與讀寫相伴,物我兩忘。
借這個機會,我要好好抒一下情。
吃完早飯,我倆各自帶上背包。走出小區,太陽已經很大了。
因為這裡是南方。
往菜市場的方向走一段,拐進一個小巷。左邊是一個小區的圍牆、青年旅館、又一個小區。右邊有城中村一樣的,不規則的房子和窄小的街巷。
左邊圍牆伸出大樹,有一棵結滿了粉紅色的蓮霧。已經熟透,但沒有人採摘。掉到地上,綻開。
右邊城中村一樣的房子,亂七八糟,呈現凌亂詩意。我常常看著那些拉在天空的電線、鐵絲、繩子,晾曬的衣服,支楞著的鐵欄杆,說,哪一天我要來畫一畫它們。
我一直有一種古怪的趣味,喜歡凌亂生長的街道和房屋,覺得那充滿了故事,那就叫生活之美。
往前走,進入一個小鐵門,世界就變了。
高大的樹木,樹木上還長著墨綠的附生植物,這些老樹宛如《指環王》裡的樹人。旁邊是修剪過的花圃、草坪。暗紅色的老房子,有綠色的琉璃瓦頂。
空氣中經常瀰漫著花香。春天,是荔枝花的香。更多的時候是白蘭花的芬芳。這種花類似我們成都的黃角蘭。在成都,黃角蘭既常見也稀罕,是夏天的花。我們會把它串起來,掛在胸前。但在這裡,行道樹上開滿了這樣的花,沒有人去採摘它,大樹時不時灑下一片片白色細長花瓣。
穿過一片鳳凰樹林。早春有一段時間,火紅的花於樹頂怒放。忍不住就想哼起那首老歌:「蟬聲中那南風吹起,校園裡鳳凰花又開……」
拾級而上,進入一棟古老的高大的建築。這就是我們每天上午的目的地。
刷卡進去,上樓,穿過悠長的回形走廊,到三樓或者四樓,我們找一個靠近電源的空桌子坐下,拿出我們的筆記本電腦和書。
正式開始讀書寫作。
這幢老樓空間高大,幽涼安靜。累了就起身,在一排一排的書架裡逡巡。
有時候是有目的地尋找,有時候會跨越很多類別漫遊,找尋意外的收穫。
我在這裡發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書籍。它們常讓我覺得像打開了一扇扇門窗,一個個奇遇撲面而來。
我會把這些靈感的火花記下來,有的會成為新的文章,有的只是沉澱到思想深處。
稍晚一點,周圍就坐滿了人。大都是學生,很少看見老師。我們坐在他們中間,忘記了年齡,忘記了身份。都是一樣的安靜,認真,讀和寫,偶爾發發呆,出神。
身旁很大的玻璃窗,隔絕了南方特有的悶熱和潮溼,望出去,是校園裡高大的樹木和安靜的小路。
有一天寫完文章,看著窗外,心念一動,坐在窗前,畫了一張寫生。
那張畫,我簡單的命名為《從中大圖書館的三樓望出去》。
在這裡,讀與寫都更專注。寫累了,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告訴先生西閃:我先去溜達一下,你等會兒來找我。
我會去到更遠的書庫搜尋,什麼類別都有可能。站在書架前,看到腳酸,才想起,去辦一下借閱,帶回去接著讀。
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倆收拾好背包,出了圖書館,牽著手,就像一對學生情侶,走向中大的學五食堂。像學生一樣,吃了飯,背著包,再穿過整個校園,回家。
走在高大的樹木之下,太陽把人的陰影照得小小的。右邊有幾棵大樹,結著楊桃,果子成熟,掉到地上,散發出果香和淡淡的酒味。左邊是核桃樹。
一種慵懶的滿意,漸漸從心底浮起。
這樣的生活我們過了一兩年。讀了不少書,寫了不少文章。時間仿佛靜止了,人仿佛像中大的樹木一樣,默默地生長。
2016年,我們回到成都以後,很想復刻這樣的生活。我們試過好幾家圖書館,最終都放棄了。
沒有中大圖書館那樣的藏書,也沒有那樣的氛圍。
所以我會記得那麼清晰,進入中大圖書館的路程,因為那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如果要套用博爾赫斯的話,「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那條路,就是通往天堂之路。
書故事 · 第1篇
綠茶:宅家兩個月,一口氣畫了58個書房 | 書故事
書故事 · 第2篇
書故事 · 第3篇
葉克飛:1959、1979、1999,鐵皮鼓嘭嘭嘭|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