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30日是,各位家長和孩子們是否知道它的由來呢?
據悉,「國際不打小孩日」的主要精神是: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了 。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1998年,美國有一位臨床心理學家 Robert Fathman 深知體罰是沒有效果的教育方式,他有感於體罰對兒童的傷害,是一件非常讓人遺憾、扼腕的事,因此發起了將 4月30日作為「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的活動,並由美國終止體罰組織(EPOCH-USA)支援,藉由各種活動來向社會大眾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
瓦特知道,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面臨工作、經濟、生活等各種壓力,特別是各位家長們,平時努力工作的同時還要照顧小朋友在家上網課、輔導寫作業,真的非常辛苦,遇到孩子調皮不聽話時,管教起來可能因一時情緒失控而做出自己事後會後悔的行為,傷害了孩子當時的感受,也傷害了家庭的教育氛圍。
在這裡,瓦特想告訴所有在教養孩子時「瀕臨失去理智,失言或者做出後悔行為」的家長和父母朋友們,你其實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透過深呼吸,冷卻自己即將爆炸的情緒,避免因為情緒失控動手打了孩子。
家長對孩子感到不滿或覺得負面的行為,透過溝通與引導、示範,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也讓孩子從正向學習中成長。
如果覺得自己的情緒短時間內無法冷靜,可以請家人協助照看孩子,自己可以先行離開現場,以免再起衝突。
疫情期間被各種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家長,可以嘗試跟身邊的朋友、親人、長輩等尋求幫助,學習正確排解情緒的功課,適當地彼此傾訴有助於讓怒氣和平地消散,切記不可發洩的孩子身上。
目前,各地的學校已經陸續開學,家長們可以稍微輕鬆一下啦。不過呢,瓦特覺得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建立基於平等和尊重的良好溝通,是維護父母和孩子關係的良方,也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土壤。在學習如何教養孩子方面,父母們也需要學習和成長。記住,營造正向愉悅的教養氛圍,才能相親相愛奧!
讓我們現在約定,不只是今天,未來的每一天我們都說好正向教養、不打小孩。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歡迎來瓦特生活館,這裡有各種實用好物推薦,讓生活有創意,有綠色,有愛,有溫暖。
(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瓦特生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