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老代表」跨越山和大海,一年奔赴8個省20多個村只為調研鄉村振興。
最美鄉村醫生變身碰柑銷售達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90後苗繡姑娘,走村串寨,要幫助苗家人把手的溫度變成指間財富……
他們是代表委員,也是黔中大地的追夢人、奮鬥者。
追夢路上,他們有說不完的故事,看不見的艱辛。我們決定用一頁頁生動活潑的履職手帳,見證這些帶著溫度的一線調研,記錄每一個聽民聲聚民意的真實瞬間。
這份熱氣騰騰的履職手帳,請查收。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付磊 實習生 蘇麗麗 馬聖耘 宋寶玲)「貴州地方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硬體設施在逐步完善,但是由於人才的缺乏,很多設備無人操作,這是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最大的短板。」貴州省政協委員、農工黨貴州省委副主委、貴陽中醫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中醫二附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馬武開以此總結基層醫療機構的癥結。
2018年,馬武開以「提高貴州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為履職目標,跨越山脊,行走阡陌,深入鄉村,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進行精準幫扶,召集專家、醫師為患病村民提供免費診治,並給患病村民發放藥品。同時馬武開在各鄉村深入調研醫療機構發展現狀,以化解偏遠地區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醫療人才匱乏等問題為己任。
人才缺失是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制約因素
「比如興義地區,其實很多鄉村衛生中醫院診室都建得很好,但看診的只有幾個人。」馬武開告訴記者,由於基層醫療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待遇較低,晉升空間小等因素的制約,進而導致醫學人才流失、鄉村群眾看病難。
通過多地區的走訪調研,馬武開總結出貴州偏遠地區醫療機構發展現狀為:在編工作人員較少,超負荷工作;臨聘人員臨床經驗不足;當地醫療健康知識宣傳不到位;優質醫療資源交流渠道不暢等問題。馬武開特別擔憂地說:「在鄉鎮衛生院50%以上醫技人員是非專業培訓轉崗的,在儀器上也就能常規操作,因此很難給出準確的診療意見。」
花大力氣引人才、留人才
2019年貴州省兩會,馬武開提出了關於加強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建設方面的提案,他表示:「貴州鄉村衛生院嚴重缺乏中醫藥人才,不管是高層次人才、初級人才還是基層人才,希望政府加大力度來扶持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同時還要引進高層次人才。」
2019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使馬武開對於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深受啟發,他深切感受到貧困地區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智力」扶貧的重要性。他說:「2019年,我將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對症下藥,預計在今年2月20日開設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的培訓班,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專業素質,讓基層百姓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